三、心肺复苏
三、心肺复苏
心肺复苏(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重症急症病人所采取的抢救措施,即通过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并恢复自主搏动,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血液循环。
心肺复苏的各个要素: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和后续的专业用药。
据美国近年统计,每年心血管病人死亡数达百万人,约占总死亡病因1/2。而因心脏停搏突然死亡者60%~70%发生在院前。因此,美国成年人中约有85%的人有兴趣参加CPR初步训练,结果使40%心脏骤停者复苏成功,每年抢救了约20万人的生命。心脏跳动停止者,如在4分钟内实施初步的CPR,在8分钟内由专业人员进行进一步心脏救生,死而复生的可能性最大,因此时间就是生命,速度是关键,初步的CPR按ABC进行。
A:开放气道
B:口对口人工呼吸
C:人工循环
A.开放气道
首先你要确定,患者需不需要你进行心肺复苏。人家要是只是晕了过去没什么大碍,心肺复苏是不太必要的。只有在患(伤)者心脏停止跳动,失去自主呼吸的情况下才能施行。所以首先你要先拍一拍摇一摇患者,大声问问他怎么了,看他的意识能不能回来。用手指甲掐压人中约5秒,如无反应表示意识可能丧失了。这时应使患者水平仰卧,解开颈部纽扣,有领带把领带也解开。要注意清除口腔里的异物。你可以用你的耳贴近患者的口鼻,如未感到有气流或胸部无起伏,则表示已无呼吸。
B.口对口人工呼吸
保持患者仰头的姿势,用右手的食指和中指压着患者的下巴,把下巴抬高。用右手的拇指把患者的下嘴唇按开。然后用左手捏住鼻孔,然后深吸一大口气,迅速用力向患者口内吹气 , 然后放松鼻孔。照此每5秒钟反复一次,直到恢复自主呼吸。每次吹气间隔1.5秒,在这个时间抢救者应自己深呼吸一次,以便继续口对口呼吸,直至专业抢救人员的到来。
C.人工循环
检查心脏是否跳动,最简易、最可靠的是颈动脉。抢救者用2~3个手指放在患者气管与颈部肌肉间轻轻按压,时间不少于10秒。如患者停止心跳,抢救者应握紧拳头,拳眼向上,快速有力猛击患者胸骨正中下段一次。此举有可能使患者心脏复跳,如一次不成功可按上述要求再次扣击一次。如心脏不能复跳,就要通过胸外按压,使心脏和大血管血液产生流动。以维持心、脑等主要器官最低血液需要量。
选择胸外心脏按压部位:先以右手的中指、食指定出胸骨下部旁边的肋骨下缘,而后将右手掌侧放在胸骨下1/3,再将左手放在胸骨上方,左手拇指邻近右手指,使左手掌底部在剑突上。右手置于左手上,手指间互相交错或伸展。按压力量经手掌根部而向下,手指应抬离胸部。
胸外心脏按压方法:急救者两臂位于患者胸骨的正上方,双臂要伸直,尤其是双肘关节要挺直不能弯曲,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深度为3~4厘米,而后迅速放松,解除压力,让胸廓自行复位。如此有节奏地反复进行,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当只有一个急救者给病人进行心肺复苏术时,应是每做15次胸心脏按压,交替进行2次人工呼吸。
●心肺复苏要注意什么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胸廓稍起伏即可。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伤)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施行心肺复苏术时应将患(伤)者的衣扣及裤带解松,以免引起内脏损伤。
(3)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4)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何时停止心肺复苏
(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还没有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4)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
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脑死亡(主要由医生来下诊断),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
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暴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可考虑终止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