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觉的四种吃盐途径

一、不知不觉的四种吃盐途径

研究发现,日常生活中摄入盐的来源主要有四条途径:三餐烹制时所放的盐、食品中自身含的盐、包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的盐、在饭店就餐时过咸的菜品。

1.三餐烹制时所放的盐

在中国菜品制作中,常常在炒菜前,把蔬菜用盐腌一会儿或用酱油兑豆粉勺芡鱼肉食品放置一段时间,然后在烹制时再放盐(有时不只放一次盐),有时还要加入酱油、酱和调味品,而调味品大多数是含盐的。调味品的酱油,100毫升中含有15克的盐,1克味精含0.5克盐。因此这种烹制过程,就造成了含盐过高。此外,含盐的调味品还有中和剂(碳酸钠)、甜味剂(糖精钠)、疏松剂(碳酸氢钠)、发色剂(硝酸钠)、防腐剂((苯甲酸钠)等。

2.食品中自身含的盐(食品的“隐形盐”)

人们每天膳食中食物天然盐含量约2克~3克。以100克为单位计算,米、面、蔬菜、水果含盐约为0.05克;馒头、烙饼、面包、饼干、方便面为0.05克~1.5克;生鱼、肉类约为0.18克,其熟肉制品则为1.5克~2.5克;炒坚果如花生、瓜子类约为0.5克;豆制品为1.5克~3克;咸菜类为16克、榨菜含盐11克;香肠中含4克盐;一块豆腐乳,含盐量也达到5克;就连许多蔬菜(如空心菜、豆芽、紫菜)香肠、方便面、挂面、薯片、饼干及海鲜等也含有一定的盐。

3.包装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加的盐

腌制食品、熟食制品、冰冻食品、罐头食品、快餐方便食品在加工过程中因为调味、加色、防腐而添加一定数量的盐。

4.在饭店就餐时过咸的菜品

为求菜品的“色、香、味、型”俱全,饭店的厨师们在放盐多少上是没有标准的,往往根据自己的感觉放盐。问卷调查显示:厨师们大多选择了一道菜放盐4克以上,北方厨师甚至更多。

那么,我们在烹调时还能再加多少盐?根据上述分析,由于有“隐形盐”的存在,在日常生活中不需要再在食物中加盐和酱油,就可以满足生理需要了。我们烹调时还要加入盐,功能仅是调味,刺激食欲,以助人体摄入足够的各种营养。因此,从健康的角度出发,每天只能再加2克~3克盐(包括盐、酱油、酱、咸菜等所含的盐)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