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
人类已进入21世纪,面临着生存与发展的严肃课题。东方和西方在翘首相望。东方中华文化应该审视自己,审视他人,进行扬弃、吸纳和交融。在东西方文化的新世纪交响曲中承担主旋律,争取为人类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世界是丰富多彩的。各国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
一、全面认识西方文化的成就和弊端
1.西方文化的成就
(1)辉煌灿烂的古—中期科学艺术成就,伟大的人物,群星璀璨。
(2)现代科技与物质文明的巨大发展,200年超几千年。时间,空间,纳米,光年。机器工业—延长手臂;电子信息—延长大脑;知识信息经济时代到来。
(3)现代文化艺术成就及浅层精神文明道德。上述是全人类共同精神文化财富,要承认吸纳,不可排斥。
2.西方文化的弊端
(1)人—人社会失衡,心理变态,物欲横流,精神枯萎,人性泯灭,人格异化,道德沦落,灵肉分离,艾滋病,吸毒,犯罪,凶杀,恐怖,战争。
尼克松语:人已到达了月球,但地球上一片混乱。
人权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信息帝国主义。
(2)人与自然失衡,对自然无限攫取、破坏、污染,大自然的报复,物种灭绝,资源枯竭,环境污染,生存威胁,臭氧洞,厄尔尼诺,太空污染,女娲补天美丽的东方神话,补救南极臭氧洞的严酷现实。
(3)科技的双重性,潘多拉盒子,福报与痛苦,生存与死亡并存,两次世界大战,和平与战争,核弹威力,人均3吨TNT。人类有足够技术毁灭地球多次,但没有足够的能力保护地球一次。科技与道德扭曲,克隆技术,网络负面。
3.西方的“三争文明”与中国的“三和文明”泾渭分明
西方霸权话语全球化和妖魔化中国的问题愈演愈烈,西方当代文化推行自我的方式,概而言之是“三片文明”和“三争文明”:一是大片,我们的视觉趣味深受美国影响——往往非大片不看;二是薯片,青年一代大多吃薯片长大,虽然明知道油炸食品是垃圾食品,但照吃不误;三是芯片,只要人们上网,美国情报系统出于需要,就可以通过特殊技术把电脑里有关材料复制走。大片控制了我们的视觉娱乐,薯片控制了我们的胃,芯片则控制了我们的创造性和文化安全性。
西方的“三争文明”认为:人我之间是竞争,群体之间是斗争,国际之争是战争!两次世界大战主要是西方国家发动的,落后挨打、弱肉强食——东方国家今天已经在西方推行的“丛林法则”中学会了这些。西方现代殖民主义发展史,伴随着惨绝人寰的大屠杀:西班牙对中美洲土著的大屠杀发生在16世纪,英国对澳洲土著的大屠杀发生在18世纪,美国对印第安人的大屠杀发生在19世纪,纳粹德国对犹太和波兰人的大屠杀发生在20世纪,日本侵略者制造的南京大屠杀发生在20世纪。
西方武力的扩张连同自然生态环境的恶化,使得文明的消亡不断加速,其中,现代工业文明倾轧和大规模战争的人为因素祸害极大。西方的现代文明承诺人类走向共同富裕,但事实上全球贫富差距日益加大,社会公正难以落实。有资料表明:全球有10亿人每日靠不到1美元的收入在世界上挣扎,另有15亿人依靠1~2美元艰难度日。现代世界的两极分化导致大批失业者、难民,穷人与现代文明繁荣似乎无关。
这种现代性对全球文明的霸权主义诉求,导致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扩张。为什么近年来美洲、欧洲和亚洲诸国对中国都不够友好呢?为什么在中国走向富强和自主的时代,西方对科学、民主的诉求,变成了对中国的政治仇视和文化对抗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确实是真正崛起了!于是,西方冷战思维的幽灵重新作怪,认为国家间非友即敌。
中国文化是一种和谐文化,中国文化的内在精神是“三和文明”——在家庭是和睦,在群体社会中是和谐,在国际间是和平。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格局中还不够强势,所以“三和文明”的声音,不仅没有被放大成为国际的声音,反而成为中国落后、僵化、保守的例证,进而成为西方妖魔化中国的理由。
中国的文化安全与中国周边国家的军事安全紧密联系。在西方“三争文明”的主导下,诸如朝核问题、东海局势、克什米尔问题、伊核问题、巴以争端等,都成为从亚欧大陆的亚洲部分引发的突出的国际问题。中国文化不应再亦步亦趋地追逐西方潮流,必须扬弃西方的现代文化与后现代的低俗性和虚无性。
撒切尔夫人生前说过:中国不会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用来推进自己权力,从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术,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她从西方中心主义的立场看中国,认为:中国的知识体系不能参与世界知识体系的建构,不能成为知识生产的大国。即使在巨大的经济崛起中,中国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物质生产大国,但在精神文化生产和创新乃至输出上,仍是个无须“重视的小国”。这提醒我们,西方人不太看重一味提升物质财富和金钱爆发,更看重一个大国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文化输出的力度。
如果说过去一直是西方在影响着中国,那么从现在开始,中国应向海外向西方强力介绍中国文化,让更多人认识、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这样,世界才会认识到:经过汰变的中国文化,不是西方人眼中的那种扩张性文化,不是持“中国威胁论”者宣扬的那种冲突性文化,不是19世纪后西方人眼中的愚昧落后、衰败脆弱的文化。中国文化是有深刻历史感和与人类文明互动的历史文化,是具有书画、琴韵、茶艺等艺术性很强的精神文化,是怀有“天下”观念和博大精神的博爱文化。
结论:人类21世纪生存危机的严重性,人类的希望在东方文明。
二、中华东方文化的伟大复兴
1.中华东方文化的历史轨迹
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持续性,发展性,包容力,永不消亡,四大发明,海陆丝绸之路,和平文化,礼仪仁义之邦。中国宋朝最先明了有擒纵机构的机械钟。
中华文化也有痼疾、消极面、短处。19世纪中国被迫打开国门,西方国家文化的入侵,东西文化恶性互动。20世纪,中国主动打开国门,东西方文化交流,良性互动。21世纪东西方文化应该交流,互相吸收。
2.中华文化21世纪伟大复兴的特点
它是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统一,非原始推进,非全盘西化,非东西方简单拼凑。它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现代新文化。它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统一,现代化不等于西化。它是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的统一。它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化。它是文明平衡发展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不仅是科技生产力与物质范畴,而且更要有丰富的精神文化内涵,提高中华民族人文素质,激发中华民族智慧、原始性创新能力。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