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审美入门
一、事物单体自然形式美
形式美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美的事物单体自然形式美,也就是人的感官能直接感受到的事物自然性质,包括色彩、线形、材质、气味、滋味、声音等。这种形式美直接而外显,比较容易感受到。第二类是美的事物群体组合形式美,包括单纯齐一、调和对比、比例尺度、对称均衡、节奏韵律、主宾层次、变化统一(多样统一)、和谐等法则。这些形式美比较隐蔽而抽象,难以觉察,又十分重要,需要我们花力气认真研究体察,才能深得美的个中奥妙。
(一)色彩美
马克思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的形式”。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审美感官,而视觉首先是色彩感,其次是线形感。因为眼球对色彩的感知最方便,对形体的感知则要迅速扫视几遍。色彩的本质是电磁波中波长在390~770毫微米之间的可见光波段,形成红橙黄绿青蓝紫连续光谱。
色彩两大体系
有彩色系
无彩色系:白—灰—黑。中国画的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就是典型的无彩色系。
1.色彩三要素:色相、彩度、明度
色相即不同波长的色彩类相。光是一种电磁波,可见光的波长从400~700纳米之间。可以看出比400纳米更短的光谱是紫外线,比700纳米更长的光谱是红外线。
色光三原色,即红、绿、蓝,它是直接发光的颜色,色光三原色相加变为白。
颜料三原色,即红、黄、蓝,颜料靠反射显示色彩,颜料三原色相加变为黑色。
(1)色相
色环:色光三原色、颜料三原色、电脑色光三原色。
原色两两相混即为间色。
复色:原色与间色,间色与间色重复相加。
有彩色系:金、银、铜等金属色。
无彩色系。
各种色彩相互间有两种关系:调和或对比。
色相,即不同波长的色彩类相。色相非常多,人眼可以分辨的颜色达2万种以上,但主要由三原色组合而成。原色就是不能用其他色彩调配而得的颜色。原色分为两大类:色光三原色即红、绿、蓝,它是直接发光的颜色,色光三原色相加即为白色。电视荧屏就是由红绿蓝三原色组成。另一类是颜料三原色,即红、黄、蓝,颜料靠反射显示色彩,三原色相混是减色混合,变为黑色。两类原色的原理相反。
间色:原色两两相混合即为间色,例如,色光红与绿相混为黄色,颜料黄与蓝相混为绿色。
复色:原色与间色,间色与间色重复相加为复色。实际上,三原色按不同比例相混合,就构成了无数复色。
此外,色相中还有金、银、铜等金属色,它们是三原色特殊闪烁效果形成的,例如,电视荧屏照样可以逼真表现任何金属的色彩。
以上所述为有彩色系。白与黑叫做两极色,由白—灰—黑渐变构成了无彩色系。中国画的墨分五色(焦、浓、重、淡、清)就是典型的无彩色系。
色相不同的各种色彩相互间有着两种关系:调和或对比。两种色彩相接近则成调和关系,如红色与橙色,绿色与青色。两种色彩色相差很大成为对比关系,如红与绿,橙与紫等。对比的极端则为互补色,一种原色与另两种原色相混所成的间色即为互补关系。两种色光如成互补关系则相混合成为白色;两种颜料色如成互补关系则相混合成为黑色。
(2)彩度、艳调、灰调
彩度又叫纯度、饱和度,就是色彩的浓淡鲜艳程度,颜料加水越多,则色相不变,彩度下降,不同的彩度即构成了艳调、中调、灰调等彩度色调。红色彩度最高为14度,最低为1度。蓝绿色彩度最高为6度。
(3)明度、低调、高调
明度又叫亮度,就是色彩的光强度。黑白照片准确反映了彩色物体的各种色彩明度。明度是眼睛感觉到的每个色相的明暗程度,最亮的是白色,最暗的是黑色。光线的强弱均影响着人们的情感。明亮的物体对人们的心理刺激大,暗淡的物体对人们的心理刺激小,不同的明度产生不同的感情效果,高明度会给人愉快、轻松感觉;低明度则给人以朴素、低沉的感觉。色彩的光强度相差很大,以白色为100,则黄78.9,黄橙69.8,绿30.3,红4.9,蓝4.9,紫0.03。不同的明度构成了高调、中调和低调。明度与彩度的反比关系、色立体。
2.色彩的调子与关系
(1)单一色彩的调子。
色相:红调、蓝调,暖调、冷调。
彩度:艳调、灰调。
明度:高调、低调。
(2)多种色彩的关系
调和或对比。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是调和关系。
红花与绿叶食对比关系。
对比的极端为互补色,一种原色与另两种原色相混所成的间色即为互补关系。
3.色彩的视觉心理效果
温度感。色彩的主观温度感相差可达4℃左右,在蓝屋子里到了15℃就感到冷,在橙红色屋子里到11℃才感到冷。因而南屋宜用冷色,北屋宜用暖色,发烧病人宜住冷色房间。
胀缩感。色彩的视觉面积与实际面积有差别,深色看上去有紧缩感,浅色看上去有膨胀感。法国三色旗原来宽度一样,但总觉得白色比蓝色宽,后改为红(35)、蓝(37)、白(33)看上去就一样宽了。
进退感。深而艳则色彩靠近人体,浅而灰则色彩远离人体,所以小房间宜用退色,大房间可用进色。
轻重感。色彩的光强度相差很大,以白色为100,则黄78.9,黄橙69.8,绿30.3,红4.9,蓝4.9,紫0.03。国外曾发生过码头工人嫌黑色货物箱太重而罢工,后来资本家把货箱漆成浅色,工人就不罢工了。所以天花板宜用轻色,地板宜用重色,如天花板色彩太深,则必有沉重的压抑感。
软硬感。粉红、鹅黄一类为软色,暗而纯色为硬色,儿童一定要穿软色衣服。
清洁感。白色、淡色看上去清洁,宜做洁具;黑色、深褐色则不易做卫浴洁具,尤其不可做便器。
味觉感。橙色有甜味感,蓝色有腐烂感,所以咖啡具宜用甜暖色,肉铺子的灯光切不可用蓝色。咖啡杯色彩与甜味感有关系。
4.色彩的情感性和象征性——色彩的情感意义和社会意义
不同色彩会引起人们生理上不同的反应,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
黄色在中国象征皇权,在西方黄色不受欢迎,因为叛徒犹大穿的是黄衣。绿色是生命的象征,阿拉伯沙漠地区的人钟爱绿色。白色在中国是戴孝,西方则认为是纯洁,婚纱就用白色,也象征叛逆,如举白旗投降。中国人把嫉妒心理说成“红眼病”,英国人则说成“绿眼病”。黑色也是丧色,象征死亡等。色彩的象征性在京剧脸谱上表现最为明显。
(1)色彩的表情效果。不同的色彩会引起人们生理上不同的反应,又会给人们的心理及情绪带来不同的反应。色彩的表情效果。色彩与心理情感体验有密切关系。如红色有热烈喜庆感,绿色有生机感,蓝色有幸福感,紫色有高贵、安静感等。色彩本身是没有表情也没有感情的,但由于人们的实践经验,常把事物与相应的颜色加以联想,从而形成了不同的心理效果。
(2)色彩的象征效果。色彩不仅有情感意义,而且有社会意义。
红色:象征着生命、血、朝气蓬勃、爱情、暴力、革命。
黄色:象征着阳光、欢乐、温暖、享乐。
绿色:象征着生长、生命、青春。在中国,绿色还象征污辱,如绿帽子。
紫色:象征着高贵、牺牲。
蓝色:象征着冷静、和平、纯洁、高雅、忧郁、浪漫。
黑色:象征着死亡、沉寂。
白色:象征着纯洁、叛变。
色彩配合的三种方法:同种色的配合,类似色的配合,对比色的配合。
(二)线条美
线条及形体是第二个重要的视觉形式美因素。线条是形体与空间的分界处,或色块与色块的分界处,经几何抽象而产生的概念,自然界并不存在无宽度的线条。线条是各种造型艺术的主要语言。
1.线条美的本质
线条是最原始的造型语言,原始绘画就是从线条开始;线条也是最幼稚的艺术语言,儿童学画都从线条开始;线条更是最高级的艺术语言。线条可以表现形体轮廓,动静韵律,材质纹理,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审美。
本质。线条的直曲、长短、粗细、软硬、浓淡、滑涩、干湿、疏密、升降、聚散等复杂的变化,可以表现极细微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效果。
2.线条的种类及审美特点
直线有长度,具有阳刚力度,稳定、安静、庄严、安全等美感。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描绘了直线和圆的美。
水平线——平和、安静、稳定。
垂直线——具有崇高、上升、权威、紧张、希望的感觉。
斜线——具有运动指向性、不安定感。
折线——具有节奏、动感、活泼、焦虑、不安、突变等感觉。
曲线有长度及曲率变化,曲线的凹凸变化包含着极丰富的审美信息,表现阴柔、优美、动感。人的视线看曲线省力,看直线费力,正如站比走累,走直线比走曲线累。自然界曲线形体远比直线形体多。曲线、蛇形线、波浪线有非常奇妙的艺术审美效果。曲是美的不可或缺的结构因素。歌曲离不开跌宕、婉转、悠扬的旋律,柳腰的姿态之美多半缘于腰部之扭曲。柳之美尤其显示在早春,刚吐叶芽,枝线飘摇,微风吹来,曲线之美,之媚,最是引人入胜。曲线之美,由于不断变换着运动的方向,扩展了活动的空间。梅兰芳在小小的舞台上走S步,为了冲破舞台场地的局限。
(三)形体美
任何事物都有一定的形体,形体大致可分为方、圆、三角形。房屋、家具方形居多。商代大方鼎具有刚直粗厚稳定坚实的美感。太阳、月亮、器皿为圆形,具有浑然一体的动感。山峦多呈三角形,金字塔是三角形,具有稳定感。形体的审美有明显的时代感,古人喜欢朴实直刚的形体,欧洲中世纪巴洛克风格到处都是曲线装饰,现代人又追求流线形体,形体的组合要注意和谐美。
物体的基本形状、方刚圆柔。
(四)材质美天然材料与人造材料
一切生活用品和艺术品均需由各种材料构成,材质是美的物质载体。材质美主要表现在色彩、纹理、硬度、柔软性、弹性、导热性、透气性、光泽性、飘垂性、挺括性、光滑性等,它给人以不同的视觉美感与触觉美感。材质分为天然与人造两类。天然材质具有与人的亲和性及返璞归真的审美情趣。材质的选择与搭配要注意到各种性能,符合人们的生理、心理、审美需要。例如,内衣一定要用棉、麻、丝料制作,不可用人造纤维;玻璃锅子虽然美观,但煮出的食物口味总不如砂锅;木质地板对人的健康有利,大理石地板光亮而冷硬,只能用于客厅,厨房、卫生间,而不能用于卧室等。
(五)声音美
声音是空气振动的机械波,包括自然之声、人声、艺术之声三大类。自然之声就是天籁之声,是大自然的声音,鸟语虫鸣,虎啸狮吼,泉水叮咚,风吹雷炸,这些声音装点了自然之美,具有信息作用和审美作用。人声包括语音与歌唱乐音,是最美的声音,具有更多的信息与审美作用。艺术之声除了歌唱,主要是乐器声,具有优良的审美作用。声音分为乐音与噪音,乐音可以审美,但人们听乐音的时间并不多,相反噪音却是人们整天接触的声音。噪音并非一概有害,人不能生活在死寂的空间里,关键在于声音的强度,声强超过人的正常接收限度,那么无论乐音和噪音对人体均有害。
(六)气息美
气味是嗅觉的产物。优雅的气味对人有益,例如,合适的花香对人的刺激有利于改善精神状态。国外有试验报道:三天内不闻任何香气者打字14140个/时,错误率为1.1%;闻树木香味者打字15284个/时,错误率为0.9%;闻花香者打字16122个/时,错误率为0.08%。电脑房如有草香,误差可减少20%,有茉莉香误差可减少33%,有柠檬香误差竟可以减少54%,所以对气味的适用要给以充分的重视。
(七)味觉美
味觉美体现在饮食之中,往往与气味美共存。中国的五味指咸、甜、酸、辣、苦,各有其特点。味的审美也有地方性,常言道: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烹调美学不可不注意到这些口味差别。
二、事物群体组合形式美
美的事物纷繁复杂,有许多的时空组合方式。有时候单个事物很美,但几个事物组合在一起不一定美。如家具,中式、西式、组合式、木质、钢质、皮质等,都可以非常精巧美观,但如果床是中式的,橱是西式的,桌子又是钢管玻璃的,那么看上去很不舒服。如果一对佳侣举行婚礼,新娘穿的是旗袍,新郎穿的是牛仔装,总让人感到不相称。可见事物组合起来要显示出美,其中,仍然有着某些法则。这种美的组合法则不像个别事物色彩形状那样可以被人们一下子感受到,而是比较隐蔽,必须敏锐捕捉,细心体察,才能把握它。这些美的法则主要是单纯齐一、对称均衡、调和对比、比例尺度、节奏韵律、主宾层次、变化统一(多样统一)等,事物组合形式美的最高法则就是和谐。单体美的事物如果组合不当就会变丑。
(一)单纯与齐一美
这是指整体的美,其组成的个体要相同或相似,单一而整齐。例如,军队方阵由清一色的士兵组成,舞蹈队形由身高、装束一样的演员组成,如果个别人与整体不一致,就会破坏整体美。图案是典型的单纯齐一。单纯不一定单一、单调,而是可以有变化,例如,路边绿化,既可以由一种树木排列,也可以由一树一花(有规则)排列。单纯齐一的反面是杂乱无章。单纯齐一有秩序感、节奏感。
(二)对称或均衡美
对称来源于客观世界,人体对称是对称美的根源。植物的构造大多是对称的,动物身体都是对称的,以便于保持平衡,因此人们喜欢对称的东西。对称美具有安定庄重的感觉,但也有些呆板。对称分为中心对称和轴对称,轴对称又以竖轴左右对称居多,而以横轴上下对称为少。西方的天平为对称美。均衡是对称的变体,两个单体事物形体重量不必相同,但仍具有相同的审美心理重量。中国的杆秤是典型的均衡美,均衡的审美特点既安稳又生动、自由、活泼。均衡美比对称美多得多。
(三)调和或对比美
调和是指两个事物异中趋同,协调统一。色彩的调和符合典型的调和法则,北京天坛蓝色琉璃瓦与天蓝色天空构成了最美的调和关系。
对比是把两个极不相同的东西并列在一起,反差很大,从而产生鲜明夺目、生动活泼的美感。对比的种类很多,色彩、力度、刚柔、形体、声音、材质、情感、美丑、善恶等都可以构成对比。例如,“黑云翻墨来压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是色彩对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声音对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是情感对比,电影《巴黎圣母院》中的男女主角戈西莫多与艾丝米拉达是外貌美与丑的对比,但又是心灵美的和谐。对比的事物最后都要在审美上达到统一与和谐。例如,红色与绿色互为补色,如果对比得好,那么“红配绿,看不足”;如果对比失谐,那么“红配绿,丑得哭”。一条连衣裙子如果上身大红,下身大绿,那么难看得好笑;如果以淡绿为底色,配上一朵红花,就十分艳丽了。
尺度对比体量对比力量对比情感对比美丑对比阴阳、刚柔、曲直对比
(四)比例与尺度美
比例的典型是黄金分割1∶0.618。人体结构基本上合乎黄金分割比例,上下身以脐为分界点,大小腿以膝为分界点,眼睛高度恰在脸部的黄金分割点等。书本、窗户的长宽之比均以黄金分割为美观。
比例并不是绝对的,天鹅颈长尾短,孔雀颈短尾长,长颈鹿脖子奇长,它们都很美。中国石狮子头大身小,并不符合实际比例,但是具有威武雄壮的美。因此,美的创造不能机械地受黄金分割限制。
尺度是指物体与人体尺寸的比例关系。有的尺度是夸张的,例如,高耸的哥德教堂,高大的皇帝宫殿,具有崇高的美感。一般的尺度指与人体适合的相宜亲切尺度,例如,居室高度一般在3米左右,过高感到空旷,过低又感到压抑。台阶的高度与宽度,阳台栏杆的高度都要有适当尺度,既亲切又安全,尺度与人体工程关系密切。
对称均匀符合黄金分割律的人体最美。达·芬奇在长期的绘画实践和研究中,发现并提出了一些重要的人体绘画规律:标准人体的比例为头是身高的1/8,肩宽是身高的1/4,平伸两臂的宽度等于身长,两腋的宽度与臀部宽度相等,乳房与肩胛下角在同一水平上,大腿正面厚度等于脸的厚度,跪下的高度减少1/4。对称也是人体美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体的形体构造和布局,在外部形态上都是左右对称的。如面部,以鼻梁为中线,眉、眼、颧、耳都是左右各一,两侧的嘴角和牙齿也都是对称的。身体前以胸骨、背以脊柱为中线,左右乳房、肩及四肢均属对称。关于人体美的规律最伟大的发现,是关于“黄金分割定律”的发现。所谓黄金分割定律,是指把一定长度的线条或物体分为两部分,使其中一部分对于全体之比等于其余一部分对这部分之比。任何东西只要符合黄金分割,就一定是美的。例如,我们的各种家具肯定不能都做成正方形,而几乎都要做成有一定长度比的形状,而这个比值一定与0.618接近。电视机的荧屏、电冰箱的开门、门窗的设计等,无一不是有意或无意地遵循着黄金分割定律。就连舞台上报幕员所出现的位置,也大体上是在舞台全宽的0.618处,观众视觉形象最为美好。在舞台正中出现的效果肯定是不如那种位置的。
美的尺度——在于把握。过犹不及,登徒子《好色赋》描写美人:增一分太长,减一分太短;施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
夸张尺度、宜人尺度。超市过道太宽,顾客对商品失去亲近感。要注意顾客心理适宜尺度。房间天花板的高度会影响人们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行为。当人们在天花板很高的房间里,他们可以激发出各种创造性的想法。而在天花板低的房间里,这种能力就会受到压抑。当人的思维放开时,会促进大脑的信息处理能力,人们就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而在受到抑制时,人们所考虑的事情就会更加倾向于细节处理。在人类行为测试中,在天花板高3米的房间里的被测试者的表现都天马行空,喜欢抽象的想法。而在2.4米高的房间里,被测试者主要关注具体的事物。在天花板更矮的房子里的人,发现了一种产品的严重设计缺陷。这个结果也许对零售商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夸张美。元代散曲《醉太平·讥贪小利者》:夺泥燕口,削铁针头,刮金佛面细搜求,无中觅有。鹌鹑嗉里寻豌豆,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亏老先生下手!
(五)节奏与韵律美
节奏与韵律是美好的事物在组合时或在运动中的有序性与情感性连续。宇宙万物一切时空中的运动都存在节奏:一年四季有节奏地交替,白日黑夜,月圆月缺,潮起潮落都有缓慢的节奏;人体的节奏以心跳为典型,还有体力周期、智力周期、情绪周期等。因此节奏感在审美中有重大的意义,人们喜欢有节奏的事物。节奏包括时间因素,即节奏的快慢频率,又包括力度因素,即节奏的强弱交替。节奏在音乐中最明显,节拍的速度和强弱交替使得旋律产生有节奏的行进,从而组成美妙的音流。建筑被称为凝固的音乐,城市建筑的天际线宛如音乐的旋律,柱与窗的排列构成了音乐的节拍。东方太极拳节奏缓慢,西方迪斯科节奏快速强烈,这是由不同的文化审美特点决定的。
韵律是在节奏基础上更深层次的情感内容与形式抑扬顿挫的统一。例如,层层梯田不仅具有节奏美感,而且更具有对劳动的赞美和对丰收的期望感,这是一种韵律的美感。大海永无休止的起伏波涛,海滩层层蜿蜒的淤沙,令人感叹大自然的伟力,沧海桑田的变迁,从而引起对人生的思索,这又是一种韵律的美感。欢快的舞蹈,让人享受到青春律动的美感。中国古典诗词的平仄和押韵更具有韵律的美感。韵律美是深层次的美感,需要细心捕捉才能发现。节奏、层次、韵律。
(六)主宾层次美
主宾层次又叫主次呼应。若干美的事物组合在一起时要求层次清晰,主次分明,突出重点。文章要有主题,人物要有主角,宴会要有主菜,电影要有主色调,歌曲要有主旋律,建筑要有主楼,开会要有主席……要防止主次不分、主题湮灭、反宾为主、本末倒置、平分秋色,把精美淹没于平凡之中。层次结构要明朗清晰。交响乐要有序曲、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尾声;宴会要有序幕(冷盆),热潮(热炒)、高潮(大菜)、尾声(点心、水果),不可乱套。
(七)变化统一美
变化统一又叫多样统一,也即和谐,这是形式美的最高原则。客观世界美的事物具有丰富的个性,又有统一的共性,在对立中求统一,在变化中求一致。如果具有多样和变化而没有统一,则显得杂乱无章。多样并非杂乱,变化并非烦琐。一件衣服料子应该统一,不能一只袖子布料,一只袖子毛料。但是统一而不多样,则又会变成单调,统一并不是单调呆板而是单纯。公园的花坛如果只有一种花卉,虽统一但单调;如果什么花都种在一起,那么虽多样,但显得杂乱。花坛要按品种而建,如梅园、竹园、兰园、桃园、牡丹园,这才是多样统一。和谐是美的最高原则,中国的和文化讲求和合、和声、和菜、和气、和平、和睦……凡是和谐的,就是美的。
形式美的法则都是相通的,并不能单独割裂开来,因此,我们在美的鉴赏或创造时,要把全部形式美的因素和法则统一考虑,才能把握美的真谛。
(八)美的最高境界——和谐
美的最高境界是和谐。和谐的内涵及其丰富。狭义的和谐是指事物必须符合形式美的法则。如前所述色彩的搭配,红配绿可以看不足,但也可能丑得哭。有一把紫砂壶题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显然失谐了,因为没有一个老人愿意买这把紫砂壶。如果题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估计买壶的老人就多了。“锦囊妙计”、“布袋和尚”很和谐,如果说成“布袋妙计”、“锦囊和尚”,那就失谐了。广义的和谐是指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自身的和谐,这是高层次的精神和心灵的和谐。以染发为例。炎黄子孙生就的黄皮肤、黑眼睛、黑头发,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是有些人偏偏反其道而行之,把头发染成黄色、红色甚至绿色,再打上发胶,让它一根根地立起来,像魔鬼的头,令人侧目,令人惊诧。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的审美观幼稚乃至偏差所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青年学生形象美的最高境界。许多大煞风景的行为如花间喝道、松林作厕、清泉濯足等,都是不懂美的表现。在校园里,男女学生光天化日之下,众目睽睽之中搂抱,课桌墙上乱涂乱画,凡此种种都是与大学生身份不和谐的丑陋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