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瑰宝八雅文化
人生八雅琴棋书画诗酒茶花
海员要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修身养性。以易生智,以道养命,以儒修身,以佛开悟。以儒治世,以道养身,以佛修心。八雅文化可以怡心、养神、养心。
古人云:流水之声,可以养耳;青禾绿草,可以养目;观书绎理,可以养心;弹琴学字,可以养指;逍遥杖履,可以养足;静坐调息,可以养筋骸。就是说听流水潺潺之声,可以陶冶耳之闻音;观青色的禾稻绿色的野草,可怡养双目之视;闲来阅书和探究事理,可以养心神安宁;弹琴练字,可以养手指之巧;拄着拐杖作逍遥之行,可以养手足之劳;静坐行气功调呼吸,可以养身心百骸。
古人云: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就是说弹琴听琴可使心旷神怡,观花惜花可使肝气条达,闻香芬芳可使脾胃健运,奇石嶙峋可促肾之伎巧,泉水清澈可润肺肃降,舞剑习武可壮肝胆之魂。
一、琴(见音乐章节)
二、棋
(一)中国象棋是国粹
从象棋中可以探究很多人生哲理。一盘棋就是一方小小的天地,每个棋子都有自己的行为规范:车行线、马走日、象飞田、炮打隔山子,小卒子一去不复还。正因为各有各的行为规范,大家都按规矩办事,一切都有条有理,下棋的人百下不厌,其乐无穷。不讲规矩,随心所欲,车走日,马走线,飞象过河去威胁对手的老将,这棋局就乱了套。
规则是象棋的根本,在规则之内,下棋的人可以运用自己的智慧调兵遣将,一招一式都显示着自己的谋略和思考,规则的固定和权威正是象棋中多变复杂、富有情趣的基础。象棋的基础是规则,规则的基础是公平。象棋的规则中最为可贵的一点是从小卒到老将无论级别大小、能量大小、品位高下,都有严格的行为规则,并不折不扣地执行,规矩概莫能外。在象棋诸子中,没有超规矩的特殊棋子,这一点很重要。包括老将在内的象棋棋子不能搞特殊化,没有“我就是法”、“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等歪理邪说。
象棋中没有闲子,每个棋子都有自己明确的职责,或负责进攻或负责守卫,或负责配合,总是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没有一个是滥竽充数的。象棋棋子一致对外,从不搞窝里斗,不做自相残杀的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对敌,毫不含糊,团结力量大。
象棋每个棋子都顾全局,为了大局的胜利,每个棋子都随时做出牺牲。一场棋局的胜利,既有留在棋盘上棋子的功劳,也有“牺牲棋子”的功劳。如果把荣誉都给了棋盘上坚持到最后的胜利棋子,那显然是不公平的,而留在棋盘上的“胜利棋子”认为功劳全是自己的,甚至居功自傲,妄自尊大,也是不应该的。胜利是所有参战者的胜利,这是再简单不过的道理。
(二)中国围棋中的人生哲理
人生如棋,就如一盘永远下不完的棋。你是在和自己对弈,你最难战胜的对手就只有你自己。你无法克服自己脆弱的灵魂,你需要勇气、信念和毅力。人生如棋。你需要深思熟虑、步步为营。但是你处心积虑的经营,可能在瞬间崩溃。但是你并不会放弃,因为这是棋局的一部分,更像生活的意义。
(1)都需要平常心。心平气和地去看荣辱,平心静气地接受输赢。无论是下棋,或是生活中,我们都需要一颗平常心。不要把结果看得太重,而是要把过程做到极致。人生和棋局也许会有偶然,但下次偶然什么时间出现呢?
(2)都是力量的展示。量力而为之,勉强不可为。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生活想要尽兴如意,就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棋局更是如此,力量要恰到好处才可控制局面,赢得比赛。力量的大小取决于对人生、棋局的理解。如何做到收发自如,需要千锤百炼的修行。
(3)胜负坦然。面对人生得失成败,多少人能放得下呢?更多的人都在为一时得失扼腕叹息,难以释怀。我更欣赏: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的境界。每一个人能快乐、健康的生活就已经是胜利者。
(4)永无止境。棋局无形、人生有限。一盘棋不是全部,人生却只有今生。将你的理想、希望继续下去,虽然你的思想不足以影响别人,但是如果能,那就是最大的成就。每一盘都有那特别的图案,每个人的生命,只有内心世界才是真正的博大深邃,无论是棋局或是人生,你我往往会不知不觉迷失了来时去的路上。
(5)智慧的经营。生存的技巧,生命的艺术。下棋需要智慧的思考,人生更需要睿智的经营。两者的联系似乎没有什么必然,但都是一个比拼思想、格局和境界的游戏。你可以通过弃子盘活全局,你也可以小忍而顾全大局。生活就像下棋,一步错,步步错,就是有幡然悔悟的那刻,但回首已是百年身啊!
(三)中国围棋的哲理美
围棋涉及哲学、逻辑、军事、人文、社交、美学等综合方面,是一项综合的技术与艺术高度统一的智力游戏。对局时的内容、对局后的棋形往往会让人惊叹不已。
(1)围棋的和谐美。围棋反映了先民对自然的观察和思考。子分黑白,棋有方圆,纵横19道,周边72,总计361个交叉点,天元位居中央,东南西北四隅。这正与自然暗合:天圆地方,昼夜轮回,四季更替,一年365天,春夏秋冬24节气72物候。“物换星移几度秋”,人与自然,在黑白天地之间生生不息,和谐共处。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盘上争夺,盘下情笃。黑白二色,轮流着子,先后交替。没有尊卑,无论贵贱,互相尊重。你和我,人与人,男和女,老与幼,在这个纷扰的尘世和谐相处。
围棋不同于象棋的很重要的一点是:象棋目的是要以将死你取胜,而围棋是和平相处,我活你也活,但是我比你活得稍好就是胜利。吴清源大师一生追求和谐,他在围棋著作《中的精神》里强调:“围棋,人生都是中和。”我们常说“以棋会友”。“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那个雨夜,等待的不就是一次心灵的契合吗?
(2)围棋的气度美。古代围棋向来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的必修课。“山僧对棋坐,局上竹荫清,映竹无人见,时闻下子声。”(白居易)围棋独特的礼仪规定,使对弈双方显得温厚儒雅。端正笔挺地坐在棋桌前,远离喧嚣,沉浸在棋局之中,心系一处,气定神闲,宁静以致远,超然而脱俗。这种氛围的长期熏陶,滋养出棋手的气质雍容大度。淝水之战中的谢安,面对大敌当前,指挥若定,以至胜利的战报送来,他只是放在棋桌旁,淡然一笑,继续“手谈”。棋局结束,胜负立定,但双方仍会复盘,“不见人影,时闻棋声,胜固欣然,败亦可喜,优哉,游哉。”(苏东坡),显示棋手的大度。围棋美女唐莉回答记者说:“我因围棋而美丽。”日本美女棋手梅泽由香里,以她迷人的微笑、优雅的气质和动听的围棋讲解,让人体验到棋美、人美、“棋人合一”的美感。
(3)围棋的哲理美。围棋恰如人生,总能给人带来哲理的思考。“宁弃数子,不失一先”,说明遇事要争取主动权;“围棋十诀”中第一诀居然是“不得贪胜”,说明“贪”之害,常言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因贪而败的惨痛教训比比皆是。动静结合、进退相宜、得失转换,攻守气合,围棋充满辩证思维。围棋特别讲究大局观,不计一日之短长,不争一处之得失。遭遇挫折不可气馁;暂时优势,不能轻敌,始终要胸怀全局,着眼未来,“风物长宜放眼量”,笑到最后,方见胜负。
(四)中国象棋与国际象棋的比较
中西方文化有迥然的差异,这在棋类文化上也体现出来。
象棋产生于封建时期,它全息地映射着封建的社会秩序和等级伦理。由于各自植根的沃壤不同,中国象棋的艺术和棋理折射着以儒家思想为正统的东方民族文化精神;国际象棋的内蕴则体现着宗教笼罩下的西方民族文化精神。
君王是封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以夺取对方君王为胜利成了象棋艺术的灵魂。这一点东西方不谋而合。细微的区别是,中国象棋的王称“帅(将)”,是忌讳“犯上”的缘故;国际象棋没有此类顾虑,文字上自由得多。中国象棋的“帅(将)”,不能出“九宫”,且有“士、象”充当专职护卫力量,始终扮演着幕后指挥的角色,这些对“帅(将)”的特殊保护是“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君王至上的写照。国际象棋唯有“王车移位”的特点关照,稍不留神还会失去该权利,“王”可在棋盘上任何一格自由往来,随时可能御驾亲征,对“王”的保护通过其自身灵活机动的躲闪来实现。这与中世纪欧洲频繁的民族征战迁徙相关。中国象棋的“帅(将)”不能“对面”,可洞察出儒家礼义的熏染;国际象棋的“王”可以面对面厮杀决斗,隐见血亲复仇的烙印。
古代中国,妃嫔媵嫱处于被玩弄的地位,故中国象棋根本没有“皇后”、“王妃”的位置;国际象棋则不然,“王”的旁边是仅低于王的、地位显赫的“后”,“后”是最灵活、最有力、活动范围最大、威胁最强的棋子,表现出在西方“后”对国家的内政、外交、军事、文化等往往起着仅次于王的作用。
中国象棋的“士”是宫廷卫士,司“九宫”安全,不离“帅(将)”左右。“象”是臣相,只能于本土飞来飞去。如此庞大的护卫部队,一方面,削弱了攻击的力量;另一方面,却增强了防御体系,即使前线战士全部马革裹尸还,也可能杀和敌军的骚扰,这些均能反映出中国君王传统的求稳怕乱的心理和习惯。国际象棋没有后勤人员的设置,它的“象”是指教士,分黑的格象,能满盘飞舞,黑格角的格象各司职互不相交,暗示着东正教、天主教对中世纪欧洲的影响。
中国象棋的“兵(卒)”只能一步步向前走,不能后退,虽有“过河小卒当小车”之说,但它终究是“卒”,到头无非一“老卒”而已,隐喻着“生死有命、富贵在天”的愚民信条。国际象棋的“兵”虽然也只能前进,但它走到对方底线可升格为“王”之外的任何一子,这展现了西方进取、升迁的欲望和机会。
象棋有法度森严的精神,中国象棋对棋子的限制尤为突出,区区十六个子有五个不能过河,“士、象”有法定的路线,“马”有拐脚之制约,纵是千里马一旦受制也难以纵横驰骋,表现着压抑个性的封建体制。国际象棋没有对棋子的过多约束,反射着西方豪迈不羁、自由奔放的个人发展。
三、书(见书画章节)
四、画(见书画章节)
五、诗
1.诗词的力量
1900年,当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后,举行了所谓的议和会议。洋人们正以胜利者的姿态高坐上首,趾高气扬地谈论着;而清朝政府官员们却低三下四地端坐下首。一个洋人傲慢地敲着桌子,说道:“你们中国有对联,我现在出上联,你们能对出下联吗?”这个洋人出的上联是:“琵琶琴瑟八大王王王在上。”说完后狂笑起来。面对帝国主义者的猖狂,清政府代表们有的只好苦笑,却又无词答对。忽然,一名工作人员挺身而出,从容应对:“魑魅魍魉四小鬼鬼鬼犯边!”应对完毕,侵略者个个瞠目结舌,哑口无言。
2.葡萄美酒诗话
一句唐诗减税千金。法国是盛产葡萄酒的国家,外国的葡萄酒想打入法国市场是很困难的。四川农学院留法研究生李华博士经过几年的努力,使中国葡萄酒奇迹般地打入法国市场。可是,中国葡萄酒从香港转口时,港方说,按照土酒征80%的关税,洋酒征300%的关税规定,中国的葡萄酒要按洋酒征税。面对这种局面,李华博士吟出一首唐朝王翰的《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并解释说,这说明中国唐朝就能生产葡萄酒了。唐朝距今已有1000多年了。英国和法国生产葡萄酒的历史,恐怕要比中国晚几个世纪吧?李华用一句唐诗驳得港方无言以对,只好承认中国的葡萄酒按土酒征税。(西安航空学院·国际贸易精品课程)
3.中国语言文字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神智体诗
相传为苏东坡首创。构思巧妙,趣味盎然。宋代桑世昌编纂的《回文类聚》中载有一则有趣的趣体诗故事。宋神宗熙宁年间,北朝有个使者来到东京。此人自诩能诗,骄横而看不起人,甚至连翰林院里的学士也都不放在眼里。宋神宗便派多才多艺的苏东坡去接待他。这个使者见了苏东坡,语带轻蔑地说:“久闻苏学士诗名震撼中原,今日我想出个题目,请学士做首诗,不知学士肯赏脸否?”东坡微微一笑,说:做诗不容易,看诗更不容易。”说毕,提笔写下一首《晚眺》诗:北使看后,不禁目瞪口呆。心想:中原果然人才济济。只得惭愧地说:“以后我再也不敢谈论诗词了。”辽国使者傲慢地趋前观之,看了半天,看不出门道来。几个使者围在一起揣摩研究,窃窃私语,仍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几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面面相觑,不知所云,极为惶愧。一个使者说:“你这是诗吗?”苏轼说:“当然是诗。”“你能读出来?”“能画出来自然能读出来。”说着,朗朗把诗读出来:
长亭短景无人画,老大横拖瘦竹筇。回首断云斜日暮,曲江倒蘸侧山峰。
辽使赧颜羞愧,说:“自后不复言诗矣。”
其实,这不过是一种文字游戏,旧时以其设想新奇,启人神智,须有如神之智才能破解,故名“神智体诗”,又名“长亭诗体”。自从苏东坡创此诗体之后,文人们竞相效仿,流传下来许多类似神智体的“画诗”,也不乏效颦的佳作。很清楚,神智体诗与“回文诗”、“剥皮诗”、“缺腿诗”、“打油诗”等一样,是古代文人们的游戏文字。神智体诗以意写图,以诗入图,构思巧妙,令人自悟。这些诗或抒情,或叙事,或状物,或绘景,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古文人的幽默、诙谐、机智、风趣的性格,看图读诗,不由不让你叹为观止。“以小见大”,小玩意儿显示了文人们的大智慧。脑袋里没有沟壑,胸中没有经纬怎么能创新呢?
4.楹联天地颇多趣闻逸事
其中之叠字对联,更是妙趣横生,常常令人拍案叫绝。洞庭湖一茶亭有一副叠字联:“山好好,水好好,入山一笑无烦恼;来匆匆,去匆匆,饮茶几杯各西东。”此联写出茶山茶亭的特定游趣及游人心态,读来颇感贴切真实。早年陶行知先生在南京市郊办了个茶园,附近农民朋友可以随时来园中饮茶聊天。日久,陶即景作联曰:“嘻嘻哈哈喝茶;叽叽咕咕谈心。”把农民朋友在园中喝茶的欢乐情景,描绘得惟妙惟肖。孤山西湖一联云:“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此联妙在是回文联,倒读则为:“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令人最震撼的还是聂耳在日本的一次妙对。1935年夏天,聂耳到日本后受到日本音乐界人士的宴请,席间,一日本记者出联邀聂耳对,联曰:“各国国歌歌各国;”只见聂耳微微一笑答曰:“中华华表表中华。”对得大气工整,四座为之鸣掌!
定慧禅寺有一名联: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绿水本无波因风皱面。读来让人颇多回味,古往今来,山不转水转,世事更迭,水随境就形,或为雪,或为冰,或为雾,或为雨。感念世事人生,不觉生出感慨:以水为镜,可映鉴人生。人生如水,方潇洒一世。平和心态静如水。唐代诗人刘禹锡感叹“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知足者常乐——在名利问题上,没有奢望,就没有失望,更不会绝望;能忍者常安——少争我高你低,忍让一下就海阔天空、心平气和了;老实人,吃得香、睡得甜,即使吃点眼前亏,但最终平安是福。
正直为人明如水。水无颜色,晶莹剔透,清澈见底。为人、处世、做官,若透明如水,则一生光明磊落。待人接物,不分远近亲疏,一视同仁;人际交往,不搞拉帮结派,一泓清水;听到闲言,不搞兴师问罪,一笑置之;原则问题,不随波逐流,一身正气。
轻看名利淡如水。人生在世,若能学水的清澈和“利万物而不争”的品格,则不仅精神居于高处,而且人生也将进入开阔处。要达到如此境界,最需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雁过留声,人过留名,这无可厚非,但不能为名所累。若淡泊名利,不为名利而争,则人生必甚畅意。
笑对坎坷韧如水。“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坚定者是水;“抽刀断水水更流”,坚韧者是水。“不如意事常八九”,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面对困难、坎坷,需有胸襟,更需坚定、坚韧。胜不骄、败不馁,宠辱不惊,处顺境而不张狂,陷困境而不沮丧,遇险境而不惊慌,遭逆境而不失望。若此,则“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人生韶华,当如水之静,如水之明,如水之善,如水之韧。
六、酒(见养生章节)
七、茶——中国茶文化
(一)茶的历史(茶圣陆羽《茶经》)
茶文化是中国特有的国粹。茶文化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重要分支。茶是中华民族的国饮,是世界三大无酒精饮料之一,被称为“绿色金子”。中国人喝茶的历史可以上溯到5000年前。当中国茶流传到各国以后,茶文化就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发展起来。可以断言,中国茶文化将会在全世界被更多的人所喜爱。饮茶已从采摘、制作的农业生活发展到融通诸多领域博大精深的系统文化审美行为。请客喝茶已经不单纯是饮食行为,而成了很广泛的社交礼仪文化行为。喝茶的男人不会变坏,喝茶的女人永远可爱!
(二)茶的传播
饮茶风尚佛教一起向外传播,最早传到日本。日本最澄禅师来中国留学,带回去茶种栽植。1859年,大应禅师来到浙江余杭径山寺学习茶道茶宴并传至日本。茶叶初传入欧洲称为“贡熙”,是专供给王公贵族饮用的。伦敦医学会主席布朗爵士称茶为“人类救世主”,因为茶使许多人免死于酒精中毒。英国饮茶风的兴起,应归功于卡特琳娜皇后。葡萄牙贵族小姐卡特琳娜于1662年嫁给英国皇帝查理二世。这位公主在出嫁时,把传播到葡萄牙的中国红茶随身带到了英国。她喝茶,也宣传茶的功能,因为饮茶,使她的身体苗条起来。当时,法国皇后派人潜入卡特琳娜寝宫偷听茶的秘密而被发觉,偷听者被处死,这就是著名的“红茶案”。此后,一传十、十传百,欧洲的饮茶风大为兴盛起来。
在瑞典,茶叶与咖啡差不多同时传入,传说国王古斯塔夫三世决定用囚犯来试验茶叶的功效与毒性。恰巧当时死囚牢中关着一对孪生兄弟,国王赦免他们的死刑,但有一个条件,就是哥哥每天要饮几杯茶,弟弟每天要喝几杯咖啡。兄弟俩唯命是从。结果因祸得福,两人都活到了80多岁,从此打消了人们的顾虑,饮茶的风气逐步在瑞典盛行。马可波罗则在中国元朝时代把茶叶和瓷器带回意大利。在德国饮茶也盛行,马克思就给外孙埃德加取了“茶先生”的绰号。在法国,人们叫沱茶(即云南普洱茶)为“清瘦茶”,是贵妇人减肥的最佳饮料。
美国的基辛格博士原来就是茶客。于1971年访华时,在钓鱼台国宾馆首次品尝到极品龙井,惊呼好茶。周总理特地赠送一千克龙井给他,不料在飞机上被大家连讨带抢分掉一半。基辛格只好怀抱另一半茶回国后分给尼克松一半。当基辛格第二次访华时,周总理又送他四千克龙井茶。基辛格居然派专机作为特级密件送回美国,可见茶叶的巨大魅力。(赵和涛.《农业考古》,1991,4)
(三)茶与健康
茶是美容饮料、健康饮料、长生饮料、情趣饮料、口香饮料,其功效已为世界所重视,人们用茶寿形容健康,茶寿即108岁,是“茶”字笔画寓意数字之和。茶叶有500多种营养成分,主要是茶多酚、氨基酸、维生素、咖啡碱、微量元素等。饮茶可以散郁气、养生气、除病气、消脂肪、养容颜、调心境、怡性情。茶不仅可供饮用,而且也可食用,茶叶蛋是常见的茶煮食品。杭州名菜龙井虾仁还有一段来历:传说乾隆游西湖入店用餐,点了一样炒虾仁。店家偶然看见来客内衣是龙袍,大吃一惊,惊慌之中错把茶叶当青葱,结果炒出的虾仁味道清香鲜美,致使“龙颜大悦”,从此出现了这道名叫“龙井虾仁”的名菜。
(四)茶的审美因素
茶文化是全感官参与的审美文化,包含了全部审美因素,具体说来,就是茶叶美、茶水美、茶具美、茶道美。
1.茶叶美
品茶分为干品和湿品两步。干品就是观赏茶叶品质,也即观叶和闻香。茶叶种类颇多,大致可以分为五类:绿茶、红茶、乌龙茶、花茶砖茶及砣茶。茶叶命名方法多种。按形状有雀舌、珠茶、眉茶、银针、玉叶、雪芽等;按汤色有绿茶、红茶、青茶、白茶、黄茶、黑茶;按产地有西湖龙井、普陀佛茶、黄山毛峰、祁门红茶、庐山云雾、洞庭碧罗春等;按采摘时间有明前茶、雨前茶、春茶、夏茶、秋茶等;按茶树品种命名乌龙茶有大红袍、铁观音、水仙等不同品名;按加工方法分有炒青、烘青、砖茶等。观叶要看茶叶的条、索、片形状色泽,好茶叶片呈现光滑紧秀匀净完整,色翠、油润,有灵气。那种粗、碎、厚、枯、褐,梗长、死气者均为劣质茶。好茶叶香气纯正清冽,沁人肺腑。人们都有这样的体会:茶叶店里的香味是最诱人的,一进入茶叶店,呼吸也会不自觉地变得深沉起来。观叶还包括观看已泡好的汤色与叶形。优等茶叶汤色或清绿如翠,或金黄艳丽,或深红浓丽,茶水清澈透明。叶芽立于水中,轻轻舒展,亭亭玉立,观之爱不释手。
2.水质美
茶与水犹如鱼与水,好茶必须用好水。水的要求是清、轻、软、活,煮茶的水以山水为最好,龙井茶叶虎跑泉可以说是最佳的搭配。其次是江河水,井水最差。还有梅花雪水,叶上露水等,量少难觅。山水还需作具体分析,要选择钟乳石滴下来的水或石池里缓慢流动的水。死水即使清澈也不可饮用,因为会有虫蛇草木之毒潜浸在里面。喝这种水要先掘开塘口,让有毒的积水流出去,等新泉水细细流入时再汲取饮用。江河水要到离人较远的地方去取,井水要到经常汲水的井中去取。据传王安石曾托苏东坡取长江瞿塘中峡水一壶,苏贪看风光而忘记此事,船至瞿塘下峡才取水。不料,王安石在冲茶时一眼识破此非瞿塘中峡之水,苏东坡大为惊叹。后来,苏东坡住蜀水,叫人去十里外金沙泉挑水,为防止挑者偷懒,还与金沙寺僧约定调水符验证。《红楼梦》写妙玉用梅花雪水泡茶招待宝玉,其高雅洁净美妙无比。足见古人对水的重视。
烧水沏茶要掌握火候。当水煮到出现鱼眼大的气泡,微微有声是第一沸,边缘连珠般水泡向上冒时是第二沸,这就是苏东坡所言“蟹眼正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二沸之后,水味就不好了。因为水煮沸时间过长,水中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就会飘逸散失,这些气体能促使茶叶中氨基酸类物质分解,从而能提高茶的香气和茶汤的滋味。所以水煮老了不利于泡茶。另外,在高温下,水中含有的硝酸盐会被还原成亚硝酸盐,人们饮用后会产生中毒现象。
3.茶具美
美的事物要看整体,有了好茶好水,还要好茶具,茶具是有文化艺术审美意义的品茗用具。茶具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盂、茶炉、茶罐、茶匙等。平常所说的茶具多指茶壶茶杯。茶具制作材料有金、银、铜、锡、玻璃、陶瓷、紫砂等,以白瓷器、紫砂陶器和玻璃为多。泡茶切不可用保温杯,否则再好的茶叶也变成一杯熟茶汤,全然失去了茶叶的香。
瓷器茶具首推景德镇白瓷,有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如磬之称,茶具的绘画装饰,造型均丰富多彩十分精美。龙泉青瓷是另一类高雅茶具,青花圣龙茶具青白分明,清新典雅玻璃茶杯特别适合于泡绿茶,以其晶莹透明,可充分显现绿茶汤色青翠,叶芽亭立之美。
紫砂茶具用宜兴一带特殊的陶土制作,这种陶土有20多种矿物质,烧成的茶具分子空隙大,透气但不透水。紫砂壶柔韧致密,泡茶不走味,无熟汤气,可蓄香,不烫手,夏日贮水不易馊变,长期使用更显光泽,有“朱泥十滴泪,香语百年长”之美誉。紫砂壶的制作工艺与书画雕刻结合,成为多文化的特殊载体,具有强大的艺术生命力。紫砂壶的艺术美首先是其造型,一般分为光货、花货、方货、筋纹货四种,造型分为几何型、艺术型、特殊型、仿生型等。仿生型有树干、竹节、青蛙等,十分逼真可爱。紫砂壶的艺术美又体现在它的书、画、铭词雕刻文学意境美。一把小小的紫砂壶,经艺术大师的精心制作,可表现多种审美意境,例如纤秀、艳丽或豪放、质朴,静穆、严肃或活泼、诙谐,富贵、绵柔或清寒、刚强,这种种美的意境可吸引人们静观久视,把玩不已。
4.茶礼仪
中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很重礼节。凡来了客人,沏茶、敬茶的礼仪是必不可少的。当有客来访,可征求意见,选用适合来客口味和最佳茶具待客。主人在陪伴客人饮茶时,要注意客人如已喝去一半茶,就要添加开水,随喝随添,使茶水浓度基本一致,水温适宜。茶壶嘴不可冲着客人。
中国茶德:敬、清、和、美。
茶道美是中华茶文化审美的核心。茶道包括茶德茶艺等。茶艺美是指冲泡茶水的技艺美,茶室环境要求清幽雅致,窗明几净,布置典雅,有琴剑书画绿草香花则更增情趣。茶具茶桌整洁美观,茶道表演者装束优雅,举止大方。茶道表演应有民乐伴奏,可以增添艺术气氛。
乌龙茶道。功夫茶盛于福建一带,顾名思义冲泡的功夫颇深,有十道程序。
①白鹤淋浴:用滚开水烫壶、杯。
②狮子滚球:双手持小杯滚转倒去杯水,作用为烫杯。
③乌龙入宫:放入大半壶茶叶。
④高山流水:连续冲泡,满而不溢,加盖。第一泡仅用于冲杯子。
⑤春风拂面:茶二次冲泡,提起壶盖,抹去浮沫,盖好,用沸水冲淋茶壶。
⑥一鼓作气:闷盖1~3分钟,以使茶叶发香。
⑦游山玩水:提起茶壶,把壶底积水沿茶池抹去以防滴入茶杯。
⑧关公巡阵:把壶水边转边冲均匀倒入茶杯。
⑨韩信点兵:把余下的香浓茶汁点滴入各杯。
⑩梦里寻芳:此为品茗,茶客持杯由远而近闻香数次,再小口品尝。
茶道美的另一方面就是茶德美。中国的茶德是“敬、清、和、美”四个字。茶德融道教的道德,佛教的功德,儒教的品德,社会的公德及美学的美德于一炉,具有独特的社会功利性和艺术审美性,它充分体现了东方中华和合文化的意蕴。敬是指人与人的交流和谐谦让恭敬;清是指清心寡欲,洗去尘俗;和是指心境平和,恬淡自如,天人合一,茶中的静,茶中之和,百和妙殊,融洽一体;美指茶道全过程中的美景、美人、美器、美物、美言、美行,苏东坡说,“从来佳茗似佳人”,一语点出了茶道的美。
八、花
人生应该是一朵花。花有色香味姿韵,人有才情趣形神。
(一)如何赏花
1.赏花心境
花在自然界有其独特的意义,但对于人来说,花儿的最主要用途就是拿来欣赏的。赏花的方法有很多,对于不同的花有不同的赏法,有的闻香,有的品味,有的自然也是察色了。举桂花来说吧,应当在八月天的一个晚上,带上一瓶黄酒,于花丛中觅一安静、悠闲所在,或独自一人,或两三好友,闻着花香,就着明月,端着酒杯浅酌。这是闻香,而品味其实也是取花之清香,如茉莉花茶:让花香随着茶溶入水中,进入口内,则舌上的味蕾就感受到了,不,应当是嘴中所有被茶水浸过的地方都感受到了。察色的例子就多了,也平常了。不过,如果有好的心境,也可以在平凡中创造出伟大来。总的来说,察色分为远观和近赏两种方式。远观好像是相对于近赏来说的,不过周敦颐的;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让远观与亵玩对应起来,什么花好像也经不起亵玩吧?不只是莲。远观不是看花,而是看景,看由花组成的景,在十里荷塘中,不管向哪个方向看去都是同样的图景,正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而近赏就是看一朵一朵的花了,花的颜色,花的样子,花的蕊,花的瓣,花的茎,花的叶,都尽收入眼,丝毫不会漏掉。如荷花,每一朵都有自己的样子,有含苞待放的,正如一个小姑娘,羞涩地将蕊包住,也有姹紫嫣红的,要将自己的美丽表露无遗,免得留下一丝一毫的遗憾,简直千姿百态。赏花的心境随着环境的不同而不同。在公园赏花,由于花的品种很多,地方也不小,只有走马观花了,遇到好看的,也就只能留个影作罢。在花市赏花,也是个走马观花,不过碰上心仪的,还可以买回家。只是,面对一株一株已经变为商品的花,赏起来就多了份专业,少了些许神韵。在别人家赏花,比不上自家的也就算了,说些自谦的话没有什么;要是看到好的,心里就会带着嫉妒,想这花要是放在我家就好了,不过也就想想罢了。最有意境的,还是在自己家赏花。自家的花,多是经过自己精心栽培,灌注了心血与汗水的,总有一份情在里面,于是这花可以用触觉去欣赏了。这里说的用触觉去感受,绝不是亵玩,只是一种交流。应当是太阳暖暖照的下午,在阳台上,或自家的花园里,慢慢走到一朵花前,双手轻轻地捧起来,这时手已经触摸到花儿柔柔的花瓣了,移到面前,鼻子靠近花蕊,悠悠一嗅,一股清幽的香气直入肺脾了,身与心在这时都陶醉了,禁不住将花放到唇前轻轻一吻了。
2.赏花主要从色、香、姿、韵四个方面
色。鲜花有色泽浓艳的,如火鹤、大理花等;有淡雅的,如水仙、荷花等;有多彩的,如石竹等。
香。俗话说,“香花不美,美花不香”。植物开花是为了吸引蜜蜂等昆虫为它授粉,所以有的以色泽吸引,有的以香气吸引。有些花兼有色香,如牡丹,有“国色天香”的美誉。花香有浓、清、远、久之分,如夜来香的浓郁、茉莉的精雅细致、桂花的优雅长远、玫瑰的柔雅长远。
姿。花朵的姿态或花株的形态。有些亭亭玉立,如荷花;有些轻盈优雅,如蝴蝶兰;有些具备阳刚之美,如天堂鸟蕉。
韵。看花的神韵。如牡丹的华贵,郁金香的神秘悠远。
(二)十二月花季
一月水仙清水养;
二月杏花伸出墙;
三月桃花红艳艳;
四月杜鹃满山冈;
五月牡丹笑盈盈;
六月兰花吐芬芳;
七月荷花别样红;
八月桂花腌蜜糖;
九月菊花傲秋风;
十月芙蓉斗寒霜;
十一月山茶初开放;
十二月梅花雪里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