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建筑审美
法国作家雨果说:“人类没有任何一种重要的思想不被建筑艺术写在石头上。”他称建筑是石头的史书。原始社会末期就已有了作为艺术的建筑术的萌芽。人类创造的世界七大奇迹全是建筑物,如埃及金字塔、意大利比萨斜塔、罗马大斗兽场、中国的万里长城,至今大多还保存遗迹。建筑是时空造型艺术,在七大艺术中,唯有建筑是人人必需接触的。它首先具有实用的功能,同时,也要满足人们的审美要求,而有些建筑主要是强调精神方面,如宗教建筑、纪念性建筑等。因此,它既是实用功能和美感作用的统一,又是科技艺术技巧的统一。建筑有物质功能和审美功能两重性的特征。建筑形象的表现手段则是立面、体量、空间、形体、色彩、质感、光线、环境等。
一、中西建筑的审美特征
中西建筑艺术的审美特点有明显的差别。中国建筑以木为主,以靠群体序列来形成建筑气氛,匍匐亲近大地,刻意追求人与环境的和谐,开敞,天人合一;西方建筑以石为主,突出单体体量,直插向往天空,靠高大造型显示性格,封闭,人天相胜。中国建筑多曲线美,屋顶为飞檐反宇曲面;西方建筑以直线为主,屋顶平直。中国建筑群体曲折委婉,步移景异,具有音乐时空运动感;西方建筑平直刚健,具有物理时空的隐秘肃静感。中国建筑综合性强,有大量附属品;西方建筑综合性较弱,附属物较少。
中国建筑 西方建筑
人的建筑 神的建筑
以木为主 以石为主
群体序列 单体体量
亲近大地 向往天空
纵深布局 凌空结构
天人合一 人天相胜
开敞 封闭
屋顶飞檐反宇曲线美 屋顶平尖
平面彩绘装饰 立体雕塑装饰
曲折委婉,步移景异 平直刚健
音乐时空开敞运动感 物理时空隐秘肃静感
建筑综合性强 建筑综合性弱
大量附属品 附属物较少
二、中国古代建筑特点
1.稳重、雄伟的结构美
中国古典建筑是以木结构为主体,同时形成了独特的建筑外形。由硕大并带飞檐的大屋顶、厚实的木构屋身、稳重和雄伟的台基所组成,具有高度的艺术感染力。北京故宫太和殿是重檐庑殿的屋顶形式,屋面飞翘,形成了如鸟翼伸展的檐角和柔和优美的屋面曲线,在建筑外形上非常突出,谓之飞檐和反宇。它有三重作用:一是哲学上体现天人合一观念;二是美学上增加屋面曲线美;三是科学上可以让雨水流射得远一些,保护斗拱不受侵蚀。屋身为建筑主体,殿宇的木构架由柱承重,正面是花格木门窗,两侧是厚实墙身,显得深沉严峻。殿宇又坐立在汉白玉的三层台基上,更显得建筑物稳重、雄伟。
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结构台基:须弥座、金刚座、木柱、大梁、开间。斗拱屋顶:庑殿顶、歇山顶、悬山顶、硬山顶、平顶、卷棚顶、山墙、藻井。庑殿顶又称五脊四坡式,又叫五脊顶。前后两坡相交处是正脊,左右两坡有四条垂脊,分别交于正脊的一端。庑殿顶分为单檐和重檐两种,重檐庑殿顶是在庑殿顶之下,又有短檐,四角各有一条短垂脊,共九脊。重檐庑殿顶是清代所有殿顶中最高等级,现存的古建筑物中,只有故宫太和殿和曲阜孔庙大成殿使用重檐庑殿顶。人字形屋顶符合“天人合一”学说。凹曲屋面,不仅造型优美,还包含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它是中国古代“天圆地方”说和“天人合一”观念在建筑上的生动体现。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古人的观念中,天圆与画圆的“规”联系在一起,地方与画方的“矩”联系在一起,建筑物上圆(以曲线表示)象天象规,下方(用方正的台基和屋身表示)法地法矩,通过法天象地表现出“天圆地方”的宇宙观念。凹曲屋面形如“人”字,它又与古代天地人学说相吻合,天在上,地在下,人在中间,符合“天人合一”学说。紫禁城建筑群的殿脊和屋脊上,有许多琉璃装饰件,主要有两类:正吻和脊兽,它们都有具体的象征意义。正吻是宫廷屋顶正脊两端的装饰件:龙头、龙口,咬往正脊,是防火镇水的象征。脊兽就是紫禁城大小宫殿的檐角上装饰的琉璃雕饰件,每一件饰物都是自古以来传说中的麟类、羽毛类和兽类的吉祥动物形象,形态各异,含义丰富,除檐角最前有琉璃“骑凤仙人”外,还有各种样式的琉璃小兽。这些琉璃釉面小兽的排列顺序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其中,天马与海马、狻猊与押鱼之位可置换。若数目达不到九个时,则依先后顺序。
排在最前面的是骑凤的仙人。相传战国时期齐国国君齐缗王败北后被追兵紧逼,逃到江边,危急中,遇一大鸟。于是,缗王骑上大鸟,渡江而去,化险为夷。古建上将骑凤仙人安排在首位,表示腾空飞翔并有祈愿吉祥意。其作用是固定垂脊下端的第一块瓦件。
骑凤仙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獬豸、斗牛、行什屋脊兽
接下来的小兽排列是有寓意的,龙与凤代表至高无上的尊贵,龙的角似鹿、鳞似鱼、爪似鹰。唐宋两朝视为祥瑞的象征。明清将之象征帝王,皇帝称自己为真龙天子,由此这龙是皇权的象征。
凤是传说中的百鸟之王。雄为凤,雌称凰,通称为凤凰,是祥瑞的象征,在旧时还比喻有圣德的人。
狮子作吼,群兽慑服,乃镇山之王,寓意勇猛威严,在寺院中又有护法意,寓示佛法威力无穷。唐虞世南《狮子赋》描绘其:“筋骨纤维,殊恣异制,阔臆修尾,劲豪柔毛。钗爪锯牙,藏锋蓄锐,弥耳宛足,伺间借势……遂感德以仁。”在这里,狮子是“猛”、“仁”兼具的瑞兽。
天马意为神马,与海马均为古代神话中吉祥的化身,汉朝时,对西域的良马称为天马,天马又是尊贵的象征。“天马行空,独往独来”,将其形象用于殿脊之上,有种傲视群雄,开拓疆土的气势。
海马亦称落龙子,象征忠勇吉祥,智慧与威德通天入海,畅达四方。
狻猊在古籍记载中是接近狮子的猛兽,能食虎豹,亦是威武百兽的率从。一说它日行五百里,性好焰火,故香炉上面的龙首形装饰为狻猊,有护佑平安意。
押鱼是海中的异兽,说它能喷出水柱,寓其兴风作浪,灭火防火。
獬豸有神羊之称,为独角,又称一角羊。《神异经》云:“东北荒中有兽如羊,一角,毛青,四足,性忠直。见人斗则触不直,闻人论则咋不正。”因善于辨别是非曲直,力大无比,古时的法官曾戴獬豸冠,以示善断邪正。用在殿脊上装饰,象征公正无私,又有压邪之意。
斗牛为传说中的虬龙,无角,与押鱼作用相同,一说其为镇水兽,古时曾在发生水患之地。多以牛镇之。《宸垣识略》中说:“西内海子中有斗牛,即虬螭之类,遇阴雨作云雾,常蜿蜒道旁及金鳌玉蝀坊之上。”故它是祥瑞的动物。立于殿脊之上意有镇邪、护宅之功用。
行什因排行第十,故得此名。是一种带翅膀猴面孔的压尾兽。
脊兽的等级、大小、奇偶、数量、次序等都有严格规定,如在故宫太和殿的角脊上,排列十个琉璃坐姿小兽,成双数,为最高等级。乾清宫是皇帝理政和居住的地方,地位仅次于太和殿,檐角兽减去行什,为九个;坤宁宫明代是皇后寝宫,清代祭神和举行婚礼之用,檐角兽为七个。东西六宫是后妃居住的地方,檐角兽为五个。宫墙门檐角则多为一个,即琉璃小兽只有龙一种。
2.中轴对称的整体美
中国古典建筑一般是由众多单个建筑物组成的群体,在中轴线上布置主要建筑物,两侧为次要建筑,多作对称布置,用廊子相连,组成幽深的院落空间,有一种整体美感。北京故宫的殿宇群和北京全城轴线重合为一,轴线上的主要建筑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采用严格对称手法,两侧建筑大致对称,并往纵深发展,形成了统一而有主次的整体美。
3.诗情画意综合美
中国古建筑常与文学、绘画等相结合,形成了综合美感。建筑被称作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古往今来,众多著名文人墨客以景抒情,使文学与楼阁、亭榭等建筑艺术联系在一起。园林建筑与文学、绘画结合尤为密切。
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和斗拱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平面布局简明;灵活安排空间布局,造型优美,单体建筑标准化;装饰丰富多彩,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重视建筑组群平面布局。
中国古建彩绘制式:和玺、旋子、苏式。
蓝绿色彩基调象征以水草克火。
门墩、门簪、门当户对。
松柏桑梨槐,不进王府宅。
三、故宫与天坛
1.紫禁城君权神授庄严威仪
故宫设计人是蔡信,施工主持人是蒯祥。永乐十五年紫禁城宫殿开始进入大规模施工高潮时,蒯祥才随朱棣从南京来到北京,开始主持宫殿的施工,而在此之前,蔡信已主持故宫和北京城的规划、设计和建造了。故宫共有房9999.5间,实际8704间。太和殿面宽九间,门钉9×9=81根。天子崇为九五之尊。
中华文化尊崇东方,东:公狮抱绣球,西:母狮抱幼狮。
紫禁城的建造是非常讲究的,布局、造型每一处细节都是蕴涵着“君权神授”、“皇权至上”理念的媒介,即使是颜色也不会例外。紫禁城里到处漫飘的都是红、黄两色,偌大的紫禁城,色彩是比较单一的。之所以选择这两种颜色,只要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传统文化里,红色一直被视为是一种表示喜庆的正色,寓意着庄严、幸福、吉祥。据考古学家发现,距今3万年左右的山顶洞人,就开始用红色的事物来装饰洞穴。周代以后的宫殿就已经开始普遍的使用红色了。紫禁城承袭了以往宫殿的色彩美学,所以才使用了大量的红色。至于黄色正统地位的确定,源于华夏民族对文明起源的追述。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一望无垠的黄土高原,以及奔腾不息的九曲黄河,都使得黄色深深的印入了炎黄子孙的精髓之中。到了汉代,汉武帝刘彻确立“汉居土德”,至此,黄色便成了为汉朝皇权的象征,以后历朝相沿不变,均以黄色为贵。阴阳五行学说也对红、黄色彩做出了全新的解释。在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黄色届土,而土居中央,系万物之本,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因此多数宫殿的瓦顶皆以金黄色釉琉璃瓦覆盖,以显示无比的尊贵。此外,根据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土赖火生,火多土焦;火能生土,土多火晦。而火为赤色,所以宫殿门、窗、宫墙多用红色,寓有滋生、助长之意,以示兴旺发达。
紫禁城内不是皇帝居住的地方,在规格上要低一个级别,因此,有少数建筑用的是绿瓦或黑瓦。例如,南三所是皇子们居住的地方,故采用红墙绿瓦;文华殿原是皇子们读书的地方,根据五行之说,青色即绿色,为木叶萌芽之色,象征温和的春天,方位为东,故用绿色琉璃瓦。文渊阁是藏书楼,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黑色代表水的颜色,意在镇火,故为克火。
2.天坛神韵,天人合一,高圆清意,云拥天帝
天坛祈年殿高九丈九尺,四龙柱表四季,外十二柱,表十二月,内十二柱,表十二时辰,合二十四节气。圆丘坛以天为顶。
四、西方建筑
恩格斯说:希腊的建筑如灿烂的朝阳照耀的白昼。回教建筑如星光闪耀的黄昏。哥特式建筑则像是朝霞。外国建筑是石构建筑史。建筑类型以教堂为主,是以神为主的建筑。
1.古希腊建筑
约公元前800年至公元300年。雅典卫城来自智慧女神雅典娜的名字,集古希腊建筑与雕刻艺术之大成,为宗教政治的中心地。现存主要建筑有山门、巴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埃雷赫修神庙等。这些古建筑无可非议的堪称人类遗产和建筑精品。建造于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黄金时期。在神庙东面有一个执盾的雅典娜神像浮雕。智慧女神雅典娜献给人类一棵枝叶繁茂、果实累累、象征和平的油橄榄树,她成了雅典的保护神,雅典因之得名。后来,人们就把雅典视为“酷爱和平之城”。帕特农神庙的雕刻装饰是由著名的建筑师和雕刻家菲迪亚斯承担的。
2.古罗马建筑(罗马柱)
约公元前300年至公元365年。
古罗马建筑继承古希腊建筑成就,是欧洲建筑艺术的重要渊源。在建筑形制、技术和艺术方面广泛创新的一种建筑风格。古罗马建筑达到西方古代建筑的高峰。有罗马万神庙、巴尔贝克太阳神庙等宗教建筑,也有皇宫、剧场角斗场、浴场。罗马帝国各地的大型剧场,观众席平面呈半圆形,逐排升起,以纵过道为主、横过道为辅。观众按票号从不同的入口、楼梯,到达各区座位。人流不交叉,聚散方便。舞台高起,前有乐池,后面是化妆楼,化妆楼的立面便是舞台的背景,两端向前凸出,形成台口的雏形,已与现代大型演出性建筑物的基本形制相似。古罗马建筑能满足各种复杂的功能要求,主要依靠水平很高的拱券结构,获得宽阔的内部空间。万神庙穹顶的直径是43.3米。公元1世纪中叶,出现了十字拱,它覆盖方形的建筑空间,把拱顶的重量集中到四角的墩子上,无须连续的承重墙,因此空间更为开敞。把几个十字拱同筒形拱、穹窿组合起来,能够覆盖复杂的内部空间。罗马帝国的皇家浴场就是这种组合的代表作。公元1世纪建造的罗马大角斗场。发展了古希腊柱式成罗马柱,使之更有适应性。凯旋门大多是券柱式构图。出现了由各种弧线组成的平面、采用拱券结构的集中式建筑物。公元2世纪上半叶,建于罗马郊外的哈德良离宫,是成熟的实例。
3.哥特式建筑
哥特式建筑11世纪起源于法国,13—15世纪流行于欧洲的。哥特式教堂的结构体系由石头的骨架券和飞扶壁组成。其基本单元是在一个正方形或矩形平面四角的柱子上做双圆心骨架尖券,四边和对角线上各一道,屋面石板架在券上,形成拱顶。采用这种方式,可以在不同跨度上作出矢高相同的券,拱顶重量轻,交线分明,减少了券脚的推力,简化了施工。
巴黎圣母院是法国早期哥特式建筑的杰作,始建于1163年,是由教皇亚历山大三世和法王路易第七奠基的,经过182年的长期营造,至1345年才最后完成。整座教堂从墙壁,屋顶到每一扇门扉,窗棂,以至全部雕刻与装饰,都是用石头雕琢并砌成的。它那精美华丽的建筑雕饰,玲珑剔透的塔尖和钟楼,五光十色的彩色镶嵌玻璃窗,以及墙面各部位的千姿百态的雕像,使古往今来的世界游人都叹为观止。巴黎圣母院之所以闻名于世,主要因为它是欧洲建筑史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在它之前,教堂建筑大多笨重粗俗:厚实的墙壁、沉重的砖拱、石拱、窄小的空间,阴暗的内部,使人感到窒息,透不过气来。巴黎圣母院冲破了这种旧的束缚,创造出一种新的、轻巧的骨架卷。这种结构的出现,使拱顶变轻了,屋顶升高了,里面的空间扩大了,光线更加明亮了。巴黎圣母院一大特点是屋顶、塔楼、夫臂等所有顶端都是用尖塔作为结束,指向苍穹。大大小小的尖塔好像是争先恐后往上钻入云霄,给人一种热烈的、生气勃勃的感觉。在世界建筑史上,被誉为一组由巨大的石头组成的交响乐。
科隆主教堂建于1248年,1880年最后完成,它是欧洲基督教权威的象征。中厅内部高达46米,西面双塔高152米,极为壮观。德国教堂很早就形成自己的形制和特点,它的中厅和侧厅高度相同,既无高侧窗,也无飞扶壁,完全靠侧厅外墙瘦高的窗户采光。拱顶上面再加一层整体的陡坡屋面,内部是一个多柱大厅。马尔堡的圣伊丽莎白教堂西边有两座高塔,外观比较素雅,是这种教堂的代表。
意大利哥特式教堂——米兰大教堂,火焰般的哥特式建筑,14世纪80年代动工,直至19世纪初才最后完成。教堂内部由四排巨柱隔开,宽达49米。中厅高约45米,而在横翼与中厅交叉处,更拔高至65米多,上面是一个八角形采光亭。中厅高出侧厅很少,侧高窗很小。内部比较幽暗,建筑的外部全由光彩夺目的白大理石筑成。高高的花窗、直立的扶壁以及135座尖塔,都表现出向上的动势,塔顶上的雕像仿佛正要飞升。西边正面是意大利人字山墙,也装饰着很多哥特式尖券尖塔。但它的门窗已经带有文艺复兴晚期的风格。
法国亚眠大教堂建于1220年,由三座殿堂、一个十字厅和一座后殿组成。其中,十字厅长133.5米,宽65.25米,从地面到拱顶内侧高为42.3米。法国哥特式建筑盛期的代表作,东端环殿呈放射状布置七个小礼拜室。中厅宽15米,拱顶高达43米,中厅的拱间平面为长方形,每间用一个交叉拱顶,与侧厅拱顶对应。柱子不再是圆形,四根细柱附在一根圆柱上,形成束柱。细柱与上边的券肋气势相连,增强向上的动势。教堂内部遍布彩色玻璃大宙,几乎看不到墙面。教堂外部雕饰精美,富丽堂皇。这座教堂是哥特式建筑成熟的标志。
4.文艺复兴建筑
文艺复兴建筑是欧洲建筑史上继哥特式建筑之后出现的一种建筑风格。15世纪产生于意大利,后传播到欧洲其他地区,形成了有各自特点的各国文艺复兴建筑。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在文艺复兴建筑中占有最重要的位置。文艺复兴建筑最明显的特征是扬弃了中世纪时期的哥特式建筑风格,而在宗教和世俗建筑上重新采用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柱式构图要素。佛罗伦萨大教堂的建成,标志着文艺复兴建筑的开端。而关于文艺复兴建筑何时结束的问题,建筑史界尚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有一些学者认为一直到18世纪末,有将近400年的时间属于文艺复兴建筑时期。另一种看法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到17世纪初就结束了,此后转为巴洛克建筑风格。
圣彼德大教堂长213米,高138米,1506—1626年间建造。整栋建筑呈现出一个十字架的结构,造型传统而神圣,是世界最大的教堂。由达·芬奇构思,伯拉孟德设计,拉菲尔曾接任监造,并画天顶画。1547年,米开朗基罗再主持建造。马克思说,“巨大的形象震撼人心,使人吃惊。这些庞然大物影响着人的精神,精神在物质的重量下感到压抑,而压抑之余正是崇拜的起点”。
5.拜占庭式建筑
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个国家,罗马首都仍在罗马,东罗马将首都迁至拜占庭,国家也就称为拜占庭帝国。拜占庭建筑是在继承古罗马建筑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由于地理关系,它又汲取了波斯、两河流域、叙利亚等东方文化,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并对后来的俄罗斯的教堂建筑、伊斯兰教的清真寺建筑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是屋顶造型,普遍使用穹隆顶。第二是整体造型中心突出。那体量既高又大的圆穹顶,往往成为整座建筑的构图中心,围绕这一中心部件,周围又常常有序地设置一些与之协调的小部件。第三是它创造了把穹顶支承在独立方柱上的结构方法和与之相应的集中式建筑形制。其典型作法是在方形平面的四边发券,在四个券之间砌筑以对角线为直径的穹顶,仿佛一个完整的穹顶在四边被发券切割而成,它的重量完全由四个券承担,从而使内部空间获得了极大的自由。第四是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圣索菲亚大教堂是中世纪乃至人类建筑史上璀璨夺目,光耀千秋的杰作。整个平面是个巨大的长方形。是一个典型的以穹顶大厅为中心的集中式建筑。从结构来看,它有既复杂,又条理分明的结构受力系统。从内部空间看,这座教堂不仅通过排列于大圆穹顶下部的一圈40个小窗洞,将天然光线引入教堂,使整个空间变得飘忽、轻盈而又神奇,增加宗教气氛,大厅的门窗玻璃是彩色的,柱墩和内墙面用白、绿、黑、红等彩色大理石拼成,柱子用绿色,柱头用白色,某些地方镶金,圆穹顶内都贴着蓝色和金色相间的玻璃马赛克。这些缤纷的色彩交相辉映,既丰富多彩,富于变化,又和谐相处,神圣、高贵、富有。从而有力地显示了拜占庭建筑充分利用建筑的色彩语言构造艺术意境的魅力。
6.巴洛克建筑
巴洛克建筑是17—18世纪在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建筑和装饰风格。其特点是外形自由,追求动态,喜好富丽的装饰和雕刻、强烈的色彩,常用穿插的曲面和椭圆形空间。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奇异古怪,古典主义者用它来称呼这种被认为是离经叛道的建筑风格。这种风格在反对僵化的古典形式,追求自由奔放的格调和表达世俗情趣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对城市广场、园林艺术以至文学艺术部门都发生影响,一度在欧洲广泛流行。巴洛克风格打破了对古罗马建筑理论家维特鲁威的盲目崇拜,也冲破了文艺复兴晚期古典主义者制定的种种清规戒律,反映了向往自由的世俗思想。另外,巴洛克风格的教堂富丽堂皇,而且能造成相当强烈的神秘气氛,也符合天主教会炫耀财富和追求神秘感的要求。因此,巴洛克建筑从罗马发端后,不久即传遍欧洲,以至远达美洲。有些巴洛克建筑过分追求华贵气魄,甚至到了烦琐堆砌的地步。
罗马圣卡罗教堂,是波洛米尼设计的。它的殿堂平面近似橄榄形,周围有一些不规则的小祈祷室;此外还有生活庭院。殿堂平面与天花装饰强调曲线动态,立面山花断开,檐部水平弯曲,墙面凹凸度很大,装饰丰富,有强烈的光影效果。尽管设计手法纯熟,也难免有矫揉造作之感。
7.洛可可建筑
洛可可风格是一种建筑风格,主要表现在室内装饰上。18世纪20年代产生于法国,是在巴洛克建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洛可可风格的特点是:室内应用明快的色彩和纤巧的装饰,家具也非常精致而偏于烦琐,不像巴洛克风格那样色彩强烈,装饰浓艳。洛可可装饰的特点是:细腻柔媚,常常采用不对称手法,喜欢用弧线和S形线,尤其爱用贝壳、漩涡、山石作为装饰题材,卷草舒花,缠绵盘曲,连成一体。天花和墙面有时以弧面相连,转角处布置壁画。为了模仿自然形态,室内建筑部件也往往做成不对称形状,变化万千,但有时流于矫揉造作。室内墙面粉刷,爱用嫩绿、粉红、玫瑰红等鲜艳的浅色调,线脚大多用金色。室内护壁板有时用木板,有时作成精致的框格,框内四周有一圈花边,中间常衬以浅色东方织锦。洛可可风格反映了法国路易十五时代宫廷贵族的生活趣味,曾风靡欧洲。这种风格的代表作是巴黎苏俾士府邸公主沙龙和凡尔赛宫的王后居室。
8.古典主义建筑
1710年,凡尔赛宫殿和花园的建设全部完成,成为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和法国乃至欧洲的贵族活动中心、艺术中心和文化时尚的发源地。在其全盛时期,宫中居住的王子王孙、贵妇、亲王贵族、主教及其侍从仆人竟达36000名之多。共有1300多间房,整个宫殿显得巨大无比。1789年10月6日,路易十六被法国大革命中的巴黎民众挟至巴黎城内,后被推上断头台斩首。凡尔赛宫作为法兰西宫廷的历史至此终结。
这是标准的古典主义风格,即将立面划分为纵、横三段,建筑左右对称,造型轮廓整齐、庄重雄伟,被称为是理性美的代表。其内部装潢则以巴洛克风格为主,少数厅堂为洛可可风格。宫前面是一座风格独特的法兰西式的大花园,园内树木花草别具匠心,使人看后顿觉美不胜收。而建筑群周边园林亦是世界著名。它与中国古典的皇家园林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它完全是人工雕琢的,极其讲究对称和几何图形化。内部陈设及装潢就更富于艺术魅力,室内装饰极其豪华富丽是凡尔赛宫的一大特色。500余间大殿小厅处处金碧辉煌,豪华非凡:内壁装饰以雕刻、巨幅油画及挂毯为主,配有17、18世纪造型超绝、工艺精湛的家具。凡尔赛宫有1400多个喷水池,它们用掉的水比整个巴黎还要多,而那时巴黎人经常因为缺水而得病,许多人本来只要再多给一两滴水就能救活。国王的30000名士兵建造了14个巨型水轮、200多个水泵组成的一个大机器,可以从塞纳河向喷水池里输水。
9.古希腊、罗马式、哥特式、巴洛克式、拜占庭式建筑风格的区别
古希腊建筑:陶立克石柱、爱奥尼亚柱、人像柱,石刻人物
古罗马建筑:拱券结构,罗马柱子
哥特式建筑:尖券、尖拱,最明显的就是尖顶
巴洛克式建筑:比较繁复,浮雕很多
拜占庭式建筑:圆穹顶,给人感觉相对比哥特式的那种更亲和,对信徒更具召唤力
10.世界七大奇迹
(1)埃及金字塔。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2700—公元前2500年
建造地点:埃及开罗附近的吉萨高原
法老是古埃及的国王,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相传古埃及第三王朝之前,无论王公大臣还是老百姓死后,都被葬入一种用泥砖建成的长方形的坟墓,古代埃及人叫它“马斯塔巴”。后来,有个聪明的年轻人叫伊姆荷太普,在给埃及法老左塞王设计坟墓时,发明了一种新的建筑方法。他用山上采下的呈方形的石块来代替泥砖,并不断修改修建陵墓的设计方案,最终建成一个六级的梯形。
金字塔——这就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金字塔的雏形。在古代埃及文中,金字塔是梯形分层的,因此又称作层级金字塔。这是一种高大的角锥体建筑物,底座四方形,每个侧面是三角形,样子就像汉的“金”字,所以我们叫它“金字塔”。伊姆荷太普设计的塔式陵墓是埃及历史上的第一座石质陵墓。
(2)宙斯神像。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457年
建造地点:希腊奥林匹亚城
大约在公元前450年,在第一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公元前776年)的举办地——希腊奥林匹亚城,完工了一座巨大的雕像,这就是宙斯神像。这是一座装饰华丽的40英尺高的雕像:宙斯是希腊雕刻家斐迪亚斯用象牙雕刻而成的,坐落在台阶之上,用黄金做成袍饰。宙斯头顶花冠,右手持胜利女神,左手持笏。后来,希腊人出于安全理由,决定把它移到君士坦丁堡(今伊斯坦布尔)。但那里也没能最终保全住这尊伟大的雕像。公元462年的一场大火彻底毁坏了雕像。而在奥林匹亚城只剩下残垣断壁了。
(3)罗德港巨人雕像。
建造时间:公元前4世纪晚期或2世纪早期
建造地点:爱琴海,希腊罗德港
公元前的罗德岛是重要的商务中心,它位于爱琴海和地中海的交界处,罗德港于公元前408年建成。10英尺高,也就是说,和大家熟知的纽约自由神像的高度差不多。雕像是中空的,里面用复杂的石头和铁的支柱加固。但这个伟大的雕像建成仅仅56年后就被强烈地震毁坏了。传说中雕像两腿分开站在港口上,船只是从腿中间过去。想象一下那是多么壮观而有趣的场景啊!
(4)摩索拉斯陵墓。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353年
建造地点:现在的土耳其西南地区
白色大理石陵墓是为摩索拉斯和他的妻子修建的。整座建筑高达135英尺,15世纪初毁于大地震。现在伦敦大英博物馆还收藏有一点剩余的雕刻。
(5)阿耳忒弥斯神庙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550年
建造地点:希腊城邦埃斐索斯,现在的土耳其西海岸
神庙建筑以大理石为基础,上面覆盖着木制屋顶。它最大的特色是内部有两排,至少106根立柱,每根大约40~60英尺高。神庙的底座大约有400×200英尺。原庙毁于公元前356年的大火,在原址后建起的庙于公元262年再罹火难。
(6)巴比伦空中花园。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600年
建造地点:巴比伦,现在的伊拉克巴格达附近
这座神话般的建筑是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他的一个妃子修建的,大约400英尺见方,高出地面75英尺。据说它要由奴隶们转动机械装置从下面的幼发拉底河里抽上大量的水来灌溉花园里的花草。
(7)亚历山大灯塔。
建造时间:大约公元前270年
建造地点:埃及亚历山大港
当亚历山大灯塔建成后,它以400英尺的高度当之无愧地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他的设计者是希腊的建筑师索斯查图斯。1500年来,亚历山大灯塔一直在暗夜中为水手们指引进港的路线。它也是六大奇迹中最晚消失的一个。14世纪的大地震彻底摧毁了它。一位阿拉伯旅行家在他的笔记中这样记载着:“灯塔是建筑在三层台阶之上,在它的顶端,白天用一面镜子反射日光,晚上用火光引导船只。”
11.十大世界顶级废墟
美洲玛雅城废墟;
古埃及废墟;
秘鲁马丘比丘废墟;
古罗马废墟;
中国圆明园废墟;
意大利庞贝废墟;
印度中世纪夏里要塞废墟;
柬埔寨吴哥窟废墟;
柬埔寨圣剑寺废墟;
丹麦古堡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