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美的欣赏
一、自然美的特征和形态
1.自然美的变易性
西湖有十景之美:春有苏堤春晓,夏有曲院风荷,秋有平湖秋月,冬有断桥残雪。一年四季、美不胜收。又如,水色是春绿夏碧,秋青冬黑;天色是春明夏朗,秋净冬黯;草色是春英夏荫,秋毛冬骨。宋代画家郭熙说:“真山水之云气,四时不同;春融怡,夏蓊郁,秋疏薄,冬暗淡。真山水之烟岚,四时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2.自然美有多元统一性
自然美是多元素的综合体,具有多方面、多形式、多层次的性质。多方面是指除了自然本身具有审美价值外,还含有社会美、艺术美等成分。社会美是指自然景物中常存的古迹、历史文物、风土人情及神话传说和碑刻题咏等社会内涵。多形式,指自然景物形状的千姿百态,也指造成人们欣赏认知的多样化,自古即有“剑阁天下雄,峨眉天下秀,夔门天下险,青城天下幽”的说法,雄、秀、险、幽是自然美的不同形式,而且自然的形、色、声、味、温等都是美的表现方式,人们欣赏时必须调动所有的感觉方式,才能充分领略自然美。
3.自然美侧重于形式美
自然美是由形式所赋予的,形式在自然美中具有特殊地位。自然美也有内容,如太阳的光明和温暖,是万物生长的动能源泉,但自然美的欣赏重在形式,如形状、色彩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是欣赏其线条与形状;“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是欣赏其声;“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欣赏其色。
4.自然美有两重性
同样的自然物,它可能给人以不同的感觉。蛇是人人见了害怕的,人们以“美女蛇”,“心如蛇蝎”来形容其可怕,但“水蛇腰”是那么美,“金蛇狂舞”乐曲,“白蛇传”又是那么动听动人,国际卫生标志也以蛇为图案,蛇又成为审美对象了。森林里的老虎十分可怕,人们用“笑面虎”、“母老虎”形容坏人,但关在笼子里的老虎,画的老虎,“生龙活虎”又成了审美对象。同样的蛙叫,有时叫人讨厌:“蛙噪通夜无人睬,雄鸡一声天下白。”有时又觉得可爱:“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二、自然美的形式美因素
1.自然景观的形象美
自然美以自然景物为主,兼以历史、人文因素形成综合的审美客体。自然美包含了无生命和有生命自然界的美,以山水美为主。山水及其孕育的一切生机具有丰富的审美因素。这是自然美的空间因素,主要指山水景观的雄、奇、险、秀、幽、奥、旷等。
(1)雄伟美。泰山天下雄,汉武帝赞叹说:“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杜甫则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故有“五岳独尊”之称。瞻仰泰山,你会感到它的威严、壮丽,一种崇高感会油然而生。泰山之美,就是典型的雄壮之美。秀丽美是与人的和谐,而雄壮美是对人的征服。它具有内在的慑人心魂的感染力量,从而对人具有陶冶作用,可以使人产生惊心动魄、肃穆崇高、胸怀开阔之感。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这样说过:“静观伟大之时,我们所感到的或者是畏惧,或者是惊叹,或者是自己力量和人的尊严的自豪感,或者肃然拜倒于伟大之前,承认自己的渺小和脆弱”。这说明了自然雄伟美的审美特征。登上泰山绝顶,雄伟美感的产生是自然而然的。
(2)险峻美。西岳华山犹如一方天柱,拔起于秦岭诸峰之中,四壁陡立,几乎成直角。险峻的特点就是山脊高而窄。所谓“自古华山一条路”,主要是指青柯坪往主峰攀登的险道。青柯坪下为幽深峡谷,上是危崖绝壁的西峰。它与西峰顶水平距离只有600~700米,而高差竟达千米。攀登这千米危崖,须历经千尺幢、百尺峡、老君梨沟、擦耳崖、苍龙岭五大险关,特别是苍龙岭长约一里,岭脊仅宽一米左右,圆而光滑,形如龙背鱼脊。岭西深渊直下700多米,岭东绝壑悬崖,似觉无底。明代画家王履曾在此留下诗句:“岭下望岭上,夭矫蜿蜒飞,背无一仞阔,旁有万丈垂,循背匍匐行,视敢纵横施。惊魂及坠魂,往往随风吹。”你驾船冲过惊涛骇浪,在你征服了怒涛恶浪之后,又必然产生强烈的自豪感。
(3)奇特美。所谓“黄山天下奇”,黄山有四大奇:石、水、云、松。形成奇的原因是由于自然特征变化无穷。黄山七十二峰千姿万态,云海变幻莫测,“出为碧峤,没为银海”,还有奇松、异石,如卧龙松、飞来石“梦笔生花”、“猴子观海”、“天鹅孵蛋”、“天狗望月”、“松鼠跳天都”等。中国的奇景很多,如云南的石林,敦煌的鸣沙山都很奇特。
(4)秀丽美。秀丽美是自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它们和人类最为和谐。感觉秀美时,心境是单纯平和的。黑格尔认为,秀丽美“不是震撼人,也不是使人超越它的特殊性,而是使人平静地憩息在里面,只求它能使人喜悦”。秀丽美给人以赏心悦目、沁人心脾、心旷神怡的审美愉悦。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妩媚动人,犹如西子;苏州的园林疏朗清雅;桂林山水亭亭玉立,如绰约女子。有人说:峨眉雄秀,西湖娇秀,苏州园林雅秀,桂林山水媚秀,如此种种都是典型的秀丽美。所谓“峨眉天下秀”,峨眉的意思是“峨者高也,眉者秀也,峨眉者高而秀也”,“秀”的特色更为突出。秀丽美的特征是线条柔美,山脉绵亘,曲折如眉,色彩葱绿,云鬟凝翠,烟云掩饰。
(5)幽深美。所谓“青城天下幽”,杜甫有诗句:“自为青城客,不唾青城地,为爱丈人山,丹梯近幽意。”形成幽深美的自然条件往往是丛山深谷,古木浓荫。造成一种幽深、恬静、清新的环境气氛,当人们处在蝉噪树荫,鸟鸣深壑,林静山幽的环境中,顿觉神志清爽。幽深美既是自然的一种形式,又是一种环境形态,它具有超凡脱俗的审美特点。
(6)开阔美。滇池视域开阔,水面坦荡。滇池大观楼长联中写道:“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披襟岸帻,喜茫茫空阔无边。”另一首诗写道:“茫茫五百里,不辨云与水,飘然一叶舟,如在天空里。”无锡太湖,洞庭湖都有开阔美。大草原也是属于畅旷的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在草原上视野辽阔,使人胸襟开展,具有一望无际的开阔美感。
(7)深奥美。大自然鬼斧神工造就了许多溶洞,具有封闭空间,里面具有千奇百怪的深奥美。杭州的灵山幻境,洞内钟乳石姿态变化无穷;金华的双龙洞,洞中有洞,洞中有飞瀑,深奥莫测,使人产生一种探究的欲望。
(8)荒野美。戈壁沙漠,楼兰古址,丝绸古道,罗马荒堡……这些自然荒漠,人类遗迹横亘在地球上,对人有一种特殊的诱惑力,人们乐意去探险旅游,去寻找荒野之美。它使人凝视荒野进行对世界本源和宇宙奥秘的回渊反思,对生命价值的觉醒和精神境界的追求,是一种深沉的自我发现。以上是自然景观的形态美。
2.自然景观光色变幻美
自然景观光色变幻美是自然美的时间因素,大自然的光线明暗与色彩变化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世界。四季交替,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真是“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美不可言。昼夜交替,红日白月,交相辉映。溶溶月色其强度只有阳光的百万分之一,然而灯下美人月下郎,月光下具有迷人的朦胧美。《西厢记》云:“待月西厢下,临风户半开。月移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好一帧花影交映的美景。
3.自然景观风云变幻美
风是自然的琴手,舞蹈的指挥,云是风的演员。陆机在《浮云赋》中描写云时,说:“有轻虚之艳象,无实体之真形。”云彩既有悠悠飘移的习性,又可生恢恢壮观的场面,在自然景观中,风云之美是重要的因素。春风拂柳,凉风穿堂,金风习习,朔风飞雪,这是风的美;云霞映天,白云苍穹,天高云淡,云海翻腾,这是云之美。苏东坡作诗《有美堂暴雨》曰:“游人脚底一声雷,满座顽云拨不开。天外黑风吹海立,浙东飞雨过江来。”把夏日暴风雨之美写得真真切切。
4.自然景观动静和谐美
山静而水动,山得水而活,水得山而媚,一静一动,阴阳调和。流水飞瀑,钱江涌潮,浮云飘烟,都是动态的美。山体虽静,但视觉心理可以把静物想象成动态美,“山舞银蛇,原驰蜡象”便是写照。“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船在天上坐,人在镜中行”,“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等,都是描写自然美的佳句。
5.自然景观天籁之声美(天籁、地籁、人籁)
自然景观之美有形,有色,还有声,天籁之声有强烈的情感性。溪流潺潺,泉水叮咚,雨打芭蕉,蝉鸣鸟唱,给人们以优美之感;惊涛怕岸,松风怒号,惊雷震耳,虎吼熊啸,给人们以壮美之感。天籁是音乐的最高境界。籁是从洞孔发出的声音。天籁泛指自然界的声响,风声,鸟鸣,泉涌,种种凝聚天地日月精华等天上传来的声音。古时有三音,古琴之音为天籁,土埙之音为地籁,歌曲之音为人籁。
6.自然景观嗅觉美
花香疗法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目前世界各地都纷纷利用花香和芳香制剂来调节情绪和祛病疗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有一座著名的“健康医院”,医院里既没有医疗设备,病人也无需打针吃药,只是在病房内、外摆满了各种鲜花,让一些患有神经衰弱等疾病的患者,坐在花丛中的椅子上,一边欣赏悦耳的音乐,一边闻着沁人心脾的花香,经过一段时间便可“花到病除”,恢复健康了。可见花香的“魅力”确实不凡!
7.自然景观味觉美
大自然里有山珍海味,野果野实,酸甜苦辣,一应俱全。当我们观赏自然美景时,不要忘了用舌头去品尝一下大自然的鲜美。
8.自然景观触觉美
当人们游览大自然风光时,全身心都置于自然环境之中,肌肤也沐浴在自然界。森林浴是时兴的游玩项目。森林的可人温度和湿度,浓郁清新的阴离子,给人们触觉的舒适感。在华清池的温泉中洗一个澡,体味“天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的名诗佳句,实乃人生乐事。还有海边的沙滩,沙漠的沙浴,人们的肌体与大自然直接接触,别有一种美的享受。
9.自然景观人文美
自然景点的历史积累,使得自然带上了浓厚的人文色彩。自然的人文附着,是自然景物中注入的人类文化因素,这些因素与自然本身融为一体,从而使这些自然加上了某些固定的意义,使得这些自然成为一种观念形态的存在。这些文化因素有神话、传说、名人轶事、碑刻、题咏等。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是东汉严光拒绝皇帝刘秀以高官相邀而隐居于此,成为后人凭吊的场所。古人李白、范仲淹、苏轼,今人赵朴初、沙孟海等作诗题字从而使得严子陵钓台的审美欣赏深化为对古人高风亮节的欣赏。而长江巫峡中的神女峰,则是附之于神话传说而著名,以神女峰为首的十二峰,充满神奇的传说,既有瑶姬与楚襄王的巫山云雨爱情传说,又有瑶姬等十二神帮助大禹治水,为船夫引航的美丽传说。十二峰的绮丽风光和美丽的神话传说,又给巫峡风光增添了人文之美。
三、自然美的欣赏
自然环境中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美的源泉,通过游山玩水,不仅能得到美的享受,而且能陶冶性情,增长见闻,强壮体魄。自然美同人类社会生活发生种种联系,人类从自然美中获得暗示和启迪。而这种联系愈是广泛、密切和深厚,自然美对人类暗示则愈多,启迪也就愈大、愈有意义。
培养高尚的品格情操,提高精神文明。自然美最为广泛地被人们欣赏,在丰富人们的生活、愉悦人们的精神方面有着突出的作用。我国南朝时期的王微把欣赏自然美看得比听音乐还愉快:“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虽有金石之乐,圭璋之琛,岂能仿佛之哉!”欣赏大自然可以用比德的理论,提高精神文明水平。
欣赏时间:四季、朝夕、昼夜、晴晦、特时(观潮、赏花等)。
欣赏空间:欣赏角度。
欣赏距离(时间、空间、心理)距离是审美原理、审美悟性,距离可以美化一切空间、心理距离之美,心理距离与审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