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不喜欢的事变成喜欢的
每个人都有拖延症,尤其是对于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人们更容易被拖延症困扰。实际上,这是因为人们的潜意识导致的。试想,每个人的本性都是趋利避害,人们自然而然地愿意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惧怕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情。由此一来,拖延应运而生。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对于几岁的孩童而言,如果你让他去游乐场玩,他一定会马上放下手里的事情蹦蹦跳跳地出门。相反,如果你总是叮嘱他写作业、练钢琴,他的效率则就会明显降低,甚至磨磨蹭蹭地不愿意马上去写作业或者练琴。这就是人的本性。小的孩子不会掩饰,因而他们的行动总是最真实地表达了他们内心的想法。
随着年龄的渐渐增大,成人身上也依然存在拖延现象。例如一个女孩被父母催促着去相亲,但是心里很抗拒,因为就不愿意在预定的时间到达。相反,假如是去巴黎时装周,她一定会迫不及待,欢呼雀跃。由此可见,不管是对于孩子还是对于成人,我们要想戒除他们的拖延症,首先要做的就是消除他们心底的抗拒。唯有把不喜欢做的事情变成喜欢的,人们才会对其趋之若鹜。
遗憾的是,不管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总有些事情是我们不想面对的,也是排斥去做的。然而,如果这些事情不涉及到原则性问题,而且也是我们非做不可的,那我们也必须勉为其难地去做。在这种情况下,感情上的喜好退居二线,理智占据上风,我们只能从理智的角度来说服自己,即使勉为其难,也要认真努力地把事情做完。其实,当我们因为心底的抗拒而拖延时,不但会浪费宝贵的时间,还会降低工作的效率,给我们带来的损失是双倍的。那么,如何才能消除拖延症的诱发因素呢?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发现,缺乏自信是人们拖延的普遍原因。因为曾经遭遇过失败的挫折,因而很多人都变得缺乏自信。为此,他们情不自禁地否定自己,甚至变得裹足不前,不敢再轻易尝试。要想消除这样的拖延因素,首先要做的就是恢复自信。任何人做任何事情,自信都是必要的成功条件之一。还有些人的拖延是与生俱来的,他们总是慵懒散漫,即便对待工作,也无法做到严肃认真。这是因为他们的性格就很散慢,再加上没有紧迫感,因而表现出拖延症的症状。对于这种性格特征的人,往往需要他人以外力推动,这样才能促使他们不停地前进。总而言之,我们必须消除心底各种原因导致的抗拒,才能彻底戒除拖延症。
大学毕业后,雅娟因为韩语好,所以进入一家专门针对韩国进行出口贸易的公司工作。原本,雅娟大学时选择的韩语专业,是个冷门专业,没想到她如今却顺利成为高级白领,做着人人羡慕的工作。对此,雅娟自己也沾沾自喜,毕竟好工作不是那么容易找到的。这不,她明天又要跟随老板去韩国出差。在这个大家都趋之若鹜去韩国旅游的年代,雅娟借着每次出差的机会都快把韩国逛遍了。
原本,老板安排雅娟把谈判方案翻译成韩文,以便与韩国公司谈判。然而,雅娟头一天晚上因为和朋友聚会熬到很晚,所以没有完成工作,而是准备到飞机上再翻译。不想,次日清晨在机场见面之后,老板一见到雅娟就问:“我要的韩文谈判稿准备好了吗?”雅娟半晌都不知道如何回答,只好结结巴巴地说:“还没有呢。不过您放心,我在飞机上就能做好的。我昨晚有点事情,没有熬夜完成。”老板不高兴地说:“你倒是挺会安排时间,我原计划利用飞机上的时间和对方公司的代表针对方案进行沟通呢!现在因为你的工作没有按时完成,我只能在飞机上闭目养神啦!”看到老板不高兴的样子,雅娟后悔不已。其实,昨晚她原本可以拒绝朋友的邀请,认真地完成工作,但是因为她总觉得自己韩语水平很高,因而对工作怀着轻视的态度,也为此付出了代价。
雅娟之所以抗拒工作,就是因为她盲目自信,总觉得一切都在自己的把握中,所以忽略了要未雨绸缪,甚至没有如期完成工作。如果她因此而给老板留下不好的印象,甚至被降职,一定会追悔莫及吧。
为了及时戒除拖延症,我们首先应该为自己制定人生的目标,然后再将其分解成一个个能够在短期内实现的小目标,从而帮助自己更加积极地奔向目标。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树立正确的时间观念,千万不要觉得时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当然,为了提高效率,我们还应该避免心神涣散,而要尽力做到集中精力。很多拖延并非是整体拖延,如果在做事情的过程中低效散漫,也是一种形式的拖延。
人生短暂,我们无法决定人生的长度,但却可以尽量拓宽人生的宽度。当你做事精明干练,行动迅捷,你就戒掉了拖延症,而且能够做到全心全意、全力以赴。在这种情况下,和那些无限拖延的人相比,你岂不是多活了吗?!从现在开始,就让我们抛弃杂念,全力以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