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队制背后的文化支撑

学队制背后的文化支撑

宜阳县双语实验学校的学队制管理的成功实施,与该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密不可分。

就学校管理而言,从校长到学生,不少学校需要经过“校长—副校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年级主任—班主任—班长、副班长—班级委员—小组长—学生”,一共9个层次;在宜阳县双语实验学校只需要“校长—部长—班主任—学队长—学生”,共5个层次,去行政化的同时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

学校只有一个校长,没有副校长,没有教导处,没有政教处,没有分管小学、初中的专门领导和机构。学校设有行政部、后勤部和教育科研部,小学部、初中部是两个教学执行机构。每个部只设一个部长,整个学校内外工作都由这5个部门分工负责。学校实行扁平化管理,对工作进行详细的分工和具体的绩效考核,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作为校长,葛徽只管5个部长,其他的事情都由部长再向下落实。“很多时间,我都在从事教育教学研究。我本人行政上的事情并不多,我们的部长执行力都很好,我每天感觉很轻松。”葛徽说。

回想起这次改革,八年级班主任李雪景说:“撤销班长时我们都把心提到了嗓子眼上,这要试不成,班级非炸开锅不行。可撤销班长,实行学队制后,效果好得出奇。原来每天都有大量的学生向班主任反映问题,我忙得不可开交;现在我一下子清闲了,因为大部分问题学队长就处理了。实行学队制后,学生都不想给自己的学队丢脸,也就不再出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