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德育如何课程化

高中德育如何课程化

“不少人宁肯不做事业与家庭的‘中流砥柱’,而心甘情愿地将自己归入‘下流社会’的行列。”这是日本作家三浦展在《下流社会》一书中对日本当代青年精神现状的描述。

“中国青年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浙江省建德市新安江中学校长赖忠林对此充满忧虑,“当前的高中生在市场经济、网络文化和家庭少子化的环境中长大,优点是知识面广、追求时尚、多才多艺;缺点是对生活和人生缺乏严肃思考,待人处事小家子气,学习做事比较懒散,甚至甘于平庸。”

面对一群不积极作为、缺乏担当的“郁闷”青年,学校又该如何培养他们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赖忠林的思考是:“士不可不弘毅!弘,就是志存高远,待人处世豁达大气;毅,就是意志坚韧,能为实现愿景抱负而坚持不懈。只有培育学生志存高远、胸襟豁达、意志坚韧的弘毅精神,中国的青年才有力量,中国的未来才有希望。”

本着德育课程化的指导思想,赖忠林在新安江中学重点打造了三类德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