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学习是最好的学习
校本课程怎么开发?教师如何专业成长?在点评校本课程案例时,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刘良华教授提出了三个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是“劳动”。刘良华认为,校本课程开发要考虑如何让孩子劳动。一种手工劳动就是对孩子身体和智慧的一种拯救。“中国有个词叫心灵手巧,我更愿意把这个词变成手巧心灵。人一旦经历手工,就会变得聪明。所以,我推荐个词叫‘上手学’,所有的学习都应该让孩子有身体感,有实际操作。”
第二个关键词是“身体学习”。在刘良华看来,无论开什么样的校本课程,无论学什么知识,如果能让孩子用身体学习,那就是最好的学习。“所有知识学习的秘密都隐藏在技能学习之中,所有技能学习的秘密在于‘授人以渔不如由人以渔’。”由人以渔就是让人自己去钓鱼。钓鱼的方法是不可教的,最好是由钓鱼者亲自体验。渔王的儿子未必会钓鱼。
他认为,不仅是技能的学习,数学的学习也需要用身体学习:比如编数学口诀、搞数学操作、做数学实验等。
对于有些校长“校本课程是先学后做还是先做后学”的问题,刘良华说:“我对建构主义深信不疑,几乎所有的知识都需要建构,所有的知识都需要探究。有人说,‘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这要不要探究?把这个知识记下来,和去北京旅游一次,这两种方式得到的知识是完全不一样的。所以,我总是不遗余力地鼓励校长和教师推动学生自学。”
由此,他进一步提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点不在于教师,而在于学生,也就是说,教师专业成长的重点是让教师推动学生成长。研究儿童,研究儿童学习,就是教师最好的专业成长。”
第三个关键词是与身体学习相关的“直觉教育”。刘良华认为,成人要敬畏、欣赏儿童的学习。当成人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秘密时,就去看看儿童是怎么学习的。“儿童是成人之师”,“儿童为什么是成人之师?因为儿童纯粹,儿童天真无邪。”
“最好的学习,不是老师教,而是儿童间相互学,是伙伴之间相互观看、体验。教师的责任就是把儿童召集起来。”刘良华说,“孩子需要重返乡土,如果我办一所学校,我一定要让孩子有时间光脚走路,接触泥土,让孩子亲近土地。我一定不会让学校的操场变成塑胶跑道,而要让操场上长出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