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钱所以你可恨

你有钱所以你可恨

我曾在一个有关经济问题的座谈会上夸夸其谈,正当我颇为兴奋地谈到发财致富的时候,一个听众呼的一声站起来,怒气冲冲地质问我:中国人有句老话——为富不仁,我认为这是绝对真理。有钱人全是贪污腐败分子,全是心狠手毒的坏蛋!难道你不同意我的看法吗?……我被他突如其来的喝问弄得目瞪口呆,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我们这个民族也许穷的时间太漫长,所以从骨子里就对富人恨得咬牙切齿,这似乎已经铸成了一种仇视富裕的文化了。我们相当多的文学艺术作品和民间传说,也充满了鞭挞讽刺和捉弄有钱人的故事。地主的女儿肯定都是愚昧、贪婪和丑恶的,官僚的儿子肯定都是无恶不作的纨绔子弟。我们很少有西方国家王子爱上牧羊女,聪明的农夫赢得公主爱情那样的童话。最近我听到一个流传的笑话:记者把一个美国人带到豪华的富人区,问他恨不恨这些有钱的家伙,那个美国人很不理解地反问,我羡慕都来不及,怎么会恨他们呢!记者又把一个日本人带到豪华的富人区,照样问同一个问题,那个日本人回答说我不但不恨,反而还要学习他们,一定要努力工作达到和他们一样富有。最后记者问一个中国人,那个中国人立即愤怒地说,怎么能不恨?我早就恨得想杀了这些家伙!这个故事尽管是编造的,但不能不说是很形象地反映了一些人的心理。这种“恨富”的意识在革命年代表现得格外明显。但也许恨得太厉害,把富人打倒后,自己也不敢富,甚至不会富了。折腾了几十年,最后竟然还是“一穷二白”,还是个贫穷的“初级阶段”。终于,我们在更大的折腾之后顿悟,开始大刀阔斧地改革开放。现在我们真是每天每时地都在喊搞好经济,应该对富字亲切点吧,可还是有些人耿耿于怀。只要是见谁富了,就情不自禁地恨将起来,不是骂他是十恶不赦的坏蛋,就是骂肯定是贪污腐败分子。我在公安局挂职期间,审问一些抢劫财物的罪犯时,回答竟是对富有者充满仇恨。有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典型案例:犯罪嫌疑人每天口袋里揣着小尖刀,但绝不是打架斗殴,而是看到漂亮的小轿车就用刀尖去划破漆面,越是豪华的小车越划得厉害;还有犯罪嫌疑人一不抢劫,二没伤人,只是偷偷地去砸人家的玻璃,越是漂亮的房子,他越砸得凶。他气哼哼地说:我们“贫下中农”住什么样的破房子,可那些有钱人却住着地主老财那样的豪宅!哼,我一看就来气……听到他的话后我真有点不寒而栗,因为我注意到他使用“贫下中农”“地主老财”的语汇,这使我想起过去多年“大锅饭”式政策和平均主义的生活方式,还有那种必须“天天讲,月月讲”的斗争哲学。我不由得感到一种说不出来的艰难,恐怕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一些人也很难摆脱这种“憎恨富裕”的狭隘。

当然,我们不能不承认我们还是走在改革开放的半路上,有相当多的一些富人利用狡猾和卑劣的手段钻空子,大发不义之财。君不见报刊上天天报道偷税漏税的大款、贪污腐败的官僚、谋财害命的黑道老大。这就使我们本来充满疑虑的心胸就更加疑虑不止,只要见了谁的肚子像河马般地鼓起来,就怀疑里面的脂肪来路不正。我认识一个写电视剧发财的作家,只要他的哪部电视剧得了多少多少万的稿费,人们就用一种异样的甚至带点恶狠狠的口气说:“那个家伙发啦!”非但如此,还用“吃大户”的方式逼着他请客,似乎是吃了他几千块的酒菜,心理才能得到点平衡。可是如果那个剧作家辛辛苦苦写的电视剧被“枪毙”了,或是稿费变成无法要回的“三角债”,人们对他就温柔了许多,尽管有些幸灾乐祸,但口气中就不由自主地含有同情和可怜。

有人悲观地摇头,穷富之间的怨恨恐怕永远也无法解除。我不这样悲观,当社会渐渐完善法制管理,渐渐有了诚信经营,渐渐透明化的富裕、富者就不会成为穷者眼目中的靶子,转而成为其心目中的样板,另外,现今社会不断出现救助穷苦和病残者的动人故事,慈善事业日新月异地向前发展,人们的心灵深处已经有了微妙的变化。更应该乐观的是,如果我们真正一心一意地搞经济建设,不再无端地折腾,大家的腰包都先后地鼓起来,可能情况会大大好转。用句幽默的话说,到了我们都富得可恨的时候,彼此也就不觉得那么可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