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母亲“制造”幸福感
如果你认为你有很多钱,你有高级轿车,你有豪华住宅,就能使你的父母幸福,那你就错了,说不定你父母更痛苦。例如我的母亲,倘若你带她去饭店吃龙虾、吃海参鲍鱼,她会心疼得要命,说一只鲍鱼的价钱就能买一麻袋粮食,一盘炒三丝就能买一大筐菜,吃一顿饭的钱够我半年的生活费,你们作死呀!……而且这种抱怨一直能延续很长时间,逼得你后来自己去饭店吃顿饭,也觉得不对劲儿了。
很多有孝心的儿女们都想方设法地让父母幸福,他们认定给母亲买一幢豪宅、买一套昂贵的名牌服装就是让父母快乐。当然,也有诸多父母觉得这就是幸福和快乐。然而我的母亲却不,她过惯了苦日子,对幸福的认识令人莫名其妙。例如母亲的外孙女旅游时将一件价格昂贵的貂皮外套丢失,急得直哭。我母亲虽然说了两句安慰话,但并没怎么当回事儿。可是外孙女不小心将一个十元钱的面包掉到地上便立即捡起来要扔到垃圾箱里,母亲却犹如丢了万千珠宝似的,一把将面包夺过来,一面用手扑弄着一面要吃。外孙女却不服气,说是掉到地上的面包粘有细菌,又一把从母亲手里抢过面包,摔进垃圾箱里。母亲大发雷霆:你这个小混蛋,你这个糟蹋粮食的败家子儿!……竟为此气得高血压病犯了,头痛得厉害。吃药,打针,输液,折腾了半个多月才恢复正常。
有一天我回家,竟然听到母亲愉快地哼着小曲儿,看来她老人家心情很兴奋。一推门却发现母亲正在缝抹布。看到我进门,她立即就表情自豪地告诉我,她这个月缝了三百多块抹布!我心疼得差点都要哭出来,母亲戴着老花镜忙碌了一个月的抹布,才能卖三十块钱,都不够二弟一盒烟的钱!其实母亲自己有退休钱,我们兄妹们每月都给她钱,母亲绝对地不缺钱,可偏要缝抹布。大妹说,母亲只要高兴,就别多说什么了。可是母亲却又开始愁了,因为没有那么多的破布来缝制抹布,于是我们就将自家的旧衣服送给母亲,但母亲说这些衣服八成新,还能穿,舍不得拆。我们就自己在家里先拆碎,故意弄脏一些,再送给母亲。母亲乐得两眼眯成一条缝。后来我们发现母亲缝制的抹布越来越多,却堆在那里不卖。原来经济不景气,工厂开始降价,九分钱收一块。母亲生气了,坚决要等到经济危机过去,一角钱一块再卖。二弟想出一个好点子,让他的朋友假扮成工厂的收购人员来母亲家,说是涨价了,一角二分收一块。母亲欢天喜地向我们诉说她的抹布卖了好价钱。其实抹布堆在二弟家的床底下,钱也是二弟出的。
我毕竟是写小说的,善于观察,终于发现母亲卖空易拉罐和空饮料瓶比缝制抹布更有幸福感,她每天都小心翼翼地数着空易拉罐和空瓶子的数目,并从楼上的窗户朝外望,盼着那个收废品的瘦高老头来。其实收废品的有好几个老头,但母亲说瘦高老头大方,价钱总比别的老头高几分钱。而那个瘦高老头总是星期五来,所以每到星期五,母亲就格外精神抖擞,上楼下楼腿脚也轻快。于是我们开始积攒空瓶子、空易拉罐。应该说我表现得最好,有时在饭店吃饭,看到别人扔在桌子上的空饮料瓶子,就毫不犹豫地拿过来。有时开车看到半路上有谁扔的易拉罐,我只要能停下车,就绝对要停下来去捡的。洗车店的小伙子看到我车后备厢里有那么多空饮料瓶子,有些吃惊地看着我,他知道我是写小说的作家,怎么会“捡破烂”卖钱。我脸红地一笑,说是有特殊用途。因为我明白,我无论怎样说,他都不会相信这些破烂会给我母亲带来幸福感。
如今,母亲已经离开我们了。我的车后备厢里还有没来得及给她的空饮料瓶子,不知怎么,我却舍不得扔。有时兄妹们坐在一起,大家想到那些空易拉罐、空饮料瓶子,那些还藏匿在床底下的“一角二分收购一块”的抹布,不禁万分伤感。我有时在想,是母亲的老思想老得过时,还是我们新思想新得变质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