涵养与虚伪

涵养与虚伪

在学校读书时,我的班主任老师脾气很大,对我们总是板着面孔训话,我们都以为这是他“天生”的性格。偶尔有一次校长来我们教室视察,这个板着面孔的老师突然判若两人,不但满脸堆笑,而且连说话的声音都变了,细柔得简直就像个女人。我记得很多同学都和我一样,惊讶得目瞪口呆,觉得老师简直就是不可思议的小丑。后来到社会上,我发现这种“小丑形象”的人还真不少。一些干部对下级说起话来粗门大嗓,甚至骄横跋扈;但见到上面的领导,立即就唯唯诺诺,而且有的还紧张得结巴起来。

后来我发现,在国外这种现象也不少。我在俄罗斯中国劳务公司挂职期间,经常与一个人高马大的俄方经理打交道。这个经理很有些虎气生生的气势,形象挺可爱憨厚,但说起话来却相当粗鲁甚而粗野,即使是在工程谈判的严肃场合,也不断吐出肮脏的带有污辱性的下流词儿。我和翻译经常用幽默的口气批评他,要他说话文明些。他瞪着鸡蛋大的眼珠子,摇头耸肩地辩白,说这是他的性格和习惯。可是当他的顶头上司来到他跟前,他立即呆若木鸡,低声下气吞吞吐吐,像犯了错误似的谦恭怯懦,令我想起当年我的那个班主任。其实在家庭生活中,这种现象也随处可见,一些父亲和丈夫,对儿女对妻子说话往往随随便便居高临下嬉笑怒骂。但对长辈们未免腰骨弯曲恭恭敬敬礼节周到。这种上下的反差表现已不是提前准备和故意做作,更应该说是情不自禁和条件反射。

于是我们不能不想到两个字“涵养”。倘若一个人要是能跳出这种情不自禁和反射,在上级和下级面前都能保持正常的神态,对高低尊卑长幼全都微笑恭敬彬彬有礼,面对权威和百姓始终如一不卑不亢,那就是相当有涵养。我也渐渐发现,确实有不少极有涵养的领导,不过,有时有涵养得也令你觉得更不可思议。例如我认识的一个面如笑佛般的领导,从来都是不笑不说话,工作中撞见下级人员违反纪律、相互吵架大打出手时,他也不发火不训斥不表态谁是谁非。据说有个下级错怪了他,并当着众人顶撞他,让他很没面子,他也不动声色。于是他得到大家一致的赞扬,说这样的领导绝对有涵养,宰相肚里能跑船。不过,据我个人的观察,如此柔软的领导,在工作中似乎也没什么力度和业绩。

还有些让你啼笑皆非的涵养,例如开会的时候,讲话的人即使是有真知灼见,讲得听众掌声雷动,他也要谦虚地说讲得不好,希望大家多批评多提宝贵意见;反之,听报告的人即使是听了一大堆废话,心里气恨得要命,也要谦恭地表示有很大的收获学了不少知识。据说当年清朝大臣李鸿章出使美国,在美国一家高级饭店设宴招待美国的高官,宴会之前李鸿章照例说些“粗茶淡饭,略表心意”之类的中国式客套话。谁知饭店老板闻听大怒,连连抗议,说我们这样高档的饭店,决不能做粗茶淡饭……

西方国家尽管讲究绅士风度,但似乎少有我们这种式样的“涵养”。报载:法国总统萨科齐出席一个农产品展销会,为了表示亲民,他走到群众中与一个男子握手,那男子厌恶地拒绝,说:“噢,不!不要碰我!”萨科齐立即笑着回敬道,那么,就滚开吧!……美国总统小布什更有绝妙表演,他在伊拉克遭到一个记者的“皮鞋打击”时,记者采访他,当皮鞋飞到你的脑袋面前,你有什么想法?小布什却开玩笑地说,我只知道那是一只十号鞋……

一个总统竟然能与老百姓对骂,一个总统挨皮鞋打击,不表示义正词严的抗议却说笑话,我们的读者或许会愤怒,会嘲弄,并认定这是毫无涵养。但坦率地说,我却为此感到一种相当的生动和幽默,我甚至还感到两位总统似乎有些可亲可爱。

把涵养只视为一种礼节的形式,必然与真实拉开距离。长此以往,只能造出一大批和和气气圆圆乎乎的卵石而已。在下面体验生活时,我见到无数个生龙活虎的人物,他们或在机床前灵巧地操作,或在谈判桌上妙语连珠,或在艰难困苦中顽强不屈,或在关键决策时大刀阔斧。他们的动作、眼神、劲头,无不显示出生命力的光彩。可一旦他们走上讲台,便口口声声说他获得的成绩是这个帮助那个支持这个关心那个培养的结果,自己心中的锐气虎气全都谦虚得干干净净。这样讲惯了顺口,这样听惯了顺耳,然而这样顺溜惯了,所谓的涵养便与虚伪画上了等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