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第五节 研究意义与创新点

日本作为西方国家一员,其对非外交本身就是西方大国与中国在非洲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于欧美国家,日本与非洲并没有历史恩怨,也不存在领土纠纷等直接利害冲突。作为当今世界第三大经济体,日本具有相当的经济实力帮助非洲发展,也有足够的利益动机去拉近与非洲的关系。一方面非洲的经济发展需要外来投资、需要贸易,日本对于致力于经济发展的非洲国家本身具有很大吸引力。另一方面,在一些国际政治议题中,非洲也与日本存在着共同利益,比如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扩容问题,虽然彼此存在着分歧,但在最终目的上是一致的,双方是有可能在该问题上取得一致的。在东京非洲发展国际论坛召开的20年来,双方关系发展良好,非洲在日本外交战略中地位逐步上升,日本重视非洲,并在总体上逐渐形成了对非外交的一定规划。日本在非洲具有的优势,是其他西方大国所不具有的。而日本与非洲外交的开展,与中国的国家利益之间并非没有直接冲突之处。非洲是中国外交的支柱,对日本的非洲外交进行研究,不仅是对战后日本外交研究的有益补充,也将有助于中国维护在非洲的权益、应对日趋激烈的挑战、进一步发展中非关系,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试图以“国家身份”解释日本对非外交的行为逻辑,这是本书的最大创新点。迄今为止,对于日本对非外交的研究中,尚未有学者从“国家身份”的角度进行过探讨。在每一个时期,日本对非外交诉求不同,表现形式也自然不同,但其背后存在着某种共同逻辑。日本与非洲地区地理遥远、历史关系浅薄,所以本书认为日本在开展对非外交时,“国家身份”对于其界定自身利益、选择外交手段等具有比较大的影响。同时,日本又一直存在着一种特殊而尴尬的身份。这种尴尬的身份似乎可以验证“国家身份”这一理论是否具有足够的解释力度,也有可能为该理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启示。

【注释】

[1]张宏明.非洲黄皮书2012:非洲发展报告No.14(2011—2012):新世纪中非合作关系的回顾与展望[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2.

[2]在重点侧重于中非关系研究的总计23篇文章中日本是唯一受到过两次关注的国家,具体参见: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3]顾学明.大国对非洲经贸战略研究[M].李光辉编.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1.

[4]具体参见:曾强、余文胜.冷战后日本对非洲政策的调整变化[J].国际资料信息,2000(8):1-6;钟伟云.日本对非援助的战略图谋[J].西亚非洲,2001(6):14-19;吴波.日本对非洲官方发展援助战略[J].西亚非洲,2004(5):29-33;李安山.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与日本援助非洲政策[J].西亚非洲,2008(5):5-13.等。

[5]金熙德.日美基轴与经济外交—日外交的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8.

[6]川端正久他編.アフリカと日本 アフリカの21世紀第4巻[M].勁草書房,1994.

[7]石田洋子.アフリカに見捨てられる日本[M].創成社新書,2008.

[8]大林稔,石田洋子.アフリカ政策市民白書シリーズ[M].晃洋書房,2005—2008.

[9]外務省.日本戦略外交の死角―アフリカ[J].外交,2013.

[10]森川純.南アフリカと日本―関係の歴史·構造·課題[M].同文館出版株式会社,1988.

[11]川端正久,佐々木建編.南部アフリカ ポスト·アパルトヘイトと日本[M].勁草書房,1994.

[12]Makoto Sato, Japan’s Aid Diplomacy in Africa:A Historical Analysis,Ritsumeikan Annu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M]. 2005(4):67-85.

[13]金熙德.日美基轴与经济外交——日本外交的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1998:333-336.

[14]森川純.日本のアフリカ外交―その構造·軌跡·課題[J].国際政治,2000(1):143-160.

[15]田中明彦.アフリカ―日本外交にとっての課題.外交[J].外務省,2013:11.

[16]石田洋子.アフリカに見捨てられる日本[M].創成社新書,2008:80.

[17]石田洋子.アフリカに見捨てられる日本[M].創成社新書,2008:65.

[18]白如纯,吕耀东.日本对非洲政策的演变与发展——以非洲发展国际会议为视点[J].日本学刊,2008(5):23-30.

[19]周玉渊.从东南亚到非洲:日本对外援助的政治经济学[J].当代亚太,2010(3):107-124.

[20]Makoto Sato. Japan’s Aid Diplomacy in Africa:A Historical Analysis,Ritsumeikan Annu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M]. 2005(4).

[21]吉田栄一編.アフリカ開発援助の新課題―アフリカ開発会議と北海道洞爺湖サミット[M].アジア経済研究所,2008.

[22]青木一能.缺乏战略性的日本外交与非洲.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25-237.

[23]波多野澄雄編.日本の外交第2巻外交史戦後編[M].岩波書店,2013.

[24]罗建波.冷战后日本对非洲政策的调整变化[J].国际观察,2003(1):69-74.

[25]青木一能.缺乏战略性的日本外交与非洲.中国非洲研究评论(2011)[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225-237.

[26]大林稔.アフリカの挑戦―NEPAD(アフリカ開発のための新パートナシップ)[M].昭和堂,2003:280-285.

[27]佐藤誠.日本のアフリカ援助外交.アフリカ経済論[M].ミネルウァ書房,2004:23.

[28]森川純.日本のアフリカ外交―その構造·軌跡·課題[J].国際政治,2000(1):143-160.

[29]国際協力事業団.アフリカ援助研究会報告書[M].1991(2):2.

[30]望月克哉.日本のODAとアフリカ.アフリカと日本アフリカの21世紀第4巻[M].勁草書房,1994:204.

[31]青木一能.これがアフリカの全貌だ貧しい国が一転、豊かな国へ[M].かんき出版,2011:98.

[32]田中明彦.アフリカ―日本外交にとっての課題.外交[M].外務省,2013:11.

[33]石田洋子.アフリカに見捨てられる日本[M].創成社新書,2008:80.

[34]廉德瑰.“大国”日本与中日关系[M].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10:166.

[35]王平.日本对非政府开发援助述评:外交战略的视角[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2(6):124.

[36]小田英郎.日本のアフリカ政策―その一考察-アフリカと日本 アフリカの21世紀第4巻[M].勁草書房,1994:3.

[37]森川純.日本のアフリカ外交―その構造·軌跡·課題[J].国際政治,2000(1):143-160.

[38]彼得·卡赞斯坦.国家安全的文化[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53.

[39]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85.

[40]亚历山大·温特.国际政治的社会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83.

[41]沃尔夫.权力与正义:国际关系学导论[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0:77.

[42]William Bloom. Personal Identity, National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34.

[43]五百旗頭真.戦後日本外交史[M].有斐閣,2006:293.

[44]山室信一.日本外交とアジア主義の交錯.年報政治学1998[M].岩波書店,1999:7.

[45]天儿慧.亚洲的民族主义和区域主义[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8(6):22.

[46]吉田茂.回想十年第一巻[M].中央公論社,1998:57.

[47]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89.

[48]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