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任务实施
1)分析图纸
(1)分析剪力墙
分析结施-04、结施-01,可以得到首层剪力墙的信息,见表3.6。
表3.6 剪力墙表
(2)分析连梁
连梁是剪力墙的一部分。结施-06 中,剪力墙上有LL1(1),尺寸为200 mm×1000 mm,下方有门洞,箍筋为10@100(2),上部纵筋为4
22,下部纵筋为4
22,侧面纵筋为G
12@200。
2)剪力墙清单、定额计算规则学习
(1)清单计算规则学习
剪力墙清单计算规则,见表3.7。
表3.7 剪力墙清单计算规则
(2)定额计算规则
剪力墙定额计算规则,见表3.8。
表3.8 剪力墙定额计算规则
3)剪力墙属性定义
(1)新建剪力墙
在导航树中选择“墙”→“剪力墙”,在“构件列表”中单击“新建”→“新建内墙”,如图3.39所示。
在“属性列表”中对图元属性进行编辑,如图3.40 所示。
(2)新建连梁
在导航树中选择“梁”→“连梁”,在“构件列表”中单击“新建”→“新建矩形连梁”,如图3.41 所示。
图3.39
图3.40
图3.41
在属性列表中对图元属性进行编辑,如图3.42 所示。
(3)通过复制建立新构件
分析结施-04 可知,该案例工程有Q3(基础~11.05 m)和Q4(11.05 ~15.90 m)两种类型的剪力墙,厚度都是200 mm,水平筋分别为12@150 和
10@200,竖向筋分别为
14@150 和
10@200,拉筋分别为
8@450 和
8@600。其区别在于墙体的名称和钢筋信息以及布置位置不一样。若在本层还有其他剪力墙,在新建好Q3 后,选中“Q3”,单击鼠标右键选择“复制”按钮,或者直接单击复制工具,如图3.43 所示。完成复制命令之后,再对其进行属性编辑。
图3.42
图3.43
4)做法套用
①剪力墙做法套用,如图3.44 所示。
图3.44
②连梁是剪力墙的一部分,因此连梁按照剪力墙套用做法,如图3.45 所示。
图3.45
5)画法讲解
(1)剪力墙的画法
剪力墙定义完毕后,切换到绘图界面。
①直线绘制。在导航树中选择“墙”→“剪力墙”,通过“构件列表”选择要绘制的构件Q3,依据结施-04 和结施-05 可知,剪力墙和暗柱都是200 mm 厚,且内外边线对齐,用鼠标捕捉左下角的YBZ1,左键单击Q3 的起点,再左键单击终点即可完成绘制。
②对齐。直线完成Q3 的绘制后,检查剪力墙是否与YBZ1 和YBZ2 对齐,假如不对齐,可采用“对齐”功能将剪力墙和YBZ 对齐。选中Q3,单击“对齐”,用左键单击需要对齐的目标线,再左键单击选择图元需要对齐的边线。绘制完,如图3.46 所示。
图3.46
(2)连梁的画法
连梁定义完毕后,切换到绘图界面。采用“直线”绘制的方法绘制。
通过构件列表选择“梁”→“连梁”,单击“建模”→“直线”,依据结施-05 可知,连梁和暗柱都是200 mm 厚,且内外边线对齐,将鼠标捕捉连梁LL1(1)的起点,再捕捉终点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