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类
基础形式根据建筑物上部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及地基允许承载力情况确定。常见的有下述几种。
(1)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为砖或石墙承重时,承重墙下一般采用通常的长条形基础,具有较好的纵向整体性,可减缓局部不均匀下沉,这种基础称为条形基础或带形基础(图3.25)。一般中小型建筑常采用砖、混凝土、石或三合土等材料砌成的刚性条形基础。
当建筑物为框架结构柱承重时,若柱间距较小或地基较弱,也可采用柱下条形基础,将柱下的基础连接在一起,使建筑物具有良好的整体性。柱下条形基础还可以有效防止不均匀沉降。
图3.25 条形基础三维模型
条形基础(实物)如图3.26 所示。
图3.26 条形基础(实物)
(2)独立基础
当建筑物为框架结构或单层排架结构承重时,且柱间距较大,常采用方形或矩形的独立基础,称为独立基础或柱墩式基础。常用的断面形式有阶梯形(图3.27)、锥形(图3.28)、杯形(图3.29)等。其优点是可减少土方工程量、便于管道穿过、节约材料。但独立基础间无构件连接,整体性较差,因此适用于土质均匀、荷载均匀的框架结构建筑。当柱采用预制构件时,则基础做成杯口形,柱插入并嵌固在杯口内,故又称为杯形基础。
图3.27 阶梯形独立基础
图3.28 锥形独立基础
图3.29 杯形独立基础
独立基础(实物)如图3.30 所示。
图3.30 独立基础(实物)
(3)井格基础
当框架结构处于地基条件较差的情况或上部荷载较大时,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整体刚度,避免不均匀沉降,常将独立基础沿纵横向连接在一起,形成十字交叉的井格基础,如图3.31所示。
图3.31 井格基础
(4)满堂基础
满堂基础包括筏形基础和箱形基础。
①筏形基础。当地基条件较弱或建筑物的上部荷载较大,如采用简单条形基础或井格基础不能满足要求时,常将墙或柱下基础连成一片,使其建筑物的荷载承受在一块整板上,称为筏形基础。筏形基础有平板式(无梁式)和梁板式(图3.32)两种,前者板的厚度大,构造简单;后者板的厚度较小,但增加了双向梁,构造较复杂。
平板式(无梁式)筏板基础三维模型如图3.33 所示。
图3.32 梁板式筏形基础
图3.33 无梁式筏板基础三维模型
不埋板式基础是筏形基础的另一种形式,是在天然地表面上,用压路机将地表土碾压密实,在较好的持力层上浇筑钢筋混凝土基础,在构造上使基础如同一只盘子反扣在地面上,以此来承受上部荷载。这种基础大大减少了土方工程量,且适宜于较弱地基,特别适宜于5~6层整体刚度较好的居住建筑,但在冻土深度较大地区不宜采用,故多用于南方,如图3.34所示。
图3.34 不埋板式基础
②箱形基础。当地基条件较差、建筑物的荷载很大或荷载分布不均而对沉降要求甚为严格时,可采用箱形基础。箱形基础是由底板、顶板、侧墙及一定数量的内墙构成的刚度较好的钢筋混凝土箱形结构,是高层建筑一种较好的基础类型。箱形基础的内部空间可作为地下室的使用房间,如图3.35 所示。
图3.35 箱形基础
图3.36 箱形基础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