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2 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层
1)楼板层结构构件种类及构造
(1)预制实心平板
预制实心平板(图5.23)制作简单、板面平整,两端搁置于墙或梁上。强制实心平板的跨度一般在3 m 以下,板厚为60~80 mm,多用于小跨度的走廊、厨房、卫生间等,也可用作架空搁板、地沟盖板等。预制实心平板的跨度不应过大,否则板厚要增加,同时自重亦增加较多,极不经济。
图5.23 预制实心平板
(2)预制空心板
预制空心板(图5.24)板面平整,板腹抽孔,孔洞形状有方形、椭圆形、圆形等,以圆孔板的制作最为简单方便,应用最为广泛;与实心平板相比,空心板具有经济性、隔声、隔热、刚度好等特点。空心板的跨度一般为2.7~6.6 m,板厚与板跨有关,一般跨度在4.2 m 及以下时板厚为120 mm,跨度超过4.2 m 时板厚则为180 mm,板宽有600 mm、900 mm、1 200 mm 等规格。目前所使用的预制空心板多为预应力板,空心板的端孔常以砖块或混凝土填塞,以保证在安装时嵌缝砂浆或细石混凝土不致于流入板孔中,且板端不被压坏。目前世界上较先进的预应力空心板板跨可达10 m 以上。
图5.24 预制空心板实例
(3)槽形板
槽形板(图5.25)是一种梁板合一的构件,即在实心薄板两侧设有纵筋,构成槽形截面。它具有自重轻、省材料、便于在板上开洞等优点,板跨为3.0~7.2 m,板宽为600~1 500 mm,板厚为30~40 mm,筋高为150~400 mm。槽形板的搁置有正置和倒置两种:正置板底不平,一般用于仓库、车间等美观要求不高的房间,否则需另做吊顶棚;倒置板底平整,但需另做面板,槽内可填轻质隔声、保温材料。槽形板的两端用端肋封闭,当板长达到6 m 时,则需在板的中部每隔600~1 500 mm 处增设小肋一道。
图5.25 槽形板
(4)T 形板
T 形板(图5.26)有单T 板和双T 板之分,也是一种梁板合一的构件。其体形简洁、受力明确,具有比槽形板更大的跨度,但目前在一般民用建筑中应用不多。
由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层存在接缝多、整体性不好、抗震性能差、施工质量不能保证等问题,目前国家在民用建筑工程中推行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层的做法。上述各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做法已极少在民用建筑工程中应用,在此列出仅供参考。
图5.26 T 形板实例
2)楼板的结构布置与细部处理(以空心板为例)
(1)楼板的结构布置
进行楼板布置,应根据空间的开间、进深尺寸确定布置方案。通常板有搭于墙上和搭于梁上两种布置方法,前者多用于横墙间距较小的宿舍、住宅等建筑中,后者则多用于教学楼、办公楼等开间、进深都较大的建筑中,如图5.27、图5.28 所示。
具体布置楼板时,一般要求板的规格、类型越少越好,以简化板的制作与安装。同时应避免出现板的三边支承情况,即板的纵边不得伸入墙内,否则板易产生裂缝。在排板时,当不能排满整个房间,与房间平面尺寸出现差额时,可采用以下办法解决:当缝差在60 mm 以内时,适当调整板缝宽度;当缝差在60~200 mm 时,用局部增加现浇板带的办法解决,如图5.29 所示;当缝差超过200 mm 时,则应重新考虑选择板的规格。
图5.27 预制楼板的结构布置
图5.28 预制楼板的摆放位置
图5.29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带
(2)楼板的搁置及细部处理
板在墙上的搁置宽度一般不应小于80 mm,在梁上的搁置宽度不应小于70 mm,同时必须在墙或梁上铺水泥砂浆以找平(俗称坐浆),坐浆厚度为20 mm 左右。
为了增强建筑物的整体刚度,板与墙、梁之间及板与板之间常用钢筋拉结,各地区根据防震和稳定性要求,有各种构造做法。板与板之间的缝隙有端缝和侧缝两种情况。端缝的处理一般是将板两端甩出的钢筋头尾焊弯连接在一起(焊接或绑扎),再以通长钢筋相连,之后在板缝内灌细石混凝土,如图5.30(a)所示。空心板置于外墙及梁上时的拉结处理如图5.30(b)所示。侧缝一般有V 形缝、U 形缝和凹槽缝3 种形式,缝内灌水泥砂浆或细石混凝土,其中凹槽缝板的受力状态较好,但灌缝较困难,常见的为V 形缝。
在中小型预制板铺设的楼板层上,由于预制构件的尺寸误差及施工误差,会造成板面不平整,所以须做面层处理。常用的做法是现浇40 mm 厚15 细石混凝土为找平层,其上再另做面层,对于标准较低的建筑也可直接将细石混凝土表面压光。
图5.30 预制板与墙、梁的拉结
预制空心板侧缝的形式如图5.31 所示。
图5.31 预制空心板侧缝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