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层

5.2.1 现浇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层

1)板式楼板层

现浇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板层因支承方式不同而分为两种情况,即墙承式楼板层和柱承式楼板层。

(1)墙承式楼板层

墙承式楼板层的做法是板的四边由承重墙支承,其上的荷载由板直接传递给墙体。这种楼板层具有整体性好、隔水性好等特点,多用于居住建筑中的居室、厨房、卫生间、走廊等小跨度的空间内。

图5.9 单向板示意图[板的边长L2(长边)/L1(短边) >3]

楼板根据其受力特点和支承情况有单向板和双向板之分。当板的边长L2(长边)/L1(短边) >3 时,由于作用于板上的荷载主要是沿板的短向传递,此时板的两个短边起的作用很小,因此称为单向板(图5.9);当L2(长边)/L1(短边) <2 时,作用于板上的荷载是沿板的双向传递的,此时板的四边均发挥作用,因此称为双向板(图5.10)。可以看出,双向板的受力状态比单向板好,另外连续板比简支板的受力状态好。板的厚度由结构计算和构造要求决定,通常为60~120 mm。单向板的最大跨度一般不宜超过3.6 m,双向板的最大跨度一般不宜超过8.0 m。若施加预应力,则板的跨度可达12 m 左右,但板的厚度要相应增加至200 mm 左右。板的厚度不宜过大,否则自重大,不经济。

图5.10 双向板示意图[板的边长L2(长边)/L1(短边) <2]

(2)柱承式楼板层

柱承式楼板层是楼板结构直接由柱子支承,也称为无梁楼板层或无梁楼盖。由于柱子直接支承楼板,为减小板跨和防止局部破坏,需要增大柱子与楼板的接触面积,通常要在柱的顶部设置柱帽和托板。无梁楼板层柱网的布置应为方形或接近方形,柱距在7 m 左右为宜,板厚不宜小于120 mm。这种楼板结构天棚平整、室内净高大、采光通风好,通常用于商场、仓库、展厅等大型空间中,如图5.11、图5.12、图5.13 所示。

图5.11 无梁楼板层

图5.12 无梁式楼板三维模型

图5.13 无梁式楼板实例

2)梁板式楼板层

当房间或柱间距尺寸较大时,要设置梁作为板的中间支点来减小板的跨度,以免板厚过大。这时作用于楼板上的荷载传递方式为板传递给梁,再由梁传递给承重墙或柱。这种楼板层称为梁板式楼板层(图5.14)。根据梁的布置及尺寸等不同,有下述几种形式的梁板式楼板层。

图5.14 梁板式楼板实例

(1)主次梁式楼板层

这种形式的楼板层常用于面积较大的有柱空间中。主次梁式楼板层的具体做法是:主梁沿房间的短跨方向布置,置于承重墙或柱上,次梁置于主梁上,板置于次梁上,梁、板、柱整浇在一起,如图5.15 所示。

图5.15 主次梁式楼板层

主梁的经济跨度通常为6~8 m,梁高为跨度的1/14~1/8,梁宽为梁高的1/3~1/2;次梁的经济跨度为4~6 m,梁高为跨度的1/18~1/12,梁宽为梁高的1/3~1/2。板的经济跨度为2.11~3.6 m,板厚一般为板跨的1/40~1/35,常为60~100 mm。若施加预应力,则梁的跨度可为20 m 左右,梁高为跨度的1/22~1/18。

也存在一些特殊情况,为降低层高进而降低建筑物总高度,而又要满足室内净高的最低要求,有时采用“宽梁”以降低梁高,即梁的宽度超过了梁的高度。“宽梁”一般都施加预应力。

(2)井格式楼板层

这种形式的楼板层常用于房间尺寸较大并接近正方形无柱或少柱空间。其做法是沿房间两个方向布置高度相同的梁,再与楼板整浇在一起形成井格式楼板层,如图5.16 所示。井格的布置形式有正交正放、正交斜放、斜交斜放等(图5.17),使楼板下部自然形成有韵律的图案。井格尺寸一般在2.4 m 左右。

图5.16 井格式楼板层实例

图5.17 井式楼板墙体放置位置

(3)密肋式楼板层

密肋式楼板层也称为密梁式楼板层,其做法是将梁的间距适当加密,一般梁的间距不超过2.5 m,板与梁整浇在一起,如图5.18 所示。由于梁的数量增加,每个梁所承担的荷载相应减少,所以梁的跨度可适当加大或梁的高度适当降低。密肋式楼板层可用于平面尺寸较大的狭长建筑空间中,如图5.19 所示。

图5.18 密肋式楼板层

图5.19 密肋式楼板层实例

3)压型钢板式楼板层

压型钢板式楼板层由钢梁、压型钢板、现浇钢筋混凝土、连接件等部分组成,如图5.20 所示。其具体做法是用截面为凹凸型钢板为底衬模板(与钢梁有抗剪栓钉连接),在其上现浇钢筋混凝土面层组合形成整体性很强的一种楼板结构,如图5.21 所示。压型钢板既为面层混凝土的模板,又起结构作用,从而增加楼板的侧向和竖向刚度。此种楼板层具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层的优点,还可以利用压型钢板肋间的空腔敷设电力通信等管线。压型钢板有单层和双层之分,如图5.22 所示。

图5.20 压型钢板式楼板层实例

图5.21 压型钢板式楼板层构造

图5.22 压型钢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