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台阶与坡道

6.3 台阶与坡道

台阶与坡道是设置在建筑物出入口处的辅助构件,根据使用要求的不同在形式上有所区别。在一般民用建筑中,是在车辆通行及专为残疾人使用的特殊情况下才设置坡道。有时在走廊内为解决小尺寸高差也用坡道。台阶和坡道在入口处对建筑物的立面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因此设计时既要考虑实用,又要注意美观。

1)台阶

台阶有室内台阶和室外台阶之分。室内台阶主要用于室内局部之间的高差联系,室外台阶主要用于联系室内外地面。由于室外台阶使用较多,本节仅介绍室外台阶。为防潮、防水,一般要求首层室内地面至少要高于室外地坪150 mm,这部分高差要用台阶联系。

(1)台阶的形式

台阶由踏步和平台组成,其形式有单面踏步式、两面踏步式和三面踏步式等。台阶坡度较楼梯平缓,每级踏步高为100~150 mm,踏面宽为300~400 mm,当台阶高度超过1 m 时,宜设有护栏。在出入口和台阶之间设平台,平台应与室内地坪有一定高差,一般为40~50 mm,且表面应向外倾斜1%~3%坡度,避免雨水流向室内。

(2)台阶的构造

台阶由面层、结构层和基层构成。面层应具有耐磨、光洁、易于清扫等功能,一般采用耐磨、抗冻材料,常见有水泥砂浆、水磨石、缸砖以及天然石板等。水磨石在冰冻地区容易造成滑跌,应慎用,如使用则必须采取防滑措施。缸砖、天然石板等多用于大型公共建筑大门出入口处,但也应慎用表面光滑的材料。

基层为结构层提供良好均匀的持力基础,一般较为简单,只要挖去腐殖土做一层垫层即可。在严寒地区,如台阶下为冻胀土(黏土或亚黏土),可采用换土(砂土)法来保证台阶基层的稳定。

为预防建筑物主体结构下沉时拉裂台阶,应将建筑主体结构与台阶分开,并待主体结构有一定沉降后,再做台阶;或者把台阶基础和建筑主体基础做成一体,使二者一起沉降,这种情况多用于室内台阶或位于门洞内的台阶;也有将台阶与外墙连成整体,做成由外墙挑出式结构。

2)坡道

当室外门前有车辆通行需要及其他特殊的情况时,应设置坡道(图6.33),如医院、宾馆、幼儿园、行政办公楼以及工业建筑的车间大门等处。坡道多为单面坡形式。有些大型公共建筑,为考虑车辆能在出入口处通行,常采用台阶与坡道相结合的形式。在有残疾人轮椅车通行的建筑门前,应在有台阶的地方增设坡道,以方便出入。坡道的坡度一般为1∶8~1∶12。室内坡道不宜大于1∶8;室外坡道不宜大于1∶10;供轮椅使用的坡道不应大于1∶12。当坡度大于1∶8时须做防滑处理,一般做成锯齿状或做防滑条。

图6.33 坡道

坡道也由面层、结构层和基层组成,要求材料耐久性、抗冻性好,表面耐磨。常见结构层有混凝土或石块等,面层以水泥砂浆居多,基层也应注意防止不均匀沉降和冻胀土的影响。

坡道的构造如图6.34 所示。

图6.34 坡道的构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