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概 述

7.1 概 述

1)屋顶的设计要求

屋顶是建筑最上层的水平围护结构,其主要功能是抵御雨雪、避免日晒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以使屋顶下的空间有一个良好的使用环境,其中防水、排水是屋顶首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地区的不同,保温、隔热也是屋顶设计必须考虑的主要内容之一。屋顶也是房屋的承重结构,承担自重及风、雨、雪荷载,施工荷载及上人屋面的荷载,并对房屋上部起水平支撑作用,故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并应防止因结构变形引起的屋面防水层开裂漏雨。另外,屋顶的形式对建筑造型有重要影响,连同细部设计都是屋顶设计不可忽视的内容。

2)屋顶的组成与类型

(1)屋顶的组成

屋顶主要由屋面和支承结构组成。屋面应根据防水、保温、隔热、隔声、防火、是否作为上人屋面等功能的需要,而设置不同的构造层次,从而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另外,在屋顶的下表面应考虑各种形式的吊顶。

图7.1 屋顶的形式

(2)屋顶的类型

屋顶的类型见表7.1。

表7.1 屋顶的类型

3)屋顶的坡度

(1)形成坡度的原因

屋顶是建筑的围护结构,屋面应具有防水能力,并应在短时间内将雨水尽快排出屋面,以免发生漏水,因此屋面应具有一定的坡度。坡度的确定受多种因素影响,坡度太小易漏水,反之会浪费材料和空间,必须根据采用的屋面防水材料和当地降水量以及结构形式、建筑造型、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2)影响坡度的因素

影响坡度的因素如图7.2 所示。

图7.2 影响坡度的因素

①屋面防水材料与坡度的关系。屋面防水材料接缝较多,漏水可能性大,应采用大坡度,使排水速度加快,减少漏水机会,因此瓦屋面常采用较陡的屋面形式。整体的防水层接缝较少,屋面坡度可以小一些,如卷材屋面和混凝土防水屋面常采用平屋顶形式。恰当的坡度既能满足防水排水要求,又能做到经济适用。图7.3 表示各种屋面材料与坡度大小的关系。

图7.3 屋顶常用坡度范围

②降雨量大小与坡度的关系。降雨量大的地区,为防止屋面积水过深,水压力增大引起渗漏,屋顶坡度应大些,使雨水迅速排除。降雨量小的地区,屋顶坡度可小些。我国南方地区年降雨量较大,一般在1 000 mm 以上;北方地区年降雨量较小,一般在700 mm 以下。每小时降雨量各地也不一样,有的地区达到100 mm 以上,有的仅5 mm,一般为20~90 mm。

③建筑造型与坡度的关系。使用功能决定建筑的外形。结构形式的不同也体现在建筑的造型上,最终主要体现在建筑屋顶形式上。如上人屋面,坡度就不能太大,否则使用不便。结构选型的不同,可决定建筑屋顶形成较大坡度甚至反坡等。如拱结构建筑的屋顶坡度通常较大,悬索结构建筑甚至可以形成反坡。

(3)坡度形成的方法

屋顶的坡度形成有结构找坡和材料找坡两种方法。

①结构找坡。结构找坡指屋顶结构自身有排水坡度。一般采用上表面呈倾斜的屋面梁或屋架上安装屋面板,也可采用在顶面倾斜的山墙上搁置屋面板,使结构倾斜而形成坡面,这种做法不需另加找坡材料,构造简单、不增加荷载,其缺点是室内天棚倾斜,空间不够规整,有时需加设吊顶。某些坡屋顶、曲面屋顶常用结构找坡。

②材料找坡。材料找坡是指屋顶坡度由垫坡材料形成,一般用于坡度较小的屋面,通常选用炉渣等。找坡保温屋面也可根据情况直接采用保温材料找坡。

(4)屋顶常用坡度范围及表示方法

屋面的坡度由各种因素决定,如屋面材料、地理气候、屋顶结构形式、施工方法、构造组合方式、建筑造型要求以及经济条件等。不同的防水材料具有各自的排水坡度范围。屋面坡度常采用脊高与相应的水平投影长度的比值来标示,如1∶2,1∶2.5 等;较大坡度也用角度法如30°,45°等表示;较平坦的坡度常用百分比法,如2%,5%等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