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忧色占》原文与解析

《老人有忧色占》原文与解析

其实历史故事也好,神话小说也好,本质上都是那个年代的生活缩影,再过几百年,我们现实生活或许也成为历史小说的一部分。小说也不过是我们正常生活一些思维和情感的提炼和升华,也都是朴实无华的干支五行现象,所以我们完全可以用易象去类比和解读,并且从中获得一些易学启示,来丰富自己的易学思维,这样在与现实生活对接时,脑海中自然会产生一些象意信息,不会再遇到事情之后大脑一片空白。研读和解析历史小说和神话故事,是一条行之有效的研易途径和提升方法。

原文

己丑日卯时,偶在途行,有老人往巽方,有忧色。问其何以有忧,曰:“无。”怪而占之,以老人属乾,为上卦;巽方为下卦,是为天风姤卦,又以乾一巽五之数,加卯时四数,总十数,除以六得四为动爻,是为天风姤之九四。《易》曰:“包无鱼,起凶。”是易辞不吉矣。以卦论之,巽木为体,乾金克之,互卦又见重乾,俱是克体,并无生气。且时在途中,其应速。遂以成卦之数,中分而取其半,谓老人曰:“汝于五日内谨慎出入,恐有重灾。”果于五日,老者往赴吉席,因鱼骨鲠而终。

又凡占卜,克应之期,看自己之动静,以决事之迟速,故行则应速,以遂成卦之数,可中分而取其半也。坐则事应于迟,当倍其成卦之数而定之也;立则半迟半速,止以成卦之数定之可也。虽然如是,又在变通,如牡丹及观梅之类,则二花皆朝夕之故,岂待成数之久也。

解析

这个易案就是己丑日卯时,康节先生在路上行走,看见一位老人由巽方走来,面带忧愁,问他因为什么事情而忧愁,老人却回答没有。先生感到很奇怪,于是起卦预测。老人为乾为上卦,以巽卦为下卦,得天风姤卦,互卦为重乾。乾卦数一,巽卦数五,再加上卯时数四,共得十数,十除以六余四,九四爻动,变卦巽为风,下卦巽为体,上卦乾为用。《易经》天风姤卦九四爻辞说:“包无鱼,起凶。”很不吉利。用卦象来说,巽木为体,乾金为用,金克木是用克体,互卦又出现两个乾卦,全都是金克木,体卦又没有什么生扶之气,况且被占测的人在路上行走,其应验是很快的,就用成卦十数的一半,为五。于是康节先生就告诉老人在五天之内,要谨慎小心,注意安全,恐怕有重大灾祸。果然在第五天,老人赴喜宴时,因为鱼骨鲠喉而死。

我们讲过,《梅花易数》的应期非常注重起卦时的动静形态、行为,这个案例的最后专门给出了具体应用方法。凡是占卜预测,其能应卦的期限,要看处于动中还是静中,以决断事情的快慢:行走的人,应验的时间短,用成卦的数除以二,取其半数作为应验的日期;坐着的人应验的时间慢,用成卦数乘以二,作为应验的日期;站立的人,应验的时间不快不慢,直接用成卦的数来定应验的日期就可以。又说虽然有以上三种方法来定应验的日期,但也要灵活变通。例如《牡丹占》《观梅占》等情况,两种花也许在朝夕之间就已落去。怎能用成卦之数那么长的时间来作为应验之期呢?其实这个案例概括起来说,就是乾金克巽木,是用克体,而且巽木还没有生还的迹象,所以老人故去,基本原理和取象就这么简单。但是这个案例原文解析的问题在哪呢?

第一,作者显然是不懂《易经》姤卦九四爻的爻辞“包无鱼,起凶”是什么意思,就直接拿来对照吉凶,这么用是有问题的。而且“包无鱼”实际是没有鱼的意思,但是这个老人却是吃鱼的时候,让鱼刺卡在喉咙里,导致窒息死亡了。

第二,即使按照用克体分析,三个乾克三个巽,也不至于是必死之象,可能作者也觉得难以自圆其说,就搬出一句《易经》爻辞来证明,实际上也不能提供佐证,还是没有说服力。

第三,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易经运用的时候,得别人相信你或者跟一些熟悉的人谈论的前提下,才可以像这个案例这样预测,如果在街上碰到一个陌生人,然后直接就告诉人家有大凶之象,五天之内要死了,这是几个意思?多数人不会相信,说你有神经病,说不定就直接揍你了。我们学易的,要注意这个问题,不要见着谁就给谁测,得分时机和场合。另外也别用得太不值钱了,很多人对这门知识和文化存在偏见和误解,不是很尊重,要么就和戏耍一样,要么就是要求测就非得给测,我们又不欠谁的。

第四,用原文体用生克的办法,赴喜宴、吃鱼以及吃鱼致死的象意,也是取不出来的,所以这个易案充其量是把一个真实的事情记录下来,然后用《梅花易数》的观点做了简单的分析,没什么技术含量。但是我们要把这些问题给大家讲清楚。

当然我们也不能对《梅花易数》的作者求全责备,要求古人必须得把所有的象意全部对应出来。古代信息远没有现代这么发达,探研时手头资料也没我们这么多,我们现在应该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古人留下来的有文字记载的资料,我们很多可以得到,因此,不能说我们就比古人高多少。古人有其历史局限性,水平也有高低,如果这个案例让三国的管辂来解析,恐怕就不会这样。从这个角度也说明,我们对《梅花易数》的拓展延伸并不浅显,我们讲这些内容还是比较有技术含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