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赋》原文与解析

《万物赋》原文与解析

人禀阴阳,卦分先后。达时务者,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观物理者,静则乎地,动则乎天,原夫万物有数,《易》数无穷。动静可知,不出于玄天之外;吉凶必见,莫逃乎爻象之中。

《万物赋》原文开篇就讲爻象。很多人因为不懂六爻纳甲法,所以也不懂爻象,更不会用爻象,但是我们一路走来,哪个不用爻象?比如震卦的“的颡”“馵足”,都是爻象。类象中都包含有爻象,仅仅八卦形象那点类象是远远不够的,就如原文所言:“莫逃乎爻象之中。”

“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比如兑为口为羊,近可以取口,远可以取羊;乾为天为父,远可以取天,近可以取父;震为雷为足,远可以取雷,因为我们够不到雷,近可以取足。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就是离得远,就取够不到的;离得近,能看到什么就取什么。“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一定要灵活,不要给点类象就会这点,其他的就不会了,就像我们讲的,古代没有洗衣机,现在有洗衣机怎么办?那洗衣机的类象,那就要我们自己去探索出来。只有懂得易理,才可以与时俱进,与时偕行。

未成卦以前,必虚心而求应;既成卦以后,观刻应以为断。声音言语,傍人谶兆,当遇形影往来,我心指实皆是。及其六爻以定,三才既生,始寻卦象之端,终测刻应之理。是以逢吉兆而终知有喜,见凶谶而不免乎凶。故欲知他人家之事,必须凭我耳目之闻见。未成卦而闻见之,乃已生之事;既定卦而观察之,乃未来之机。或闻何处喧闹,主有斗争;或逢此间笑语,必逢吉庆。见妇啼叹,其家阴小有灾;吏至军来,必有官司词讼。或逢枷锁,而枷锁临身;倘遇鞭杖,而鞭杖必至。讼若屠而负肉,此为骨肉有灾。倘逢血光,而又恐灾于孳畜。师巫药饵,病患临门。见饭则有犯家仙,逢酒则欠神愿。阴人至,则女子有厄。阳人至,则男子当灾。

未列成卦之前,占测人一定要静下心来,去观察外部事务的克应预兆。成卦之后,即依据内外卦的生克兆应变化,来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向。声音言语,物行人影等与我们的直觉相关的预兆,都可以用来推定六爻的变化位置。天、地、人三者位置确定以后,再去寻找卦象变化端倪,最后纳入卦的克应之道,自可根据吉祥的预兆,预知是否确有令人高兴的事情;根据凶险的预兆,预知是否真有凶险。

要了解别人家的事情,一定要凭听觉、视觉,用耳朵听,用眼睛看,靠敏锐的感觉能力,先确定是哪个卦象。比如听到有不太正常的喧闹之声,主争斗之象;听到有比较吉利的欢声笑语,那就有喜事儿,直接这么判断就可以了,这就叫外应。如果一眼能看到的东西,没有必要用易理去解释,并不是解释不出来:如喧闹完全可以取乙卯。坤主静,见鬼爻就是动,坤又为众多,就是众人喧闹;乙卯又与子孙癸酉相应,就是争斗之象。定位一定要准,这种象意要取震卦或者巽卦就错了,第一步定位准了,后面取象才能是正确的。

“见妇啼叹,其家阴小有灾”。这个属于我们前期解析过的,这种情况就不再赘述。

“吏至军来,必有官司词讼”。军人是武人为震卦,官吏可以为庚申鬼爻,与宅爻庚寅相应,为宅爻临鬼,为官司词讼之征。原文中的枷锁和鞭杖,也可以用庚申表示,但在运用的时候需要把握具体情况,与问测的具体事物、情景联系起来才能准确,不能人家来一个警察朋友或者军人探亲回家,就断官司,但如果是做梦梦见这种情景,那么判断为词讼官司和打架等都可以。

“讼若屠而负肉,此为骨肉有灾。倘逢血光,而又恐灾于孳畜”。如果碰见屠夫背着肉,就有可能骨肉分离,也可能去的地方有杀鸡杀鱼等宰杀之象。要是问外面的人是否安全,那就是不安全了;碰见血光,家禽可能有灾。家禽也是子孙,如果恰好问找孩子的事情,那就有可能走失或者被害了。就是把给出的象意直接拿来用,这也符合“远取诸物,近取诸身”的道理。

“师巫药饵,病患临门”。我们在解析八卦兑卦类象时讲过兑卦丁未为师巫:丁未是父母爻,又是以嘴问天,与神沟通的人。巫和周易不是一回事,它是类似东北“跳大神”这种满族传下来的民俗文化。药饵不是药,但是也是吃的,是子孙爻。过去我们吃的那些草药,很多味道比较苦,就拿一点糖或者别的东西,放进药汤里一起喝掉,就是药饵。巫师是父母爻,药饵是子孙爻,两个相见为父母爻克子孙爻,这样鬼爻因为无制而旺了,所以是病患临门,家里有人病了。

“见饭则有犯家先,逢酒则欠神愿”。这里说的家仙不只是祖先,也可能是部分地区家里供的类似“保家仙”之类的小仙。这个也是有前提条件的,现在大酒店天天吃饭的络绎不绝,不能说见着吃饭就说犯家仙。而是别人恰好是问病或者与此相关的事情的时候,饭端上来了,可以这么判断。这时候要是拿酒过来了,就是欠神愿,就是给神仙许的愿没有还。

发誓和祈愿可能也有一种信息,这种信息就是人的心理所产生的力量,但是这种力量如果没有回应,它又起了反作用,并发展成为一种病因。古代人对许愿是很虔诚的,没有还愿的话,就会心神不安,这也是心理上的疾病,最终也会转化到具体病灶,在中医上称之为“癔病”。这个也不是迷信,别说是欠神,就是欠人东西,也有这种副作用,欠钱或者东西不还,那就等于失信了,就没有第二次了。所以人以信立,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底线。

饭就是吃的,为子孙爻,子孙旺了生财爻,财爻克父母爻,父母又克子孙,所以是犯家仙,这就是原理。酒,我们以前讲过,在卦象上为兑卦,在地支上是未,大六壬中为己未太常,因为离卦己未与己丑相应,都是子孙食伤主吃的,间爻是己酉和己亥,酉和亥为酒。己未在离卦上互卦兑中为口,己丑在下互卦巽中为风,己未和己丑可以为口信,五爻为天爻,对上天言说就是许愿。逢冲逢克,对神就是许愿未还。现实生活中对人就是失信于人,不讲信誉。

“阴人至,则女子有厄。阳人至,则男人当灾”。这句话是接着上句说的。这时候恰好有个女人过来了,就是家里的女人发生了这种情况;男人进来了,就是家里的男人失信于人或者失信于神。

这几句话很有意思,实际上也包含了人生哲理。所以说诚信很重要,答应的事就要办好,不能说话办事不算数。

又须八卦中公,不可一例而论。卦吉而爻象又吉,祸患终无;卦凶而谶兆又凶,灾祸难免。披麻带孝,必然孝服临头;持杖而号,定主号泣满室。其人忧,终是为忧;其人喜,还须有喜。故当观色察形,以为决意断心。其或鼓乐声喧,又见酒杯器皿,若不迎婚嫁娶,定须会客宴酣。

就是要依据卦象而去判断,不可以偏概全。卦象吉爻象也吉,祸患终究会消亡,卦象凶且预兆和外应也凶,灾祸难免要发生。外应的应用,必须要跟具体问测的事情建立起关系,比如这里的披麻戴孝,那必须问测老人病等相关事情的时候才准,如果马路上见到披麻戴孝或者丧车,就断别人有孝服的,那不是找抽吗?

手杖是丙午。因为艮为手,手杖是手扶之物,起着帮助、辅助作用,为父母爻就是丙午。丙午又居二爻宅位,持杖而号,就是整个家里的人都在呼号,叫“号泣满室”,大凶之征。

古人判断一个卦象,始终把“远取诸物,近取诸身”这两句话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作为很重要的判断前提,并把周围的这些情况全部结合起来,察言观色,既要结合卦理,又要充分考虑实际,进行综合判断,这样就保证了判断的准确率。

欲知应在何日,须观爻象值数。巽五日而坤八日,离三朝而坎六朝。又观远近克应,以断的实之相期。应远,则全卦相同;应近而各时同断。假如天地否卦,上天一而下地八,设若泽火革卦,上兑二而下离三。依此推之,成无一失。此人物之兆,察之可推也。及其鸟兽之应,仍验之有准。

鹊噪而喜色已动,鸦鸣而祸事将来。牛犬之类,日辰不见,金日遇之,六畜有损。木日见猪,养猪必成。庚日见鸡鸣,丁日见羊过,此凶刃之杀。己日值马来,壬日有猪过,此皆食禄之兆。

鸟兽之应里的鹊和鸦的外应,我们在《观物洞玄歌》已经解析过了;牛犬之类的见金,就是庚辛白虎为杀戮,六畜见了有被宰杀的象意;猪为亥水,见木为水木相生,具体应用比如要是在农村盖猪圈择日,就选甲乙日;庚见酉鸡,丁见未羊,都是十干羊刃,如果有这个外应,问测婚姻肯定不好;己见午马,壬见亥猪,都是十干禄位,禄过一位就是刃。如果己日有人送一个唐三彩的马或者是马的吉祥物,壬日送一个猪的储钱罐或者玩具,就可以断有官禄之喜,其余可以类推。初学者不知道刃禄的话,可以搜索十干禄刃自己学习一下。

见吉兆而百事亨通,逢凶谶而诸事阻滞。或若求财问利,须凭克应以言。柜箱为藏财之用,绳索为穿钱之物。逢金帛宝货之类,理必有成;遇刀刃剑具之器,损而无益。

又看元卦,不可执一,逢财而有财,无财则无益。凡物成器,方系得全;缺损破碎,有之不足。或问婚姻,理亦相似。物团圆,指日可成;物破损,中途阻折。此又是一家闻奥。斯理明,成事昭然。

这些就是根据所见物体的形象和功能,直接与相应的事情对接判断吉凶。

逢柴炭主忧,折麦主悲,米必奇,豆必伤。袜与鞋,万事和谐;棋与药,与人期约。斧锯必有修造,粮储必有远行。闻禽鸣,谋事虚说;听鼓声,交易空虚。拭目润睫,内有哭泣之事;持刃见血,外有蛊毒之谋。

柴碳就是现在火锅和烧烤用的那种木炭,黑色像被火烧过一样,为离宫己亥鬼爻平地木;麦为巽卦,被折就是辛酉鬼爻,坤临鬼爻见到米谷就是长得奇特;见到豆(这个豆不是大豆高粱那个谷物的豆子,而是古代专门盛肉的器具)就主有伤灾;袜与鞋,就是谐音和谐;梦见或者看见棋和药为期约,一方面是谐音的运用,另一方面棋是玩的为子孙,药也是子孙,下棋也不可能一个人,也是相约之意,古诗有“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斧锯,是丙申,也可以是辛酉,它们本来就是盖房子装修用的;土生万物,粮食是坤宫世爻子孙癸酉,存储粮食就是子孙旺,冲乙卯为足为远行;禽为巽,世爻辛卯,禽鸣则为辛巳,子孙为言说也主谋略,见风为摇摆不定为虚说;鼓中空,为离卦,声音又为震卦为乙卯主交易,所以交易空虚;目为离,润为水,为离宫鬼爻己亥,目中见水为临鬼为哭泣;刀为剑锋金,坤有丑可以通艮为手,癸酉与乙卯鬼爻相应,为有蛊毒之谋。

克应既明,饮食同断。见水为饮食酒汤,遇火为煎炮火高炙。见米为一饭之得,提壶为酌杯之礼。水乃鱼虾水中物味,土乃牛羊土内菜蔬。姜面为辛味辣羹,刀砧乃薰腥美味。

此天之克应,万物之枢机。能达此者,尚其秘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