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思维条理化的过程

三、设计思维条理化的过程

构思指导的目标,要求全班学生都能构思。按控制理论说,是“受控客体(学生)根据施控主体(教师)的预定目标而动作,最后达到这一目标”。前面所述的两轮构思指导,全是教师为达到这一目标而设计的计划性教学手段。通过范例和剖析范例的方法,提示构思形式和方法的模式以供借鉴。在这基础上,应设计学生“动作”的过程。所谓“动作”,是学生为实现目标而进行的积极思维活动。

在两轮构思指导后,设计一个计划性的思维条理化过程,让全班学生参与构思动作。具体做法是:全班学生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小组,进行学生合作活动。要求学习用“写什么内容?说明什么?用什么结构写?哪一部分是重点?如何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方法,来构思自己准备的材料。学生参与作文课的学习活动,心理上已经有了一定的准备。学生在做前准备指导过程中已经确定了作文材料,又经过构思指导,已进入“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小组的“学生合作”形式,给每个学生把作文材料的梗概条理化的机会,并通过外部语言,在小组内轮流传阅。每个学生帮助他补充、完善,达到构思的要求。

思维条理化的时间花得并不多,但作用很大,是整堂作文指导课能力迁移的一个教学环节。每个学生参与思维和语言活动,体现了作文教学中“先谈后写”的原则。思维条理化以后,学生再动笔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