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集:延安大学历史系学术论文集》简介
《而立集:延安大学历史系学术论文集》这本书是由.杜林渊编著创作的,《而立集:延安大学历史系学术论文集》共有173章节
1
目录
目 录 论先秦法天思想对礼俗文化的影响 一、儒墨道法等学派对法天思想的论述 二、古人对天地自然的认识与效法 (一)天圆地方和天玄地黄 (二)天文历数 三、法天思...
2
论先秦法天思想对礼俗文化的影响
高锦花 (女,陕西米脂人,延安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 先秦时期,古人对天地自然的周期性协调变化充满了无限的敬畏之情。认为天之法则不仅是天象的、星辰的,也是...
3
一、儒墨道法等学派对法天思想的论述
基于法天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为时代主题,故儒墨道法等各家都有代表人物对法天思想有过重要论述。 儒家是传统文化忠实继承者。这派学者的哲学思想荟萃于《周易》一书。《...
4
二、古人对天地自然的认识与效法
古人对自然的某些方面的认识今天看来没有任何科学依据,比如天圆地方和天玄地黄的自然观。而有些方面则反映了古人对天体运行规律的精确性的掌握,比如天文历数,它毫无疑问...
5
(一)天圆地方和天玄地黄
“方”与“圆”两个概念很可能是古人从天体观察中抽象出来的。《吕氏春秋·序意篇》说:“大圆(指天)在上,大矩(指方地)在下。”[12]648《大戴礼记·曾子天圆》...
6
(二)天文历数
古人对于自然认识的另一印象,就是毫无怀疑地肯定日月星辰等天体的运行有固定的轨迹和速度,即天文过程的确定性。由于日月星辰运行的时间秩序具有极大的确定性和恒常性,历...
7
三、法天思想对礼俗文化的影响
法天思想对我国古代礼俗文化的影响是非常突出的,即便有些非常牵强,但我们通过这一观念可以了解到古人给自己设置了一个非常精巧的宇宙和人间互动模式。人的一切观念都在这...
8
(一)对古代建制的影响
法天思想对于建制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人们对天圆地方这一观念的模拟上。首先,在建筑模式上,古人力求遵循这一观念。如周人举行大典的“明堂”就是天圆地方观念最突出的体现...
9
(二)对服饰制度的影响
天玄地黄是古人对天地颜色的直观印象,它对周人服饰制度的影响是深远的。《礼记·杂记》郑玄注说:“天之正色苍而玄,地之正色黄而纁,圣人法天地以制衣裳。”[18]10...
10
(三)对其他礼制的影响
前文提到“十二”这个数字在古代有两个意思,一是指岁星运行的周期,一是表示一年有十二个月。礼俗中对岁星周期更加牵强的模拟,莫过于天子以十二年作为巡行诸侯之期,《周...
11
参考文献:
[1]金景芳,吕绍刚.周易全解[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1. [2]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3. [3]马瑞辰.毛诗...
12
南匈奴墓葬初步研究
杜林渊 (男,陕西吴起人,延安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 匈奴是活动于中国北方及欧亚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民族,游牧于公元前3世纪末,活动地域东起鸭绿江,西逾葱岭,北至...
13
一、发现与研究
两汉时期中国境内的匈奴墓葬遗存发现较多,但目前能确定的东汉时期的南匈奴墓葬却不多,主要有宁夏同心县李家套子5座墓葬④、内蒙古东胜补洞沟九座墓葬⑤、青海大通上孙家...
14
二、南匈奴墓葬的特征
目前中国境内能确定的南匈奴墓葬遗存共有五处,主要分布于东汉王朝的北部和西北部边境地区,这与文献记载中的东汉政府安置内附匈奴人的地望一致;墓葬的时代一般为东汉中晚...
15
三、部分汉代墓葬族属的判定
图五 上孙家寨乙区M1平面图 图六 绥德黄家塔M6平面图 图七 神木大保当96SDM9 图八 补洞沟M1平面图 对于中国境内北部、西北部地区发现的大量东汉...
16
(一)陕北地区
图九 南匈奴墓葬出土陶罐 1.M72:2 2.MI:3 3.M91:15 4.M72:3 5.96SDM4:7 6.M1:3 7.M6:2 8.9...
17
(二)内蒙古中南部地区
内蒙古中南部地区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而成为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交互发生冲击碰撞的地区,也是汉代中原王朝与北方匈奴族政权的必争之地。汉代墓葬主要发现在北起阴...
18
四、结语
中国境内目前发现的南匈奴墓葬主要分布于汉代北部和西北部边疆地区,在时间上主要属于东汉中、晚期,主要墓群有神木大保当墓地、青海大通上孙家寨乙区墓葬、内蒙古包头市张...
19
陕北东汉画像石来源问题再探讨
刘 蓉 (女,陕西绥德人,2006年至2014年工作于延安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 陕北、晋西北画像石的来源问题,一直很受大家关注。陈根远先生1993年便撰...
20
参考文献:
[1]陈根远.陕北东汉画像石渊源[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3,8-9合刊 [2]陈根远,王艺.陕北东汉画像石的来源问题[N].陕西日报,2005-10-2...
21
唐代金银器中的外来文化——以摩竭纹装饰为例
王欣亚 王 妮 (王欣亚,女,陕西武功人,延安大学历史系,考古学专业) 关于“摩羯”和“摩竭”名称的区别,有许多学者都进行了探讨。其中,大多数学者文章中两种形式...
22
一、唐代摩竭纹金银器的发现
由于资料的限制,目前见刊和见展的唐代摩羯纹金银器有十余件,大部分藏于国内,但仍有数件于早年流落于海外。多数出土地点、时代明确,少数仍有待于进一步考证;下面笔者将...
23
二、唐代摩竭纹金银器的特点与发展
由于笔者能力所限,本文收集的资料十分有限。据目前发现的唐代金银器来看(表1),摩竭纹装饰最早出现在盛唐早期,至唐代晚期逐渐增多,主要集中于杯、碗、盆、盘等生活用...
24
三、结语
唐代是一个兼容并蓄的时代,对外交流异常繁荣,无论是交流的内容还是地域都较之前有长足的发展。其中,金银器作为一项重要的交流物品在这一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唐王朝向...
25
参考文献:
[1]夏鼐.从宣化辽墓的星图论二十八星宿和黄道十二官[J].考古学校,1976.(2). 杨伯达.摩羯、摩竭辨[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1(6). 岑蕊.摩...
26
北宋府州折氏与党项族的关系——兼论唐末五代时期陕北地区的民族变迁
高建国 (男,陕西府谷人,延安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专业) 陕北地区在历史上是中原农耕民族和北方游牧民族激烈碰撞、水乳交融发展的“绳结区域”。据周伟洲先生《历史...
27
一、府州折氏的族源
府州折氏是唐末五代时期崛起的地方土豪家族,从五代至北宋时期,这个家族一直忠于中原,为国守边,从而取得了永安军节度使的藩镇地位。北宋建立后,因折氏领袖折德康展现出...
28
二、府州折氏与党项族的关系
隋唐以来,陕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既有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北方草原民族如稽胡、鲜卑、突厥等族,又有东迁而来的羌族分支党项族、鲜卑分支吐谷浑族等;另外还有一些来自北方草...
29
三、府州折氏与夏州李氏暨西夏的关系
《新五代史》称,党项“大姓有细封氏、费听氏、折氏、野利氏,拓跋氏为最强”㉓。拓跋氏就是后来的夏州李氏,是党项族中的主要力量,其在动迁后依托夏州地利迅速发展起来,...
30
四、结语
隋唐时期,陕北地区民族成分复杂,胡汉杂居,历史上北方民族的支裔如稽胡、鲜卑、突厥、铁勒、回纥,来自西域的昭武九姓、吐火罗和来自青甘一带的吐谷浑、党项羌等民族,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