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结语
2025年10月14日
四、结语
大西军在流动作战时,由于不曾建立固定根据地,因而将其行政组织以各营的方式寓于军队之中,故大西军的营制是兵民合一的制度,尚不具行政区域的意义。大西政权在建立和存续期间,获得一定的统治区域,把其行政组织的各营分派到各州府建立营庄,至此,大西军内部才大致实现了兵民分离,营在正式成为行政组织的同时,也兼具行政区划的意义。
明末之时,决定当时时局的各种政治势力其军队如明军、清军及农民起义军均采用营制。自清建立政权后,不再恢复明代卫所之制,而是直接将所属军队编为满、汉、蒙等八旗、绿营等诸营,足见营制在军队组织体系内的强大生命力。与清军、明军之营不同之处在于,张献忠农民起义军的军营承载更多的社会内容,编制更为灵活,且对于农民政权建设的影响亦大于清军营制对清朝政治体制的影响。由于史料所限,对大西军内营制的研究仍有诸多不足之处,亟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注 释:
①《明史》卷九一《兵三》,第2240页,延绥总兵官张杰言:“延庆等境广袤千里,所辖二十五营堡,每处仅一二百人,难以应敌,宜选精锐九千为六哨,分屯府谷、神木二县。”中华书局,1977年。
② 佚名:《姑妄言》第二十一回,其中涉及李自成起义军诸营内部的分属状况,张献忠军内诸营应与之相类,北京金城出版社,2000年。
③ 同治《郧阳志》卷三《祠记》,张献忠于郧阳山区修关帝庙,详列上下二十哨将领的绰号,台湾成文出版社,1970年。
④〔明〕顾山贞:《客滇述》载,张献忠令部将刘文秀率军“至合州,据多功城为老营”,神州国光社,1940年。
⑤ 《康熙元谋县志》卷四《艺文·镇兵左营示》,其中提及大西军镇左营总兵王显明之事,《中国地方志集成·云南府县志辑》,凤凰出版社,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