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王世贞:《嘉靖以来首辅传》卷七,《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210册,第508页。

[2]谢肇淛:《五杂俎》卷一五,《事部三》,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第429页。

[3]谈迁:《国榷》卷六九,北京:中华书局,1958年,第4252页。

[4]傅维鳞:《明书》卷一五〇,《张居正传》,上海:商务印书馆,1937年,第2987页。

[5]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三、卷一七、卷一八、卷二二,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

[6]陈翊林:《张居正评传》,上海:中华书局,1934年,第167页。

[7]嵇文甫:《晚明思想史论》,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年,第79页。

[8]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

[9]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年,第508、第509页。

[10]熊十力:《韩非子评论:与友人论张江陵》,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7年。

[11]陶希圣:《中国政治思想史》第四册,上海:中华印刷出版公司,1948年,第229页。

[12]于树贵:《张居正经世实学思想初探》,《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年第6期;陈宝良:《张居正思想新论》,《江汉论坛》1988年第11期。

[13]高寿仙:《治体用刚:张居正政治思想论析》,南炳文、商传主编:《张居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76页。

[14]朱东润:《张居正大传》,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315页。

[15]左东岭:《论张居正的心学渊源及其与万历士人心态之关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16]刘岐梅:《论张居正禁讲学》,《孔子研究》2004年第5期。

[17]黄卓越:《张居正与王学关系之考辨》,载于李晓昕、李友学主编:《王学之魂》,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5年,第193—208页。

[18]何威萱:《张居正理学思想初探》,载于南炳文、商传主编:《张居正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13年,第190页。

[19]方立克主编:《中国哲学大辞典》,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400页。

[20]张廷玉等:《明史》卷二八二《儒林传一》,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7222页。

[21]张居正参加童试时,得到荆州知府李士翱的赏识,李士翱在督学使田顼面前夸张居正“贾生殆不及也”。参见张敬修:《张文忠公行实》,《张居正集》卷四七,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4册,第410页。

[22]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一九《答中溪李尊师论禅》,第2册,第470页。

[23]李选:《荆州府知府中溪李先生元阳行状》,载于焦竑:《国朝献征录》卷八九,《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5册,济南:齐鲁书社,1997年,第82—86页。

[24]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一八《答李中溪有道尊师》,第2册,第349页。

[25]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一八《答太常殷秋溟》,第2册,第447页。

[26]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一九《答中溪李尊师论禅》,第2册,第470页。

[27]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二五《寄有道李中溪言求归未遂》,第2册,第906页。

[28]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三七《宜都县重修儒学记》,第3册,第564页。

[29]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三七《宜都县重修儒学记》,第3册,第563页。

[30]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三五《赠毕石庵先生宰朝邑叙》,第3册,第452页。

[31]王学谟:《续朝邑县志》卷五,“毕仕和,石首人,举人,三十一年至,潜心理学,专务以德化民。”《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96册,第736页。

[32]嘉靖十三年南京“伪学党祸”,薛侃、黄宗明、魏良弼、邹守益、季本等阳明弟子一时皆落职。参见《欧阳南野先生文集》卷六,《家书抄七》,《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80册,第467页。嘉靖十六年御史游居敬上疏弹劾湛甘泉,奏请毁王、湛所著书及门人所创之书院,世宗下旨所创书院改毁,今后不许再有私创。参见《明世宗实录》卷一九九,嘉靖十六年四月壬申,第4191页。

[33]嘉靖三十二年,罗汝芳在京廷试,参加了灵济宫大会,与聂豹和欧阳德等讲学两月。参见方祖猷:《罗汝芳年谱》,载于《罗汝芳集》,南京:凤凰出版社,2007年。

[34]张居正:《张居正集》卷,《启聂司马双江》,第2册,第1266页。

[35]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二五《答湖广巡抚朱谨吾辞建亭》,第2册,第942页。

[36]张居正:《四书集注阐微直解》卷一一,《四库未收书辑刊》第2辑1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403页。

[37]张居正:《四书集注阐微直解》卷三,《四库未收书辑刊》第2辑1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229页。

[38]张居正:《四书集注阐微直解》卷一三,《四库未收书辑刊》第2辑12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444页。

[39]归寂说受到王畿、邹守益、刘文敏的致难,“惟罗念庵深相契合,谓‘双江所言,真是霹雳手段,许多英雄瞒昧,被他一口道著,如康庄大道,更无可疑’”。见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一七《江右王门学案二》,北京:中华书局,1985年,第371页。

[40]参见杨国荣:《王学通论——从王阳明到熊十力》,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109—110页。

[41]张居正:《张居正集》卷四二《方广寺宴坐次念庵先生韵并致仰怀》,第4册,第160页。

[42]张居正:《张居正集》卷四二《访大方禅僧次念庵先生韵》,第4册,第161页。

[43]张居正:《张居正集》卷四四《观音岩次罗念庵韵》,第4册,第315页。

[44]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三八《书胡氏先训卷》,第3册,第595页。

[45]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二八《答罗近溪宛陵尹》第2册,第1288页。

[46]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三八《先考观澜公行略》,第3册,第629页。

[47]根据《明世宗实录》,朱翊()受封崇王是在嘉靖三十七年七月,参见《明世宗实录》卷四六一,嘉靖三十七年七月庚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7795页。张居正在《答崇王》一信中述及“先年,肃皇帝使仆捧册立殿下为王”,参见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一八,《答崇王》,第2册,第394页。

[48]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三七《后记》,第3册,第547页。

[49]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三六,《赠罗惟德擢守宁国序》,第3册,第490页。

[50]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二八,《答罗近溪宛陵尹》,第2册,第1288页。

[51]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二八,《答西夏直指耿楚侗书》,第2册,第1284页。

[52]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三四《翰林院读书说》,第3册,第377页。

[53]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一五《答楚学道胡庐山论学》,第2册,第140页。

[54]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一六《答南学院周乾明》,第2册,第230页。

[55]此三人为禹、周公、孔子。

[56]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三一《辛未会试程策三》,第3册,第162—168页。

[57]《明世宗实录》卷九八,嘉靖八年二月甲戌,第2299页。

[58]《明神宗实录》卷八,隆庆六年十二月辛未,第294页。

[59]《明神宗实录》卷十,万历元年二月乙丑,第348页。

[60]《明神宗实录》卷一一,万历元年三月乙酉,第366—367页。

[61]《明神宗实录》卷一三,万历元年五月戊戌,第425—426页。

[62]《明神宗实录》卷一五,万历元年七月戊子,第458页。

[63]《明神宗实录》卷一五,万历元年七月壬寅,第469页。

[64]《明神宗实录》卷一九,万历元年十一月甲申,第534—535页。

[65]《明神宗实录》卷二六,万历二年六月辛未,第659页。

[66]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一八《答文宗谢道长》,第2册,第366页。

[67]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一八《答南学院谢虬峰》,第2册,第411页。

[68]张居正:《张居正集》卷四《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第1册,第174—175页。

[69]张居正:《张居正集》卷四《请申旧章饬学政以振兴人才疏》,第1册,第172—177页。

[70]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二二《答楚学道金省吾论学政》,第2册,第699页。

[71]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二二《答南司成屠平石论为学》,第2册,第716—717页。

[72]《明神宗实录》卷六六“万历五年闰八月辛亥”条载,给谏者是刑科给事中周良寅。周良寅之疏乃是由于张居正的“唆使”,周是张居正隆庆五年的门生。参见周汝登:《圣学宗传》卷一八《罗汝芳》,《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98册,第262页。又沈懋学与张居正次子张肆修、罗近溪、曾直卿等聚会于净业寺,罗近溪与禅僧大谈禅机,张肆修不悦,告张居正,遂有“召责之命”,令其致仕。参见沈懋学:《郊居遗稿》卷八《复王龙溪先生》,《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63册,第696页。

[73]邹元标批评张居正的学术偏狭:“夫帝王以仁义为学,继学为志,居正道之功利,则学非其学,忘亲不孝,则志非其志。而皇上学之志之,其流害有不可胜言者。”参见黄宗羲:《明儒学案》卷二三《江右王门学案八》,第533页。

[74]耿定向:《耿天台先生文集》卷四《与刘养旦》,《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131册,第116页。

[75]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二四《答宪长周友山讲学》,第2册,第849页。

[76]张居正:《张居正集》卷二六《答四川巡抚张澽滨》,第2册,第1039页。

(原刊《社会科学辑刊》2014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