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劳动光荣”意识的塑造
2025年10月14日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劳动光荣”意识的塑造
张雪梅 杨利文
(张雪梅,女,陕西子长人,延安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史专业;杨利文,男,江苏盐城人,盐城师范学院副教授,延安大学中共党史与延安学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
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广泛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对劳动者“神圣”地位的认同也就发展起来。“劳工神圣”的背后,其实是对“劳动光荣”的肯定。马克思主义在理论意义上高度认同“劳动”在人类社会发展上的伟大意义。它强调和认可了劳动在创造社会财富方面的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揭示和确认了劳动是人类存在、发展的动力和条件。因此,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劳动光荣”意识的逐渐被推广,可以被包含在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发展的标志性特征的范围中。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决定性时期。在陕甘宁边区,中共取得了合法的局部执政地位。中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大力经营边区,实践着自己的政治理念“劳动光荣”意识的塑造和推广,不仅为其重要举措同时兼有改造传统乡村社会的含义。
本文拟考察延安时期中共在陕甘宁边区对“劳动光荣”意识塑造的内容、过程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