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农业改良的重要地位

(一)确立农业改良的重要地位

1939年边区政府颁布的《施政纲领》中明确规定:“开垦荒地,兴修水利,改良耕种,增加农业生产。”[2]66为边区农业改良工作的开展指明了方向。由中共中央领导人执笔的《解放日报》社论中指出:“不论是改良农牧,造林,修水利,……都必须有专门的知识技能,必须受科学的指导。”[3]这表明,中共和边区政府高度重视农业改良工作,并强调必须在科学的指导下进行。其后,边区政府对农业改良的目标做了具体描述:“每亩增收二升细粮。”[4]97年度目标确定为“增产十万石”[5]15。1942年边区高干会上,毛泽东在《经济问题与财政问题》的报告中将农业改良列为一项重要的农业政策,并要求各级政府“从边区现有的农业技术与农民知识出发,依可能办到的事项从事研究,以便帮助农民对于粮棉各项主要生产事业有所改良,达到增产目的”[1]774。由此,确立农业改良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