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
[1]方光华.为什么要纪念西北联大[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
[2]行政院关于邵力子请将北平四所大学迁移一所进陕致教育部笺函(1936年1月)[M]∥马振犊.抗战时期西北开发档案史料选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3]西北大学大事记编委会,赵弘毅、程玲华.西北大学大事记[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9.
[4]教育部拟定之平津沪战区专科以上学校整理方案(1937年)[M]∥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5辑第2编《教育》(1),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
[5]杜元载.革命文献——抗战时期教育第58辑[M].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1972.
[6]陈立夫.成败之鉴——陈立夫回忆录[M].台北:正中书局,1994.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4期
[7]梁严冰.西北联大的组建与分置[N].光明日报,2012-10-14,(7).
[8]郭文鹤.发刊词[J].西北学术,创刊号,1943.
[9]本大学派员赴甘靑两省考察[J].西安临大校刊,1938(11).
[10]赖琏.题词[J].西北学术,创刊号,1943:扉页.
[11]郭文鹤.发刊词[J].西北学术,创刊号,1943.
[12]崔幸.抗战时期的西北联大历史系[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1).
[13]何士骥.长安城外鱼化寨新石器时代之遗址[J].西北史地,1938(1).
[14]历史系参观考古学会[J].西安临大校刊,1938(11).
[15]何士骥,周国亭.发掘张骞墓前石刻报告书[J].西北联大校刊,1938(1).
[16]国立西北联合大学历史系考古委员会.张骞墓间古物探寻计划书[J].西北联大校刊,1938(1).
[17]姚远.西北大学对汉博望侯张骞墓的发掘与增修[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6).
[18]杨其超.本大学历史学会沔(勉)县考察记[J].西北联大校刊,1939(18).
[19]甘宁青暑期考察团筹备会第一次筹备会议纪录[J].西北联大校刊,1939(7).
[20]西北史地[J].1938(1).
[21]国立西北大学概况[Z].西安:西北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1947.
[22]教育系四年级学生毕业论文题目[J].西安临大校刊,1938(12).
[23]地理系工作报告[J].(自1937年11月27日至12月终),西安临大校刊,1938(5).
[24]于书绅.怀念恩师殷伯西先生[Z].国立西北大学建校三十周年纪念刊,台北:国立西北大学校友会,1969.
[25]地理系工作报告(4月17日至7月15日)[J].西北联大校刊,1938(1).
[26]郭维屏.西北文化问题研究[J].西北问题论丛,1942(2).
[27]胡纯如.西北精神之历史研究[J].西北问题论丛,1943(3).
[28]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
[29]西北大学学人谱编委会.西北大学学人谱(1912—1997)[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7.
[30]国立西北大学概况[Z].西安:西北大学图书馆馆藏图书,1947.
(原刊《西北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