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改良

论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改良

王保存 张小兵

(王保存,男,陕西佳县人,延安大学历史系,中国现代史专业)

抗战爆发后,陕甘宁边区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中心和抗日战争的总后方,奔赴边区的青年学生、难民等越来越多,边区人口急剧增加,粮食问题日趋突出。特别是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停发军饷,并对边区进行军事包围和经济封锁,致使边区财政经济陷入困境,“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冬天没有被盖”[1]847的地步。为此,中共和边区政府进行一系列的农业改良,成效显著且意义重大。但截至目前,学术界的有关研究并不多见,仅有的成果亦欠缺探讨的深入度。有鉴于此,本文拟对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农业改良史实进行较全面的梳理与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