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便直言,何不绕个弯
在社会交往中,单纯的人有个致命的弱点:直言直语。他们之所以喜欢直言直语,是因为只看到了现象或表面,也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没有考虑旁人的立场、观点、性格和感受。但是,直言直语会让人难以接受,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周围的人都离你远远的,生怕一不小心被你的直言直语灼伤。
难怪很多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会苦不堪言,因为那些从课本里学来的心直口快、仗义执言,在社会中都显得那么轻率突兀,透着幼稚与不成熟。在各种社交谈话中,直话直说是致命伤,有些老实话是万万不能轻易出口的。
慧是一个比较爽快的人,说话总是很直接。上大学的时候有人问她:“我这件衣服怎么样?”她觉得好就说:“挺好的!”如果觉得颜色不好,她就会说颜色不好看,要是什么什么颜色就好了。渐渐地,她和同学们的关系变得疏远了。
工作以后,有几次同宿舍的人听到她这样说话就提醒她:“你说话太直接了,人家听着多不舒服!”并告诉她应该这样说:“这件衣服你穿挺好的,不过要是颜色再深点就会更好!”后来她仔细想想也确实是这个理,别人的衣服肯定是自己满意了才买的,她却给人泼冷水,要是换了自己也会觉得不舒服。
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不分场合地点,不分谈话对象,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这是万万不可的。由于多方面原因所限,你不能保证你想的都对、说的都对,而且听话人的接受能力也不同。不分青红皂白、不讲究方式方法的直言快语,往往会带来不良后果。轻则使人下不来台,重则造成隔阂,遭人怨恨。
在与人交往时,有时为了避免伤害他人,或是为了得到别人的帮助等,都必须将要表达之意寓于其他话语中,如此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聪明的人总是会看准对象,直话不直说,说话会拐弯儿,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图。在公共场合,和关系一般的人交谈时,特别是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接待宾客时,说话尤其要特别讲究方式和分寸。此时为了不失礼仪,可以采用外围战术,有意绕开中心话题和基本意图,从相关的事物、道理谈起,也即人们常说的“弯弯绕”,令听者感到你是为他着想,或者感到合情合理,这就容易达到自己需要的效果。
北宋知益州的张咏与寇准是相交很深的朋友,他一直想找个机会劝劝寇准多读些书,因为身为宰相,要日理万机,理应学问更多些。张咏就对其部下说:“寇准奇才,惜学术不足尔。”这句对寇准的评价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寇准虽然有治国之才能,但不太愿意读书。
恰巧时隔不久,寇准因事来到陕西,刚刚卸任的张咏也从成都来到这里。老友相会,格外高兴。临分手时,寇准问张咏:“请问您有什么可以指教的吗?”张咏想趁机劝寇准多读些书,可是又一想,寇准已是堂堂的宰相,自己怎么能直截了当地说他没学问呢?张咏略微沉吟了一下,慢条斯理地说了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
当时,寇准不明白张咏的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可是他不愿再多说,转身就走了。
回到相府,寇准赶紧找出《汉书·霍光传》,他从头仔细阅读,当他读到“光不学亡术,暗于大理”时,恍然大悟,自言自语地说:“这可能就是张咏要对我说的话啊!”
原来,当年霍光任大司马、大将军要职,地位相当于宋朝的宰相,他辅佐汉朝立有大功,但是居功自傲,不好学习,不明事理。
寇准是当世“奇才”,然而不大注重学习,知识面不宽,因此,张咏劝寇准多读书加深学问,既客观又中肯。然而,说得太直,寇准的面子上会不好看,而且传出去还影响其形象。张咏以一句“《霍光传》不可不读”的委婉话语,使寇准愉快地接受了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采取绕圈子的说话方式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工作中,对于某些有时不能直说而又必须得去说的事情,不妨采取绕圈子的方法,这样既不得罪人,又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也是智慧做人的表现。
任何一种意思都可以含蓄隐晦地表达,与人说话时,言语不可太直,否则会招惹对方不快。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说话“绕弯儿”,这样才不至于冲撞别人,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