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意讨好,也只会换来虚情假意
著名学者曾仕强这样说:“中国人喜欢和谐而不是讨好,喜欢看开而不是看破,喜欢圆通而不是圆滑。”他的这番话实在精妙,指明了中国人的本质所在。
世故者在处理各种人际关系时,老想着讨好、迁就身边人,这样会活得没有自我,活得太累。既想讨好每一个人,又想不得罪每一个人,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也是没有必要的。讨好每一个人,容易吃力不讨好。刻意去讨好别人,只会使别人产生厌恶。这是没什么能力的人干的事,因为他们除了这个不会干别的。
《吕氏春秋》中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连下了几天暴雨,河水大涨,郑国有个富翁被淹死了。有个人将尸首打捞上来,富翁家里的人要买回尸首,可是捞尸首的人开了很高的价钱。富翁家的人便去请当时的智者邓析想办法。
邓析说:“别担心!我去说和一下,不让那人把尸首卖给别人。”
这样一来,捞尸首的人着急了,也去请邓析想办法。
邓析又对他说:“放心吧!他家再没有别的地方能买到,一定会跟你买回这尸首的。”
上例中邓析的做法,你很难指出他真正错在哪儿,但他的所作所为又让人有种说不出的不舒服感觉,这是他最令人讨厌的地方。这种令人不舒服的感觉,来自于他的圆滑。圆滑的人,目的是谁也不得罪,但谁也不得罪,到最后很有可能就是得罪了每一个人。圆滑的人或许可以讨好一时,但不可能愚弄长久,末了终会为人唾弃。
人们大都不喜欢“两面派”,不喜欢模棱两可的语言。人间自有公道,黑就是黑,白就是白,试图颠倒黑白、模棱两可的人,只能偷偷地在夜间行动了,因为没脸见人呐!
曾听说过这么一件事:一天,有两个房地产项目研讨会分别在两个不同的地点举办。上午,业界资深专家老胡为市区高档住宅项目捧场,他侃侃而谈,“现在是讲求住宅科技的时代,地热采暖、新风系统……这样的节能环保、有科技含量的房子才是真正的好房子,其他所谓拥有高绿化率、贴近自然的房子都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
下午,老胡又出现在一个位于郊区的房地产项目研讨会上,他慷慨陈词,“什么高科技住宅,什么节能环保……这些都是哄人的把戏。真正能体现房子品质的是,高绿化率、低容积率(建筑面积与占地面积之比)、亲近自然的房子。”看看,这位专家老胡是多么善变啊,真让人搞不清楚这背后是什么在作弄!
身处社会的人,一般的人情世故要知道,但是也没必要总是刻意讨好别人。做事的方式有很多种,做人理应有自己不变的原则,所谓的圆滑世故都只能谋一时的小利,不是大智慧,一贯如此是不明智的。
世故者投人所好,八面玲珑,采取随风倒的处世方法,见什么人说什么话。就如有人所刻画的那样:当世故者同多愁善感的人交往,便把自己打扮成多愁善感的人,说话时,眼睛里有时还会泪光闪闪;转身同性格多疑的人交际,他又会装起深沉来,显得老谋深算、久经风霜,把那些正直的举动说成“简单”和“幼稚”;而同率直开朗的人谈话时,他又会马上变得嫉恶如仇,好打抱不平,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逢人迎合不吃亏”是这种世故者的信条。然而,做人想八方迎合、面面俱到是绝对不可能的。在各种社交场合,我们不可能顾及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认为顾到了,别人却不一定这么认为,甚至有的人根本不领情。另外,不同的人对相同一件事的感受和看法都有所不同,你让这个人满意,就会令那个人不满意。
亲近别人要自然,“讨好”心态要改变。有讨好的时间,不如脚踏实地地学点真本事,真心实意地交些真朋友。有自己的一技之长,能够洞悉世事,把握住关键和本质,那么就不用处处迎合。仁慈宽厚、始终如一地对待他人,才能赢得长久的友谊与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