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人只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俗语说:“逢人只说三句话,千万莫把心底掏。”意思是说,对还不了解的人,无论说话或办事,都要有所保留,不可一股脑地掏空自己。
把心掏出来,这代表你的真诚和热情,但是这样容易被别有居心的人利用。另外,你把心掏出来,还容易被人看轻。还有一种状况,你一下子就把心掏出来,如果对方是个谨慎的人,那么反而会吓着他,因为他会怀疑你这么坦诚是另有目的,这样就会弄巧成拙,破坏了有可能发展的情谊。你把心掏给人家,结果没有得到相等的对待,那种被“鄙视”“背叛”的感觉是很不好受的。因此,与其把心一下子掏出来,不如慢慢观察对方,有所了解后再“交心”。
与人初次见面,或才见过几次面,就算你觉得这个人不错,也不该把心一下子就掏出来。我们身边总有这样一些单纯者,他们特别爱聊天,性子又特别直,喜欢向别人掏心窝子。虽然这样的交谈能够很快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使你们之间很快变得友善、亲切起来,但事实上只有很少的人能够严守秘密。所以,与自己并不完全了解的人说话时,要有所保留,能说三分的话,千万不要说到四分。切忌心血来潮时把秘密告诉不合适的人,因为真正的秘密只能有一个人知道,不然,你就可能受到伤害。
苏达是一家公司的业务代表,在一次聚会时,他与另一家公司的业务员相遇,两人很投缘,大有相见恨晚之感。苏达把对方当成了自己的贴心朋友,结果在耳热酒酣之后,把自己公司将要开展的业务计划说了出来,当然,是在对方承诺保守秘密的前提下。一个月后,当苏达的公司把新的业务计划转入实际运作时,却被客户告知别的公司已经在做了,并签了合同。作为与老板共知计划机密的苏达,自然被老板狠狠批评了一番,并罚薪降职,永不重用了。
任何时候,你都不要期望别人为你保守秘密,假如你果真有什么秘密的话,请把它保存在自己的心里。如果把它告诉别人后,再指望别人为你保密,是很不明智的。心事是自己的秘密,只可留给自己,千万不能搁不住事,让它成为别人要挟你的把柄,那真是单纯过头,愚蠢透顶了。
当你的生活出现个人危机时,如失恋、婚变之类,最好还是不要随便找人倾诉;当你的工作出现危机,如工作不顺利,与老板、同事相处不好时,你更不应该向人袒露胸襟。如果对方能为你保守秘密,问题自然不大。但是,你对他人了解多少呢?你怎么知道他不会把你的话传出去呢?
杨锐是一家电脑公司的技术员,平时跟老板相处得就像哥们儿。一天下午,杨锐加班加得很晚,老板请他吃晚饭。几杯酒下肚,杨锐头脑一热,说他也想开一家电脑公司。
老板一愣,但很快恢复了镇定,并鼓励他说:“年轻人就应该有闯劲,我支持你。”杨锐说:“我现在的技术还说得过去,但对销售还是一知半解。”老板说:“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嘛。凭你的能力,再干上两年就能独当一面了。”杨锐说:“你放心,两年之内我是不会走的。”
一周后,公司又招聘了一名技术人员,杨锐也接到了解聘通知。杨锐一脸茫然,找老板询问。老板一本正经地说:“在我的公司里,你已经没有什么需要学习的了。你应该多干几家公司,多积累点经验。我是从你的自身发展考虑才忍痛割爱的。”
杨锐蓦然醒悟自己为什么被炒鱿鱼了,都是因为自己跟老板交心,才让老板抓住如此“富有人情味”的把柄!
在现实生活中,领导受制于下属、老实人反被朋友陷害的事例不胜枚举。我们不主张去害别人,但存有防范之心,无论如何都是必需的。千万不要将自己的底细轻易地向人兜售出去,那样会被居心不良的人当成击败你的利器。
普通人有一个共同的毛病:肚子里搁不住事儿,有一点大事小情,就总想找个人谈谈;更有甚者,不分时间、对象、场合,见什么人都把心事往外掏。当你和别人共同拥有一个秘密时,你往往会因这个秘密同对方拴在了一起,这对你灵活机动地处理事情是一个障碍。在处理一件事时,你往往要考虑他的利益,这往往使你做出违背原则的事。同时,对方可能会在关键时刻,拿出你的秘密作为武器回击你,让你在竞争中失败。
职场上风云变幻,环境险恶,你不害人,同时也不得不防人,把自己的“私域”圈起来当成话题禁区,轻易不让人涉足,这是一个成熟的人非常明智的一招,也是竞争压力下的自我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