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漏洞,如何巧妙补救
日常生活中的谈话通常不必拘小节,即使略带调侃,彼此也会不介意,但如果在一些庄重的场合语言失误,一定要设法纠正。我们在人际交往方面,一定要懂得言辞分寸,尽可能避免说出令人厌恶的不当言辞,一旦出现,应随机应变,做一个机敏的谈话者。
“人有失足,马有失蹄。”在交际过程中,无论凡人名人,都免不了发生言语失误。虽然其中原因有别,但它造成的后果却是相似的,或贻笑大方,或纠纷四起,有时甚至不堪收场。人失言了可以用妙语去弥补,只要你有技巧,就可以弥补得天衣无缝。
老林正陪老板闲聊,对方总是面带笑容地聆听老林的话。一时之间,老林也没有什么话题,所以就东聊西扯地谈到个人家乡的事。原来对方是台中人。
“中部真是一个好地方,有许多风景名胜,交通也很方便,人情风俗也很淳朴,不像北部,虽然很繁荣,可是纸醉金迷,声色气息太重。像北部的女性,虽然出了不少杰出的人才,可是大部分人都很虚荣,崇拜金钱……”
突然,对方的表情开始转为不悦,并且冷冷地说:“内人就是北部人呀!”
老林见对方面有不悦之色,赶紧接着说:“夫人是北部人吗?真巧,我也是在北部出生的呀!”
之后,老林找了个借口表明自己对北部的人情世故是很了解的,最后再追加地说几句北部人的优点:“北部人外表如此,可是在生活上,却是很可靠的伴侣。”
在生活中,我们总有说话不当的时候,发生这些事时,最重要的就是镇定自若,处变不惊,积极地寻找适当的补救方法,尽可能地弥补你的口误。
在交际中,失言是难免的语言现象。谁都不想说错话,但若错话的确从自己口中迸发出来了,又该怎么办呢?答案是随机应变,将“歪”拉“正”。说错了话,要学会巧妙地转移话题,把别人的注意力吸引到其他方面,比如用幽默或玩笑的方式转移目标,把关于人事的纠纷转到某种事物上,把个人紧张的话题变成轻松的玩笑等。
当行为冒犯了别人,引起对方的不快和反感时,要采取巧妙的方式进行处理。同样,口出错语时,应想尽办法及时补救,这样才能打消他人的不快,赢得融洽的人际交往氛围。
一次,美国总统里根访问巴西,由于旅途疲乏年岁又大,在欢迎宴会上,他脱口说道:
“女士们,先生们!今天,我为能访问玻利维亚而感到非常高兴。”
有人低声提醒他说溜了嘴,里根忙改口道:“很抱歉,我们不久前访问过玻利维亚。”
尽管他并未去过玻利维亚。当那些不明就里的人还来不及反应时,他的口误已经淹没在后来滔滔的大论之中了。这种将说错的地点时间加以掩饰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当面丢丑的局面,不失为补救的有效手段。
谁都免不了发生言语失误,那么,能不能采取一定的补救措施或者矫正之术,去避免言语失误带来的难堪局面呢?回答是肯定的。在实践中,遇到失言这种情况,有以下三个补救办法可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