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错就要负责,别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犯错就要负责,别为自己的行为找借口

人无完人,没有人会不犯错,可怕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知错不肯改过。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这不是我的错”之类的话,我们甚至会看到一些人以抵赖、狡辩等方式推卸责任,或者为了推卸责任而寻找借口。这些都折射出其责任意识的缺乏。

一个人做错了一件事,最好的办法就是老老实实认错,而不是去为自己辩护和开脱。《菜根谭》中说:“辱行污名,不宜全推,引些归己,可以韬光养德。”意思是,不好的名声和错误,不可全推给他人,自己也要承担几分,这样才可以保全名声获得美德。

承认错误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愿意承认错误的人终究很少。心理学家高伯特说:“人们只在不关痛痒的事情上才象征性地认错。”这话虽然说来不胜幽默,但到底是事实。许多人是明知有错而不愿承认错误,因为他们认为承认自己的错误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面对指责,他们在竭力地辩解,而这些辩解反过来又加深了他们的自以为是,最终让人一事无成。

我们总难免会犯错误,如果你犯的是大错,那么此错想必已尽人皆知,你的狡辩只能让人对你心生嫌恶罢了。不认错和狡辩对自己的形象有强大的破坏性,因为不管你口才如何好,有多么狡猾,你逃避错误的行为换得的必是“敢做不敢当”之类的评语。之后,别人不敢信任你,于是抵制你,拒绝和你合作。而最重要的是,不敢承担错误会成为一种习惯,会使自己丧失面对错误、培养解决问题能力的机会。所以,不认错的弊大于利。

那么诚实认错呢?也许有人会说,诚实认错,那不是要立即付出代价,独吞苦果吗?有时候碰到没有担当的人,的确会如此,但绝大多数的人都会“高抬贵手”的。他们会想:人家都认错了,还要怎么样?事实上,能承认自己的错误的人,往往会得到别人的谅解。

美国总统肯尼迪在学生时代,曾因欺骗而被哈佛大学清退;当年在竞选美国参议员的时候,他的竞选对手在最关键的时候抓到了他的这一把柄。这类事件在政治上的威力是巨大的,竞选对手只要充分利用这个证据,就可以使肯尼迪诚实、正直的形象蒙上一层阴影,使他的政治前途黯淡无光。一般人面对这类事情的反应不外是极力否认,但肯尼迪很爽快地承认了自己的这一错误,他说:“这件事我做错了,我对于自己曾经犯下的错感到很抱歉,我没有什么可以辩驳的。”肯尼迪这么说,等于说“我已经放弃了所有的抵抗”,而对于一个已经放弃抵抗的人,谁还会跟他没完没了呢?

其实如果能坦诚面对自己的错误,再拿出足够的勇气去承认它,面对它,不仅能弥补错误所带来的不良后果,还能加深别人对你的良好印象,从而很痛快地原谅你的错误。

萨克是一家商贸公司的市场部经理。他在任职期间,曾犯了一个错误,他没经过仔细调查研究,就批复了一个职员为某公司生产3万件产品的报告。等产品生产出来准备报关时,公司才知道那个职员早已跳槽了,那批货到了站,自然也收不到货款。

萨克一时想不出补救对策,一个人在办公室里焦虑不安。这时老板走了进来,他的脸色非常难看,还没等老板开口质问,萨克就立刻坦诚地向他讲述了一切,并主动认错:“这是我的失误,我一定会尽最大努力挽回损失。”

老板被萨克的坦诚和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打动了,答应了他的请求,并拨出一笔款让他外出考察一番。经过努力,萨克联系到了另一家客户。一个月后,这批货以比上次还高的价格转让了出去。萨克的行为得到了老板的嘉奖。

主动承认错误,本身就表现了你的勇气与责任感。对于自己的缺陷或者不足之处,首先就让对方了解,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会更能赢得对方的好感与信任。戴尔·卡耐基这样说过:“即使傻瓜也会为自己的错误辩护,但能承认自己错误的人,更会获得他人的尊重,而且有一种高贵怡然的感觉。”

所以,当我们有理的时候,我们就要试着温和地使对方同意我们的看法;而当我们错了,就要迅速而诚恳地承认。因为敢于认错会给人以谦恭有礼、勇于负责任的好印象,收获也会比预期的高出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