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人识才,别一叶障目

辨人识才,别一叶障目

在生活中,要真正了解一个人,需要长时间地、持续地观察。只有通过细致彻底的观察,才能正确评估出一个人的价值并给他合适的信任。身处复杂的社会,对任何细微的变化要加以观察注意,这样才能进退有据。通常除说话以外,一个眼色、一个表情、一个动作都能在特定的语境中表达明确的意思。在生活中,只要根据对方在待人处世时表现出来的蛛丝马迹,再换个角度仔细分析,就能看清这个人的本质。

杰琳是个家庭主妇,她的朋友介绍她到某个银行去存钱,杰琳对她的朋友说:“这家银行的信用如何我不大清楚,让我考虑一下好吗?”她在考虑的时间里,注意搜集有关这个银行的资讯,并在一个聚会上见到了这个银行的董事长。她发现此董事长精神不振,不是一副干事业的样子。杰琳从这个小细节里,认识到这家银行不景气,于是她把钱存进了另外一家银行。过后不久,朋友介绍的那家银行就倒闭了。如果杰琳不会识人,把钱存进快要破产的银行的话,后果可想而知。

辨识人才,须从细微处入手,力求全面。古人说:“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面一色,不知其美。”辨识人才也是这样,不能看某人在某一时、某一事、某一方面的表现,而要从多方面进行观察,进行综合性的思索,然后再得出结论。

朱印是某单位新调来的一位部门主管,据说能力非凡,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可是时间一天天过去了,他却毫无作为,每天匆匆走进办公室,一待就是一上午,那些本来很紧张的“坏分子”现在反而更猖狂了:“他哪是什么能人,根本是个老好人,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唬!”

几个月过去了,就在许多人感到失望时,朱印却突然发威了——开除“坏分子”,提升能人。下手之快,断事之准,与以前的表现简直是判若两人。

年终聚餐时,朱印在饭桌上向大家解释说:

“相信大家对我新到任期间的表现和后来的大刀阔斧一定感到不解,现在听我说个故事,各位就明白了。

“我有位朋友,买了栋大房子,院子大而宽敞,他一搬进去,就将那院子全面整顿,杂草野树一律清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一天,原先的房主来访,他一进门,就大吃一惊地问:‘那最名贵的君子兰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这才发现,他竟然把君子兰当野草给铲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里更是杂乱,他却按兵不动。到了春天,原以为是杂树的植物,竟开了繁花;原以为是野草的,夏天里成了锦簇;半年都没什么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真正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将之统统铲除,并使所有珍贵的草木得以保存。”

说到这儿,朱印举起杯来:“我敬在座的每一位,因为如果我们部门是个花园,你们就都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真实面目,是需要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能认清的。我们对此应有所警惕,学会抛弃自己先入为主的成见,全面地看待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养成多听多看的习惯,经常以“看”来验证“听”,以“听”来验证“看”,综合“听”与“看”之后,再作判断。

识人往往容易受忽略细节、感情用事、固执己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被识者又往往有复杂而多变的心思,会给辨别人带来困难。尽管如此,识别人的真伪是有迹可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