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者,无法获得简单纯真的快乐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在向他人介绍自己时,把自己说得过于完美,反而会引起对方的不信任。倒不如坦率地承认自己的弱点,让对方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这样他人会觉得你更加真实可信。
人越成熟,越显得完美,这是一件好事情。庄稼成熟了才能收割,果实成熟了才有味道。人也是这样,成熟的人看上去稳重,说话办事有板有眼,容易给人一种完美无缺的感觉。但是。一个人如果过于成熟、毫无缺点,容易遭人嫉恨,会被人敬而远之。
美国有位心理学教授曾做过一个实验:他把四段情节类似的访谈录像放给接受测试的对象观看。
在第一段录像中,接受访谈的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接受主持人采访时,表现得非常成熟、稳重,没有一点羞涩的表情,他的精彩表现,不时地赢得台下观众的阵阵掌声。
在第二段录像中,接受访谈的也是个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他在台上的表现略有些羞涩,在主持人向观众介绍他所取得的成就时,他表现得非常紧张,竟把桌上的咖啡杯碰倒了,咖啡还将主持人的裤子淋湿了。
在第三段录像中,接受主持人访谈的是个非常普通的人。整个采访过程中,他虽然不太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一点也不出彩。
在第四段录像中,接受访谈的也是个很普通的人。在采访的过程中,他表现得非常紧张,和第二段录像中一样,他也把身边的咖啡杯弄倒了,淋湿了主持人的衣服。
当教授向他的测试对象放完这四段录像后,让他们从上面的这四个人中选出一位他们最喜欢的,选出一位他们最不喜欢的。
测试的结果是,最不受测试者们喜欢的当然是第四段录像中的那个人了,几乎所有的被测试者都选择了他;可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测试者们最喜欢的不是第一段录像中的那位成功人士,而是第二段录像中打翻了咖啡杯的那位,有95%的测试者选择了他。
这一实验有力地告诉我们:有点缺点比完美无瑕更令人喜爱。对于那些非常优秀的人来说,一些微小的失误比如打翻咖啡杯这样的细节,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相反,还会让人们感觉到他很真诚,值得信任。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朋友圈中,最有才华的人往往不是最受欢迎的人了。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喜欢有才华的人都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一个人的才华与我们相差很大,让我们感到遥不可及的时候,这种差距就会变成一种心理压力,促使我们敬而远之。因为与这些人交往总是衬托出我们自己的无能和低劣。而当人偶尔犯错误的时候,他的吸引力会增强,因为这使他更接近于普通人,与我们的距离变近了。
为人处世中,要使别人对你放松警惕,产生亲近感,你需要巧妙地、不露痕迹地在他人面前暴露某些无关痛痒的缺点,出点小洋相,表明自己并不是一个高高在上、十全十美的人物,这样就会使人在与你交往时松一口气,不以你为敌。
所谓“自我暴露”,就是把自己私人性的方面显示给他人,或者把有关自我的内层信息传给对方,让别人最大限度地了解自己。在生活中,自我暴露是非常必要的,不善于暴露、不能恰如其分自我暴露弱点的人必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障碍。“自我暴露会让别人喜欢你”,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西迪尼·朱亚德通过一系列实践得出了这个结论。
一次,有位记者在采访世界垒球王史蒂夫·加夫时,突然提问说:“你哭过吗?”这位记者在众目睽睽之下提这个问题,是很有点儿想探知对方更多内心隐秘的意思,但似乎也有些触犯个人隐私。那么,史蒂夫·加夫如何回答呢?他坦诚地回答说:“哭过,我觉得在某种场合掉眼泪更像个男子汉,因为这表现了你是个实实在在的人。”如此坦率地将自己的私人信息暴露于众,结果如何呢?观众们更加喜欢这个实实在在的球王了。
在职场,一定要有缺点,这样会使他人更愿意接近你。所以聪明人会故意暴露些缺点,尤其是无关痛痒的缺点,让人觉得你有亲切感,反而会使人愿意和你进一步交往。但缺点绝不可致命,不能是你真正的短处,只可以是无关痛痒的小缺点、小毛病,让人想和你套近乎有余,想以此要挟则没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