萌芽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一、萌芽阶段(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乡村旅游”最早可以追溯到“工业革命”之后的欧洲,工业革命加速了欧洲的城市化进程,大量乡村人口迁移至城市。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人类生存的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空气污染、过度城市化等现象的出现以及城市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激发了人们重返乡村的意愿。同时,工业革命中机器替代手工业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多休闲和度假的机会,让来自农村的城市居民能够在假期选择“回老家”的方式度假,从城市返回乡村探亲。这种传统的旅游方式在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广泛存在并形成了一种特殊的乡村旅游模式——探亲旅游。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使社会财富从封建贵族和大土地所有者分流至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一步扩大了在经济上能够负担外出度假消遣的群体。此外,蒸汽机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运用,也大大改善了人们外出旅行的交通条件,使得人口的大规模长距离移动成为现实。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开始选择前往城市周边甚至更为偏远的乡村去度假、疗养、游玩,逐渐形成了以“亲近自然、回归生态”为主要目的的乡村旅游模式。而现代意义上的乡村旅游,则有研究者认为源于19世纪中期的法国,此后,乡村旅游发展出了一种全新模式——现代乡村旅游,即“以农业文化景观、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活动以及传统的民族习俗为资源,融观察、考察、学习、参与、娱乐、购物、度假于一体的旅游活动”[2],现代乡村旅游可以看作一种人类归回自然的方式,也是人类回归绿色、回归生态的旅游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