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的特点

一、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的特点

(一)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机融合

传统村落不完全等同于古村落,传统村落保留了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能够体现特定历史时期特征的古建筑或传统建筑。这些建筑群中一部分依旧保持了其原有的功能,另一部分则在原有格局的基础上被改为他用,传统村落中的建筑和建筑群是传统村落作为物质文化遗产值得被保存的部分。与此同时,作为传统村落的“灵魂”,村落中的民风民俗、传统技艺、空间记忆、乡规民约、生活方式等因传统村落的保护而被传承下来,成为传统村落保护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部分。在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中,旅游作为媒介同时推动了传统村落中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的保护与复兴,游客可以了解和认识物质文化所传递出的历史文化价值,还可以通过体验型旅游产品去进一步了解代代相传下来的传统技艺、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共同构成了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

(二)兼顾遗产保护与文化复兴

发展传统村落型乡村旅游的基础是对传统村落的保护,目的则是通过对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避免乡村凋敝,实现传统文化复兴。传统村落,尤其是分布在超大城市周边的传统村落长期面临一项严峻挑战,即城镇化浪潮的冲击,由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城市更新以及旅游的过度开发,让周边一些传统村落经历着拆旧建新或是拆真建假的情况,乡村人口外流导致的乡村空心化也成为传统村落凋敝的主要原因。乡村旅游的发展为留住传统村落的古风古貌,保持传统村落的完整性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路径,对物质文化的活化利用能够确保这些历史建筑能够得到定期的修缮和更新,从而促进了传统村落中物质文化景观的还原与恢复。

城镇化进程所带来的冲击远不止上述一点,现代化生活方式也正在取代乡村传统的农耕文化,尤其是那些实际上已被超大城市所湮没的乡村,新一代的乡村居民开始追求现代化的生活方式,出现对乡村文化的不认同。此外,传统村落还面临着文化传承断代、传统技艺后继无人等诸多困境。而乡村旅游的发展,不仅促进了传统村落中特色文化符号的保护与再生,也促进了传统技艺、传统节日、民间艺术等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与延续。而乡村旅游产品的不断拓展与创新,甚至能够重塑乡村文化的形态,拓展传统文化的边界,推动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传递,从而实现乡村文化的复兴。

(三)不可再生的潜在旅游资源

传统村落相较于其他乡村旅游产品来说,是既不可再生又无法创造的。传统村落中的物质遗存,例如传统村落中的祠堂、民居、牌坊、茶楼等,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积淀才能够将历史的痕迹印于建筑之上,传统村落中的每一件物质遗存反映的都是特定地域环境内某一时期的历史文化,因而每一个传统村落都具有无法替代的价值。而在传统村落中为物质遗存赋予了生命力的非物质文化,更需要世代的传承和时间的积累。从这个角度来看,目前现存的传统村落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正是传统村落这种不可再生的独特历史价值,使其具备了能够吸引游客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