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的特点
(一)教育主题明确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的教育主题大致可以分为农事教育、植物认知、动物观察以及乡土文化教育等四类。农事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农具操作、传统农具展示、农事活动体验等,其主要目的在于向城市居民更加系统生动地展示农村生活和农业活动。植物认知主要是对植物种植、栽培、收采、储藏以及加工等一系列种植管理流程的认知和体验,更进一步还包括对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保护等问题的展示与分析,旨在提升游客对农作物生长发育规律的认知并提升游客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等。动物观察则主要是通过近距离接触观察一些在城市中不易接触但农村常见的家禽或家畜,向游客展示这些动物的生长环境及生长过程。乡土文化教育则是向游客展示一些具有乡村特征的文化艺术作品,例如插花、剪纸、面人、根雕、陶艺、瓜果雕等,旨在向城市居民展示农村文化的丰富多彩,传递乡村文化的内涵。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通过具有较强互动性、参与性、趣味性、知识性的活动,从视觉、听觉、味觉等多角度来打动和感染科普对象,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让他们学到更多的科学知识。
(二)展示现代农业技术
与休闲体验型乡村旅游不同的是,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中的农业活动不是对农事活动的简单了解或体验,而是需要在体验的基础上向游客进一步科普如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传统农具的工作原理甚至是现代农业技术的运用等更深层次的知识。尤其是对一些农业科技如无土栽培、立体种植、微生物养殖、生物活性检测以及生态系统分析等的展示,往往会成为该类乡村旅游的亮点。
(三)旅游接待的专业性较强
科普教育型乡村旅游中,对旅游接待人员尤其是讲解员的专业知识储备要求较高,服务接待人员不仅需要具备旅游接待的知识,还需要掌握农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尤其是涉及一些最新农业技术或是农业科技方面的问题,甚至需要邀请专业的科研人员或技术人员进行讲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