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柏拉图曾说过:“哲学家只对一个理想的床感到兴趣,而不是对感觉世界中所发现的许多张床感到兴趣。”这段话充分表明了古代哲学家更关注( )。
A.理想与现实的关系问题
B.世界的本质及本原问题
C.具体事物的规律性问题
D.感性与理性的关系问题
2.恩格斯认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 )。
A.哲学与人类生存活动之间的内在联系问题
B.人与周围世界的基本联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关于人的本质问题
3.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是划分( )的标准。
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C.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D.一元论和二元论
4.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对立的根本点在于( )。[2]
A.世界发展动力问题
B.意识本质问题
C.世界本质问题
D.实践本质问题
5.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3]
A.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6.“存在就是被感知”是( )。
A.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B.客观唯物主义观点
C.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D.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7.“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种观念是( )。
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唯意志主义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8.水是万物本原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9.“在我们的视野的范围之外,存在甚至完全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这一观点属于( )。
A.形而上学观点
B.唯心主义观点
C.可知论观点
D.不可知论观点
10.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界定是通过( )界定的。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B.个别与一般的关系
C.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11.“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这一论断只有在特定的范围内才有意义,这个范围是指( )。
A.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
B.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
C.意识是否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物质没有其他的任何属性
12.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自然性
B.可知性
C.不可逆性
D.客观实在性
13.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利用自然科学发展的成果,把物质理解为原子,其错误在于不能正确处理(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C.物质与意识的关系
D.认识与实践的关系
14.由于自然界物质运动的形式及结构功能不同,物质形态是无限多样的。因此,对物质和物质形态的关系正确的表述是( )。
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
B.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具体和抽象的关系
15.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范畴是指( )。
A.抽象的物质形态
B.具体的物质元素
C.构成事物的最基本粒子
D.万事万物的统一性
16.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根本要求是( )。[4]
A.承认世界是多样的统一
B.承认物质对意识的根源性
C.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D.反对一切形式的二元论
17.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物质在头脑中的直观映现
B.意识是由物质构成的
C.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D.观念的东西与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的区别
18.恩格斯说:“鹰比人看得远得多,但是人的眼睛识别东西远胜于鹰。狗比人具有敏锐得多的嗅觉,但是它连被人当作各种物的特定标志的不同气味的百分之一也辨别不出来。”人的感官的识别能力高于动物,除了人脑及感官发育得更加完善之外,还因为( )。[5]
A.人不仅有感觉还有思维
B.人不仅有理性还有非理性
C.人不仅有知觉还有想象
D.人不仅有生理机能还有心理活动
19.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6]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20.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 )。[7]
A.是人类的主观意识
B.既非物质,也非意识
C.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D.是意识的客观内容
21.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
A.实践性
B.运动性
C.物质性
D.自然性
22.有一副对联,上联是“橘子洲,洲旁舟,舟行洲不行”,下联是“天心阁,阁中鸽,鸽飞阁不飞”。这形象地说明了运动和静止是相互联系的。静止是( )。[8]
A.运动的普遍状态
B.运动的内在原因
C.运动的衡量尺度
D.运动的存在方式
2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9]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24.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10]
A.变是世界的本原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25.“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前的情况和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精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被确定了。”这是( )。[11]
A.唯心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决定论的观点
C.非决定论的观点
D.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26.《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段话表明惠能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12]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运动与物质是不可分割的
C.精神运动是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27.马克思曾批评费尔巴哈是“半截子的唯物主义者”,而主张唯物主义应该成为新的彻底的唯物主义。马克思认为费尔巴哈等人的旧唯物主义的一个根本缺陷是( )。
A.否认自然界的物质性
B.否认社会历史的物质性
C.否认世界的可知性
D.否认唯物主义一元论
2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来大量原来自然界不存在的化合物,这一情况说明( )。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类通过实践活动能够改造物质世界
C.人类是物质世界的创造者
D.人类可以任意地创造物质世界
29.在听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讲课后,一些来自企业的学员感到有些失望,便问他:“你讲的那些内容我们也差不多知道,可为什么我们之间的差距会那么大呢?”这位企业家回答说:“那是因为你们仅是知道,而我却做到了,这就是我们的差别。”这句话表明了实践高于理论认识,因为实践具有( )。[13]
A.普遍有效性
B.客观规律性
C.主体能动性
D.直接现实性
3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达数百万种。这一情况说明( )。[14]
A.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B.人造物质可以脱离天然物质而存在
C.物质世界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存在
D.人类通过实践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其打上人的烙印
31.我们党领导的改革开放这场伟大实践,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广阔道路,迎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这段话充分表明了( )。
A.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B.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C.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32.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15]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33.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唯心主义哲学、旧唯物主义哲学的根本区别是( )。[16]
A.坚持人的主体地位
B.坚持用辩证发展的观点去认识世界
C.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D.坚持从客观的物质实践活动去理解现实世界
34.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的区别在于( )。
A.自然规律是客观的,社会规律是主观的
B.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C.自然规律是可以认识发现的,社会规律是不能被认识发现的
D.自然规律是不可以任意改变或消灭的,社会规律是可以任意改变或消灭的
35.俄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普列汉诺夫说,绝不会有人去组织一个“月食党”以促进或阻止月食的到来,但要进行社会革命就必须组织革命党,这是因为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有所不同,它是( )。[17]
A.不具有重复性的客观规律
B.由多数人的意志决定的
C.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D.比自然规律更易于认识的规律
36.“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18]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37.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创造客观世界。这一命题表明意识对物质具有( )。[19]
A.决定性
B.预见性
C.能动性
D.主动性
38.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20]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39.人工智能的出现对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21]
A.否定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性
B.根本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C.降低了人在意识活动中的主体性
D.表明意识活动与其他物质形式的同一性
单选题答案
1.B 2.C 3.A 4.C 5.A 6.D 7.D 8.D 9.C 10.A
11.A 12.D 13.B 14.B 15.D 16.C 17.C 18.A 19.B
20.C 21.C 22.C 23.B 24.C 25.D 26.D 27.B 28.B
29.D 30.D 31.D 32.A 33.D 34.B 35.C 36.D 37.C
38.B 39.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