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一、单选题

1.两种不同的商品能够按照一定比例进行交换的原因是(  )。

A.它们都有价值

B.它们都有效用

C.它们都有交换价值

D.它们都是劳动产品

2.商品的本质因素是(或者说,商品区别产品的本质属性是)(  )。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

3.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价值”。这句话表明(  )。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

C.商品所有者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

4.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

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

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

5.同等价位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功能和质量;相同功能和质量的商品,消费者往往关注其价格。这是因为(  )。

A.商品能够满足人们的某种需要

B.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才是商品

C.质量和价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D.商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6.“我们从小麦的滋味中根本无法判断它是封建农民生产的,还是资本主义制度下农业工人生产的”。这说明(  )。

A.使用价值是个历史的范畴

B.同一种物品的使用价值会随生产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C.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一定是劳动产品

D.一种物品具有的使用价值并不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

7.《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1]

A.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8.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2]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9.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  )。[3]

A.软件磁盘本身

B.软件的有用性

C.购买软件的货币

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

10.马克思指出:“如果物没有用,那么其中包含的劳动也就没有用,不能算作劳动,因此不形成价值。”这段话说明(  )。[4]

A.价值的存在以物的有用性为前提

B.价值的存在与物的有用性互为前提

C.只要物是有用的,它就有价值

D.物越是有用就越有价值

11.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  )。

A.生产商品过程中的两次劳动

B.生产商品的两种劳动

C.生产商品同一劳动的两个方面

D.生产商品的先后两次劳动

12.英国古典经济学派的创始人威廉·配第在其著作《赋税论》中提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对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

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

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

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

13.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

14.正确认识价值创造和财富生产的关系,关键是运用(  )。

A.劳动二重性学说

B.资本有机构成学说

C.剩余价值学说

D.平均利润学说

15.在商品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是借助生产者的(  )。

A.具体劳动而增殖

B.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C.抽象劳动而增殖

D.抽象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

16.马克思指出:“在同一时间内,劳动就一种属性来说必然创造价值,就另一种属性来说,必然保存或转移价值。”这段话说的是(  )。

A.私人劳动和脑力劳动及其作用

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C.私人劳动和抽象劳动及其作用

D.个别劳动和社会必要劳动及其作用

17.马克思说:“就使用价值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质;就价值量说,有意义的只是商品中包含的劳动的量,不过这种劳动已经转化为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这里所说的“没有质的区别的人类劳动”是指(  )。

A.具体劳动

B.脑力劳动

C.体力劳动

D.抽象劳动

18.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5]

A.剩余价值学说

B.生产价格理论

C.劳动二重性学说

D.劳动力商品理论

19.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6]

A.商品二因素原理

B.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劳动二重性原理

20.如果部门劳动生产率下降,同一劳动在单位时间内创造的(  )。

A.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B.使用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C.价值量增加,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增加

D.价值量减少,单位产品的价值量减少

21.生产同一种商品,有的生产者赚钱,有的亏本,导致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同

B.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不同

C.生产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同

D.生产商品的数量有多有少

22.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发生变化,这时商品的(  )。

A.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B.价值与价格将随之发生同方向的变化

C.价值不变,价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D.价格不变,价值发生反方向的变化

23.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它是在(  )。[7]

A.同类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B.不同商品的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C.商品的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D.商品的生产者和销售者之间的竞争中实现的

24.货币的本质是(  )。

A.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B.商品交换的媒介物

C.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D.流通手段

25.马克思说:“货币作为价值尺度,是商品内在价值尺度即劳动时间的必然表现形式。”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劳动时间是商品内在的价值尺度,而货币是商品外在的价值尺度

B.货币直接代表劳动时间,所以,可以衡量各种商品的价值

C.货币出现以后,有了共同尺度,各种商品才可以作为价值相互比较

D.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26.中国人民银行于2010年5月31日发行第16届亚洲运动会金银纪念币(第2组)一套。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该套纪念币(  )。

A.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本质是商品

B.具有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本质是货币

C.具有收藏价值,也可充当商品交换媒介

D.其面额和购买力都是由国家确定的

27.2012年10月31日,聊城市某楼盘开盘售楼。某个体老板用银行按揭贷款的方式买了一套78万元的新房,首付现金34万元,然后在15年内付清银行贷款44万元和利息10万元。在这一购房过程中,房价78万元,首付34万元,利息10万元分别体现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C.贮藏手段,流通手段,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支付手段,流通手段

28.虚拟货币近年来在互联网上扮演着“货币”的角色。以腾讯Q币为例,1元人民币可以购买一个Q币,用户可以通过Q币购买公司提供的等值服务,如购买QQ秀商城中的商品等。腾讯Q币是一种(  )。

A.特殊的货币

B.价值符号

C.一般等价物

D.特殊的商品

29.银行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支付工具,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和喜爱。银行信用卡在使用过程中执行的货币职能是(  )。

A.一般等价物

B.价值尺度

C.流通手段

D.转账结算

30.淘宝网是我国目前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而支付宝(支付宝是目前最方便的网上汇款工具,通过支付宝可以不用去银行就把钱打到你想要支付的人的账户里)则是最大的第三方交易系统。消费者通过支付宝在淘宝网上购物,是货币(  )职能的体现。

A.流通手段

B.购买手段

C.支付手段

D.价值尺度

31.流通中的货币需要量是考察经济生活运行的重要指标,假设某国去年的商品价格总额为24万亿元,流通需要量为3亿元,若今年该国商品价格总额增长10%,其他条件不变,今年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  )。[8]

A.4.2亿元

B.3.5亿元

C.3.3亿元

D.2.4亿元

32.在市场上,一台笔记本电脑的标价是12000元,此时执行价值尺度职能的货币是(  )。[9]

A.实在的货币

B.信用货币

C.观念上的货币

D.现金

33.一本书售价18元5角,这里的“元”“角”是(  )。[10]

A.价格标准

B.价值尺度

C.观念货币

D.货币价值

34.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因为货币(  )。[11]

A.有特殊的使用价值

B.是商品交换的媒介

C.自身也有价值

D.可作为支付手段

3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  )。

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

B.顾客购买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

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

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斤2元的价格预订5斤苹果

36.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

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

37.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它的作用是通过(  )。

A.生产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B.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C.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竞争实现的

D.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实现的

38.在市场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经营者会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资源的有效利用。这是(  )作用的结果。

A.国家政策

B.价格机制

C.供求机制

D.竞争机制

39.经过两年的萧条后,2009年底,中国市场上的大蒜价格贵得惊人。大蒜之所以价格疯涨原因有三:减产,2008年蒜农生产积极性降低;出口,2009年出口份额有所增加;库存,2008年的价格极低,库存陈蒜减少。这说明商品的价格(  )。

A.受供求关系影响

B.由价值量决定

C.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D.由纸币发行规律决定

40.羊群效应一般出现在竞争非常激烈的行业中,这个行业中有一个领先者(领头羊)占据了主要的注意力,那么整个羊群就会不断模仿这个领头羊的一举一动,领头羊到哪里去吃草,其他的羊也去哪里淘金。“羊群效应”反映了单纯市场调节的缺陷和影响分别是(  )。

A.盲目性,经济波动,资源浪费

B.自发性,市场活动,一切向钱看

C.盲目性,市场调节失灵

D.竞争性,收入差距扩大,社会矛盾激化

41.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总劳动比例分配于各部门,是依靠(  )。

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B.人们的自觉调节来实现的

C.价值规律的自发调节来实现的

D.剩余价值规律的调节来实现的

42.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12]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3.私人劳动的社会性质,通过(  )。[13]

A.商品的有用性来体现

B.商品的广告传播来体现

C.商品的交换来体现

D.商品质量的鉴定来体现

单选题答案

1.A 2.B 3.D 4.C 5.D 6.D 7.C 8.D 9.B 10.A

11.C 12.D 13.D 14.A 15.B 16.B 17.D 18.C 19.D

20.A 21.B 22.A 23.A 24.C 25.A 26.C 27.A 28.D

29.C 30.C 31.C 32.C 33.A 34.C 35.C 36.A 37.D

38.D 39.A 40.D 41.C 42.D 43.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