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1.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  )。

A.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

B.决定着其他一切社会矛盾的存在和发展

C.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决定着整个社会面貌、社会发展的必然阶段和客观趋势

2.马克思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社会发展不仅具有必然性,而且具有条件性

D.社会形态的变革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状况

3.下列各项属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有(  )。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C.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4.下列观点中正确表达了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发展规律的关系的是(  )。

A.社会规律是人们自己行动的规律

B.人既是社会主体又是社会客体

C.人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

D.不存在某种凌驾于人类实践活动之上的社会规律

5.“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活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这段话表明(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

C.社会基本矛盾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更为根本

D.社会革命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激化

6.阶级作为一种特定的社会集团,是由于它们(  )。

A.同生产资料的关系不同

B.在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

C.取得自己支配的那份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不同

D.根据法律所享有的社会特权不同

7.阶级产生的经济前提是(  )。

A.生产力的高度发展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社会分工的发展促使生产资料私有制产生

D.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离

8.阶级斗争是(  )。

A.围绕着经济利益这个轴心展开的

B.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的表现

C.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9.阶级斗争的基本形式包括(  )。

A.经济斗争

B.政治斗争

C.军事斗争

D.思想斗争

10.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在于(  )。

A.它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B.它是阶级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

C.它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它是解决阶级社会中的社会基本矛盾的手段

11.马克思本人对于阶级斗争学说的贡献包括(  )。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并指出阶级斗争的长期性

B.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C.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D.说明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12.在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  )。

A.阶级斗争归根到底是由于物质利益的对立引起的

B.阶级产生的首要前提是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出现剩余产品

C.阶级的产生是一部分人用暴力征服另一部分人的结果

D.阶级的产生是由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合理造成的

13.唯物史观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是(  )。

A.迫使统治阶级做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B.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D.生产力发展的动因

14.下列各项属于社会革命的是(  )。

A.新兴封建主阶级推翻没落奴隶主阶级统治的斗争

B.新兴资产阶级推翻没落封建主阶级的斗争

C.封建王朝的兴衰更替

D.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

15.“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有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气力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

A.抹杀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主体的能动作用

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6.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意指(  )。

A.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B.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化

D.改革引起社会生活各方面的深刻变化

17.社会主义的改革与阶级社会的改革相比较,具有不同的性质和特点,主要表现在社会主义的改革(  )。

A.是自身的自我完善过程

B.始终为了群众、依靠群众,发挥群众的创造力

C.是在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范围内,使各种矛盾得到解决的过程

D.是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的过程

18.马克思之所以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因为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表现在(  )。

A.革命能改造和教育群众和革命阶级本身

B.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变更的决定性环节

C.革命解放生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D.革命使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19.下列属于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大的生产关系的改革的内容有(  )。

A.由单个资本发展到股份资本

B.由非垄断的股份资本发展到私人垄断资本

C.由私人垄断资本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

D.罗斯福新政

20.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一论断表明,改革(  )。

A.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有效途径和手段

B.是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动力

C.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自我发展

D.是一种“制度创新”,用新体制取代旧体制

21.“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推动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推动社会革命

22.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  )。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23.英国科技哲学家斯诺在《两种文化》中说过,“我们必须用以反对技术的恶果的唯一武器,还是技术本身。我们没有别的出路。我们无法退入一个根本不存在的没有技术的伊甸园。”这一观点的错误之处在于(  )。

A.认为只有科学技术能够解决“全球问题”

B.认为科学技术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C.认为科学技术导致了“全球问题”

D.对科学技术发展全盘否定

2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基本含义有(  )。

A.科学技术渗透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各类要素之中

B.科学技术对生产力的发展具有主导作用或超前作用

C.科学技术在任何时代对物质生产都具有主导作用

D.科技进步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重大杠杆

25.马克思指出,科学“是历史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意味着(  )。

A.科学技术是社会进步的革命因素

B.社会历史是由科学技术所决定的

C.科学技术革命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种重要的动力

D.科学技术具有多方位的社会功能

26.历史经验表明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  )。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27.美国科学家富兰克林曾经讲过:将来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候几乎后悔我自己出生过早,以致不能知道将要出现的新事物。他的话说得不错。近100年来,电视、尼龙、塑料、青霉素、飞机、计算机、互联网、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的发明,人类的科技只能用突飞猛进这样的词汇来形容,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主要表现在(  )。

A.直接改变生产方式

B.直接改变生活方式

C.直接改变思维方式

D.直接改变政治结构

28.“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  )。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多选题答案

1.ABCD 2.ABCD 3.BD 4.ABCD 5.ABCD 6.ABC

7.ABC 8.ABC 9.ABD 10.ABD 11.BCD 12.AB 13.ABC

14.ABD 15.ABC 16.BCD 17.ABC 18.ABCD 19.ABCD

20.ABCD 21.ABD 22.ACD 23.ACD 24.ABD 25.ACD

26.CD 27.AB 28.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