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选题
1.在下列命题中,属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观点是( )。[13]
A.辩证法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B.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在内容和形式上是同一的
C.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
D.事物的发展是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统一
2.2006年7月12日凌晨,刘翔在瑞士洛桑国际田联超级大奖赛男子110米栏比赛中,以12秒88勇夺冠军,打破了由英国名将科林·杰克逊保持了13年之久的12秒91的世界记录。科林·杰克逊在谈起自己已被打破的记录时,没有一丝沮丧:“我一点也不失望,正相反,我感到非常兴奋”。他说:“记录本来就是用来被打破的。”这在哲学上的启示是( )。[14]
A.创新是永无止境的
B.不断超越前人是历史发展的规律
C.凡是在历史上产生的都要在历史上灭亡
D.一切事物都是作为过程而存在,作为过程而发展
3.母质、气候、生物、地形、时间是土壤形成的五大关键成土因素。母质是土壤形成物质基础的初始无机养分的最初来源。气候导致矿物的风化和合成,有机质的形成和积累,土壤中物质的迁移,分解和合成。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是促进土壤发生发展最活跃的因素。地形可以使物质在地表进行再分配,使土壤及母质在接受光、热、水等条件方面发生差异。时间是阐明土壤形成发展的历史动态过程,母质、气候、生物和地形等对成土过程的作用随着时间延续而加强。土壤的形成过程说明( )。[15]
A.事物总是作为过程而存在
B.时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C.事物的发展总是呈现出线性上升的态势
D.事物的产生是多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4.党的十六大指出,要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这“三大规律”( )。[16]
A.是有层次的
B.都是人的活动的规律
C.是人们在改造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创造的规律
D.存在着个别、特殊和一般的关系
5.每一复杂的生物个体都是由各种不同的细胞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细胞中的DNA都包含了该生物个体所有性状的遗传信息。由此可见( )。[17]
A.整体等于各部分的总和
B.整体具有部分所不具有的特性
C.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相互生成和转化
D.整体和部分是相互渗透的
6.唯物辩证法认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是( )。[18]
A.整体由部分所构成
B.整体是各部分之和
C.整体具有各个部分不具有的新的性质
D.脱离整体的部分就失去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
7.据媒体报道,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社会学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做了一次实验,证明只要通过“电子邮件的6次信息接力”,一个人就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陌生人联系上。这表明( )。[19]
A.世界是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
B.事物之间的联系都是人为的
C.世界的普遍联系是通过“中介”实现的
D.信息是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
8.某地乡村公路边有很多柿子园。金秋时节农民采摘柿子时,最后总要在树上留一些熟透的柿子。果农们说,这是留给喜鹊的食物。每到冬天,喜鹊都在果树上筑巢过冬,到春天也不飞走,整天忙着捕捉果树上的虫子,从而保证了来年柿子的丰收。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受到的启示是( )。[20]
A.事物之间有其固有的客观联系
B.人们可以发现并利用规律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C.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
D.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
9.“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辩证法认为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生事物必然取代旧事物,从根本上说,是因为( )。[21]
A.新生事物产生于旧事物之后,是新出现的事物
B.新生事物具有新的结构和功能,能适应已经变化了的环境和条件
C.新生事物是对旧事物的扬弃,并添加了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D.在社会历史领域内,新生事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10.20世纪80年代初,个体户年广久开办了“傻子”瓜子公司,雇工多达100多人,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议论,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在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例大幅度提高,已经成长为我国生产力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们也普遍认识到了只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不会改变我们国家制度的性质。这一变化所包含的哲理有( )。
A.新事物的发展不是一帆风顺的,它被人们认识和接受需要一个过程
B.事物的性质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所决定的
C.量变只有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D.社会意识决定了社会存在的变化和发展
11.1999年,中美两国就中国加入WTO达成的“双赢”的协议,对两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 )。[22]
A.矛盾的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
B.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
C.矛盾的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
D.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
12.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以它平它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这里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23]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事物是由不同方面、不同要素构成的统一体
D.矛盾的一方只有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13.平衡是事物发展的一种状态,小到体操中人在平衡木上的行走,杂技中的骑车走钢丝,独轮车表演,直升机在空中的悬停,大到人类的生存,地球的运转,天体的运行等等,都是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世间的万事万物,之所以能不停地运动、发展、前进,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保持了平衡,要使“平衡”成为人们的“大智慧”,就要( )。[24]
A.精确把握事物的度
B.准确掌握辩证否定的方式和方向
C.善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
D.全面理解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
14.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量变质变规律的有( )。[25]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15.“竹竿效应”源于对果农收摘果实的观察,果农常用竹竿收取有刺大树上的果实,只有竹竿最长的才能收得最多。“竹竿效应”蕴含了应将关键因素作为“竹竿”,“竹竿”有多长,水平就有多高的道理。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要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B.矛盾双方是相互依赖、相互联结的,要善于全面分析和处理矛盾
C.全局和部分是相互制约的,要找准关系到全局的决定性因素
D.量变和质变是对立统一的,要学会有效促进事物从量变到质变
16.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26]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当灭亡的
B.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和对待
C.认为事物变化发展只有间断性,没有连续性
D.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理解
17.形而上学否定观主张( )。[27]
A.事物的自我否定
B.外在力量对事物存在性的消灭
C.包含肯定的否定
D.全盘否定
多选题答案
1.ACD 2.ABCD 3.ABD 4.ABD 5.BCD 6.ACD
7.AC 8.ABD 9.BCD 10.ABC 11.ABD 12.ABC
13.ACD 14.AD 15.AC 16.ABD 17.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