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

C.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

D.科学技术进步与革新

2.贯穿于人类社会始终的社会基本矛盾是(  )。

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矛盾

B.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之间的矛盾

C.生产、消费、分配、交换之间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3.推动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最深刻的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上层建筑的变革

D.社会形态的更替

4.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原因是(  )。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发展

C.经济基础的发展

D.上层建筑的发展

5.“无数相互交错的力量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实,这个结果又可以看作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作用的力量的产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这说明(  )。

A.社会历史的发展具有自发的性质

B.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可以被认识的

C.社会发展与自然界一样都具有客观规律

D.社会规律同自然过程起作用的方式不同

6.由于社会历史是有意识、有目的地活动着的人创造的,因此(  )。

A.社会规律是按照人的意愿而产生的

B.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或消灭社会规律

C.社会发展规律只能通过人的自觉活动起作用

D.人的活动都是遵循社会规律而进行的

7.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产生的直接原因是(  )。

A.社会产品的分配不均

B.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暴力掠夺

C.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形成

D.剩余产品的出现

8.划分阶级的依据是(  )。

A.人们在特定经济结构中的特定地位

B.人们在一定历史阶段的特定政治态度

C.人们在特定经济关系中所形成的思想观点

D.人们之间的政治法律关系

9.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  )。

A.政治权力

B.社会生产力

C.天才的创造力

D.阶级斗争

10.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  )。

A.根本动力

B.唯一动力

C.最终动力

D.直接动力

11.阶级首先是一个(  )。

A.政治实体

B.经济实体

C.观念实体

D.自然实体

12.国家消亡的前提是(  )。

A.阶级完全消灭

B.全球废除国家

C.消灭阶级关系

D.所有国家结成联盟

13.阶级的实质是(  )。

A.不同的社会分工

B.人们不同的社会地位

C.由法律规定或认可的具有某种特权的社会集团

D.一个集团能够占有另一个集团的劳动

14.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5.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  )。

A.是分析一切社会现象的方法

B.是分析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

C.是分析无阶级社会的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

D.只是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历史现象的方法

16.社会革命根源于(  )。

A.物质生活贫困

B.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C.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D.人口激增

17.毛泽东在谈到辛亥革命时指出,辛亥革命有它胜利的地方,也有它失败的地方,辛亥革命把皇帝赶跑,这不是胜利了吗?说它失败,是说辛亥革命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毛泽东这里所说的“只把一个皇帝赶跑”是指(  )。

A.没有推翻封建制度

B.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C.孙中山没有继续革命

D.袁世凯窃夺了胜利果实

18.马克思主义认为,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  )。

A.唯一形式

B.基本形式

C.辅助形式

D.特殊形式

19.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话形象而深刻地说明了(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激化是社会革命的根源

B.暴力革命是社会革命的基本形式

C.革命对推动社会发展的重大作用

D.革命是实现社会变革的唯一形式

20.严格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是指(  )。

A.思想、文化、技术领域的重大变革

B.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

C.统治阶级内部政权的更替

D.反动阶级对革命政权的篡夺

21.对无产阶级革命来说,主观条件成熟的主要标志是(  )。

A.无产阶级具有革命的决心、勇气和毅力

B.无产阶级觉悟程度的提高

C.无产阶级组织纪律性的提高

D.有一个敢于和善于领导革命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22.社会发展离不开改革,改革(  )。

A.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

B.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又一重要动力

C.是要改变社会基本制度

D.是社会形态发展过程中的质变

23.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是因为(  )。

A.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独立要素

B.科学技术能够把人和物结合起来

C.科学技术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D.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并且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24.科学的生命力在于(  )。

A.继承前人创造的知识

B.引进国外的先进知识

C.科学家勤奋和严谨的治学态度

D.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25.爱因斯坦说过:“科学对于人类事务的影响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大家熟悉的,科学直接地,并且在更大程度上间接地生产出完全改变了人类生活的工具。第二种方式是教育性的,它作用于心灵。尽管草率看来,这种方式不大明显,但至少同第一种方式一样锐利。”其中,“第二种方式”指的是(  )。

A.科学技术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

B.科学技术推动思维方式的变革

C.科学技术推动生活方式的变革

D.科学技术推动教育方式的变革

26.科学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这是(  )。

A.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

B.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

C.科学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

D.人本主义哲学流派的观点

单选题答案

1.B 2.D 3.A 4.A 5.C 6.C 7.C 8.A 9.B 10.D

11.B 12.A 13.D 14.C 15.B 16.C 17.B 18.B 19.C

20.B 21.D 22.B 23.D 24.D 25.B 26.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