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选题
1.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之所以从商品开始,是因为( )。
A.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B.资本主义社会财富普遍采取商品的形式
C.商品是资本主义经济的细胞
D.商品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
2.下列选项中关于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联系和区别的论断正确的是( )。
A.商品经济与自然经济相对应
B.市场经济与计划经济相对应
C.市场经济可以脱离商品经济而存在
D.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
3.商品经济作为劳动联系的一种经济形式,其特点在于( )。
A.生产的直接目的是自给自足
B.生产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进行交换
C.劳动联系是通过商品交换而实现的
D.其存在和发展以社会分工为一般条件
4.丝瓜络是农民房前屋后种植丝瓜的废弃物,农家偶尔用来刷刷锅碗,如今被有心人制成厨房清洁用品、沐浴护肤用品、鞋垫等1000多种产品销售。这一过程实现了( )。
A.从劳动产品向商品的转化
B.从自然物向劳动产品的转化
C.从满足自己需要向满足他人需要的转化
D.从自给自足的生产向商品生产的转化
5.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句话包含的意思是( )。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
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
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因而不是商品
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因而不是商品
6.2013年4月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庆祝世界知识产权日,是为了让更多的人们参与讨论知识产权鼓励和创造的作用。这里说的知识产权( )。
A.是商品,有使用价值且用于交换
B.不是商品,因为不是有形的实物
C.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D.凝结着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7.一般来说,阳光和空气不是商品,但在一些国家,新鲜空气也可以装在特别容器中出售,空气之所以成为商品,根本原因是( )。
A.人们不能随便从自然界中得到新鲜空气
B.能满足人们对新鲜空气的需要
C.把空气净化并装在特别容器中要经过人们的劳动
D.新鲜空气的生产以交换为目的
8.商品的使用价值不同于一般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的特点在于( )。
A.它是为别人、为社会的使用价值
B.它构成社会财富的物质内容
C.它满足生产者自己的需要
D.它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9.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和交换价值的矛盾
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10.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是( )。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个别劳动时间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矛盾
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
11.价值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它( )。
A.是凝结在商品中的抽象劳动
B.是商品的社会属性
C.是交换价值的基础
D.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2.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
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
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
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
13.同一劳动在同一时间内,当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时会使( )。[14]
A.单位商品的价值量降低
B.商品的使用价值量增加
C.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
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提高
14.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15]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15.价值规律要求商品交换必须按价值量进行等价交换,等价交换( )。
A.是交换双方的商品价值量相等
B.是指每次商品的价格都应与价值相一致
C.只存在于商品多次交换的平均数
D.表明等价交换的次数多于不等价交换的次数
16.“商品是天生的平等派”,这表明( )。
A.相同的商品只能卖同样的价钱
B.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交换和商品价格反映的总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的平等关系
D.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价格由价值决定
17.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为基础进行资源配置,会给整个国民经济带来高效益,这是因为( )。
A.通过市场竞争,能使资源流入经济效益好的企业
B.通过市场竞争,能使资源由供过于求的行业流入供不应求的行业
C.通过市场竞争,能刺激生产者提高劳动生产率
D.市场竞争会导致优胜劣汰
18.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尊重和利用价值规律,就是要( )。
A.利用价格杠杆,调节供求,使社会资源配置趋于合理
B.不断采用新技术,加强管理,降低成本
C.坚持市场导向,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企业竞争力
D.鼓励公平竞争,反对垄断行为、地方保护主义及各种不正当竞争
19.从对商品价值量的科学分析可以看出( )。
A.价值量不是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的
B.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C.商品使用价值量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D.商品价值与生产该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0.劳动生产率的两种表示方法是( )。
A.单位时间生产的产品数量
B.劳动生产力与使用价值量的比例
C.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劳动时间
D.社会必要劳动与个别劳动的比例
21.影响市场上的商品价格变化的因素主要有( )。
A.商品价值的变化
B.货币价值的变化
C.供求关系的变化
D.平均利润率的变化
22.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
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
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
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
23.商品的市场价格发生变化( )。[16]
A.与货币的价值量变化无关
B.与商品的价值量变化有关
C.与商品的生产价格变化无关
D.与商品的供求变化有关
24.价值规律发挥作用的表现形式有( )。[17]
A.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围绕交换价值上下波动
C.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D.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
25.价值规律作用的实现有赖于( )。[18]
A.市场竞争
B.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C.价格波动
D.资源的有效配置
E.供求关系的变化
26.在商品经济运行中,价值、价格、供求关系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
A.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B.价格受价值影响,随供求关系变化而变动
C.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并反映供求关系
D.价格由价值决定,反映价值但不反映供求关系
E.价格由价值决定,受供求关系影响又制约供求关系
27.货币是在长期商品交换过程中形成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表明( )。
A.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已不再是商品了
B.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
C.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D.货币可以充当商品交换的媒介
28.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
A.纸币容易生产,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
B.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
C.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
D.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职能
29.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19]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30.某消费者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有( )。[20]
A.购买商品房,合同约定房价30万元
B.按购房合同约定,第二年付房款10万元
C.缴纳房屋契税9000元
D.在装饰材料市场现购材料5万元
E.交付车库租金200元
31.决定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货币量的因素主要有( )。[21]
A.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
B.商品的价格水平
C.货币发行量
D.货币流通速度
32.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句话的意思是( )。
A.只有商品转换成货币,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B.货币的出现使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到了解决
C.商品转换成货币增加了商品交换的困难,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D.货币的出现使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更加扩大和加深了
33.2010年,胡锦涛主席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表示,实现现代化目标必须依靠全社会尊重劳动、保护劳动,必须使通过诚实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成为亿万人民的共同追求。这是因为( )。
A.劳动是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源泉
B.劳动者分工不同,都是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C.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都应该得到尊重和保护
D.劳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活动
34.决定劳动生产力高低的主要因素是( )。
A.劳动者的技能的熟练程度
B.科技水平和它在工艺上的应用程度
C.经营管理水平
D.生产的自然条件
35.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22]
A.是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价值论的批判、继承和发展
B.是剩余价值理论的基础
C.是研究价值分配的理论
D.为揭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奠定了理论基础
E.是随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36.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
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
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
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死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
多选题答案
1.ABCD 2.ABD 3.BCD 4.ACD 5.ABCD 6.AD 7.BCD
8.ABD 9.ACD 10.ABCD 11.ABCD 12.ACD 13.AB
14.CD 15.AC 16.BD 17.ABCD 18.ABCD 19.BD
20.AC 21.AC 22.BCD 23.ABD 24.ADE 25.ACE
26.ACE 27.BCD 28.BD 29.AB 30.BCE 31.ABD
32.AD 33.ABD 34.ABCD 35.ABDE 36.AB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