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多选题
1.劳动力成为商品( )。
A.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前提
B.以劳动者能自由出卖自己的劳动力为条件
C.以劳动力所有者具有法律上的自由为条件
D.以劳动者必须依靠出卖劳动力为生为条件
2.构成劳动力商品价值的要素有( )。
A.劳动者在必要劳动时间内创造的价值
B.维持劳动者本身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生产和延续劳动力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D.培养和训练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是( )。
A.劳动力具有使用价值
B.劳动者必须是小商品生产者
C.劳动者有人身自由
D.劳动者没有生产资料和其他生活来源
4.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联系和区别是( )。
A.货币流通决定商品流通
B.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
C.货币经过一次交换退出流通,商品仍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
D.商品经过买卖退出流通,货币仍继续在流通中充当交换媒介
5.从对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 )。
A.任何数量的货币都能转化为资本
B.货币要转化为资本,必须能带来剩余价值
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
D.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但也不能离开流通
6.通过对资本总公式G-W-G’的分析,可以发现( )。
A.资本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
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C.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
D.在流通中购买的特殊商品劳动力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条件
7.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 )。
A.是指生产资料本身
B.是指商品本身
C.是能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D.是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剥削关系
8.美国导演迈克尔·穆尔的最新纪录片《资本主义:一个爱情故事》问世以来,一直颇受关注。“资本主义”为何与“爱情故事”联系起来呢?穆尔解释说,这是一种“贪欲之爱”,喜爱财富的人不仅爱他们自己的钱,也爱你口袋中的钱……很多人不敢说出它的名字,真见鬼,就说出来吧。这就是“资本主义”。对金钱的“贪欲”与资本主义连为一体,是因为( )。[18]
A.资本家就是人格化的资本
B.赚钱体现了人的天然本性
C.资本的生命在于不断运动和不断增殖
D.追逐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9.资本主义生产过程能够( )。
A.生产出使用价值
B.再生产出劳动力的价值
C.生产出剩余价值
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
10.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显著特点是( )。
A.工人在资本家监督下劳动
B.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
C.劳动产品全归资本家支配
D.工人和资本家共同管理
11.通过对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分析,可以看出( )。
A.剩余价值是在价值增殖过程中产生的
B.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
C.工人的劳动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部分
D.资本家无偿占有了工人在剩余劳动中创造的剩余价值
12.在资本主义生产的商品价值c+v+m中( )。
A.c是转移的不变资本的价值
B.v是转移的可变资本的价值
C.v是新创造的价值
D.m是新创造的价值
13.分析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实现过程中的交换关系,可以看出( )。[19]
A.Ⅰc是通过第Ⅰ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B.Ⅱ(v+m)是通过第Ⅱ部类内部交换实现的
C.Ⅰ(v+m)是通过和Ⅱ(v+m)交换实现的
D.Ⅰ(v+m)是通过和Ⅱc交换实现的
14.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的用于生产的棉花属于( )。[20]
A.不变资本
B.固定资本
C.可变资本
D.流动资本
E.商品资本
15.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 )。[21]
A.货币资本
B.固定资本
C.流动资本
D.生产资本
E.商品资本
16.固定资本无形损耗的原因有( )。[22]
A.机器设备在生产过程中使用产生磨损
B.新的、效率更高的机器设备出现
C.机器设备因自然力作用形成损耗
D.同类机器设备生产成本降低
E.机器设备使用不当造成损失
1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会导致( )。[23]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
B.利润率的提高
C.可变资本在总资本中比例的降低
D.资本周转速度的减缓
E.平均利润率的下降
18.利润率的变动与( )。[24]
A.剩余价值率同方向变化
B.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反方向变化
C.资本有机构成高低同方向变化
D.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反方向变化
E.不变资本的节省程度同方向变化
19.下列能反映资本主义剥削程度的比率是( )。
A.剩余价值同可变资本的比率
B.剩余价值同预付资本的比率
C.剩余劳动时间同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D.剩余劳动同必要劳动的比率
20.剩余价值率可以用( )来表示。
A.剩余劳动与必要劳动的比率
B.剩余劳动时间与必要劳动时间的比率
C.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的比率
D.剩余价值与全部预付资本的比率
2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后者不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
B.前者不以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前提,后者是社会劳动生产率普遍提高的结果
C.前者以必要劳动时间不变为条件,后者以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条件
D.前者以工作日延长为条件,后者以工作日不变为条件
22.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在本质上都是( )。
A.为了缩短必要劳动时间
B.为了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C.为了延长工作日的绝对长度
D.为了增加剩余价值
23.资本家增加剩余价值总量的办法有( )。
A.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B.增加雇佣劳动者数量
C.压低工人工资
D.加强雇佣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
24.超额剩余价值( )。
A.是个别资本家首先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
B.是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
C.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创造的
D.是一种暂时的现象
25.对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过程分析的意义在于揭示( )。[25]
A.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中资本运动所采取的形式
B.可变资本是工人创造的价值的一部分
C.不仅可变资本而且全部资本都是工人的劳动创造的
D.工人的个人消费不过是为资本家再生产劳动力
E.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是物质资料再生产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再生产的统一
26.马克思指出:“资本主义积累不断地并且同它的能力和规模成比例地生产出相对的,即超过资本增殖的平均需要的,因而是过剩的或追加的工人人口。”“过剩的工人人口是积累或资本主义基础上的财富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是这种过剩人口反过来又成为资本主义积累的杠杆,甚至成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存在的一个条件。”上述论断表明( )。[26]
A.资本主义积累必然导致工人人口的供给相对于资本的需要而过剩
B.资本主义过剩人口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它不为资本价值增殖所需要
C.资本主义生产的周期性特征需要有相对过剩的人口规律与之相适应
D.资本主义积累使得资本主义社会的人口失业规模呈现越来越大的趋势
27.提高资本周转速度给资本所有者带来的好处有( )。[27]
A.提高剩余价值率
B.增加年剩余价值量
C.节省预付资本
D.减少固定资本有形损耗
E.减少固定资本无形损耗
28.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过程,同时也是( )。[28]
A.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流动的过程
B.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的过程
C.超额利润消失的过程
D.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过程
E.资本家集团重新瓜分剩余价值的过程
29.资本主义工资( )。
A.从实质上看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B.从形式上看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从形式上看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D.从再生产看是工人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
30.在物价变动时,名义工资和实际工资的差异可表现在( )。
A.物价下跌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会增加
B.物价下跌时,名义工资下降,但实际工资有可能不变或增加
C.物价上涨时,名义工资上升,实际工资可能不变
D.物价上涨时,名义工资上升,实际工资可能下降
E.物价上涨时,名义工资不变,实际工资会下降
31.资本主义地租中的绝对地租( )。[29]
A.是农产品价值超过社会生产价格以上的超额利润
B.形成的条件是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社会平均的资本有机构成
C.形成的原因是对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D.来源于农业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32.土地所有者从租种他的优等地的农业资本家那里获得的地租是农产品的( )。[30]
A.市场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
B.生产价格与成本价格的差额
C.个别生产价格与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
D.价值与生产价格的差额
E.价值与平均利润的差额
33.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很多西方人感叹这一危机从根本上仍未超出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在《资本论》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精辟分析,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科学分析的原创性主要是( )。[31]
A.指明经济危机的实质是生产相对过剩
B.揭示造成相对过剩的制度原因是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
C.指出经济危机的深层根源是人性的贪婪
D.强调政府对经济危机的干预是摆脱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
34.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
A.对工人剥削程度在减弱
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
C.必要劳动时间大为缩短
D.榨取相对剩余价值成为主要剥削方式
多选题答案
1.ABCD 2.BCD 3.CD 4.BD 5.BD 6.ABCD 7.CD
8.ACD 9.ABCD 10.ABC 11.ABCD 12.ACD 13.ABD
14.AD 15.ADE 16.BC 17.ACDE 18.ABE 19.ACD
20.ABC 21.BCD 22.BD 23.ABCD 24.ABCD 25.BCDE
26.ABD 27.BCE 28.ABE 29.ABD 30.ABCDE 31.ABD
32.CD 33.AB 34.B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