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分析题
1.【材料1】在新一代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浪潮下,全球许多名噪一时的大企业陷入困境:曾经的无线通信代名词的摩托罗拉被他人掌控;家电业行业先驱索尼、松下和夏普巨额亏损;微软的“视窗”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从70%下滑至30%。
【材料2】2005年10月14日美国司法部宣布对全球第二大半导体制造商三星电子(Samsung Electronics)操纵动态随机存储器(D-Ram)芯片的价格罚款3亿美元。此前的4月份,韩国现代半导体(Hynix Semiconductor)和德国英飞凌(Infineon AG)分别因垄断被罚款1.8亿美元和1.6亿美元。美国司法部认为,三星与现代半导体、英飞凌以及其他未点名的半导体制造商合谋,在1999年至2002年期间设定了动态随机存储器芯片价格。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分析在垄断资本主义中垄断与竞争的关系。
(2)结合材料2分析政府经济规制的内容与原因。
答案要点:
(1)首先,垄断没有消除竞争的经济条件。其次,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最后,社会是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一个行业的全部生产都包下来。
(2)内容: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社会经济规制。
原因:首先,国家规制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次,国家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突破了私人垄断的狭隘界限;再次,国家规制有利于保护竞争,限制垄断,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最后,国家规制有利于使国家主要行业的现代化水平有所提高。
2.【材料】IBM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信息工业跨国公司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起致力于计算机行业,并很快在大型计算机业务上占据了统治地位。IBM生产的计算机在技术上常常是最先进的,在某些情况下,它们即使不是最好的,但由于出色的服务和技术支持,它们仍有卓越的信誉。
在20世纪整个60年代和70年代,虽然有Control Data、Honeywell、Sperry Univac、Burroughs和NCR等企业的竞争,但这些公司都不是其对手,到1980年为止,IBM仍占据全球大型计算机市场超过80%的份额。大型计算机是IBM的“金母鸡”,毛利高达70%。
80年代,随着个人计算机和工作站所连接成的网络逐渐取代大型机,日本、欧洲共同体和美国国内许多资本、技术雄厚的企业纷纷涉足这一高风险、高效益的领域。在与苹果、康柏、东芝、戴尔等企业激烈竞争中IBM公司开始走下坡路。
迫于竞争的压力,90年代IBM公司进行了组织改造以降低成本,进行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使公司的股票价格扶摇直上;进行经营战略转型,在保持计算机硬件领域领先地位的同时,成功地实现了向软件服务等高利润领域的转移;实施竞争战略调整,全面提升企业竞争力,重塑其昔日的辉煌。
IBM确立的战略目标是:在所处产业的所有领域都能实现高增长率;在所有领域都有技术和质量卓越的产品,并发挥领导作用;在生产、销售、服务和管理的所有业务活动上,实现最高的效率;确保企业成长所需要的高利润,以便在产业中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
目前,计算机技术正在向更加“开放型系统”的方向发展。往往主机是一个公司制造的,显示器是另一个公司的;打印机又是第三个公司的,软件是第四个公司的,这些组合起来使整个系统得以运行。在新的技术基础上,计算机行业的企业组织趋向网络化发展,IBM公司面临着新的竞争挑战。IBM公司在垄断和竞争中寻求着未来的发展。
请回答:
(1)用IBM的案例说明垄断和竞争的关系。
(2)从IBM公司的发展过程总结垄断资本条件下竞争的新特点。[14]
答案要点:
(1)垄断仍然是当代资本主义最重要的经济特征和经济基础。IBM没有形成对计算机行业的绝对垄断,也不可能消除市场经济的竞争机制,垄断竞争更加激烈。IBM正是在垄断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的。
(2)IBM在发展过程中与垄断企业和非垄断企业的竞争,反映了垄断竞争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IBM的竞争战略及其战略目标表明,垄断资本竞争的目的是为了在全球范围内获取高额垄断利润;IBM所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和经营战略调整,也反映出垄断资本竞争手段从单纯的价格竞争向非价格竞争的变化;计算机技术的开放性、专业化的发展趋势表明,垄断企业也必须在竞争与合作中谋求发展。
3.【材料1】约翰·洛克菲勒(J.D,Rockefeller)以石油起家创立的洛克菲勒财团拥有一个庞大的金融网,以大通曼哈顿银行为核心,下有纽约化学银行、都会人寿保险公司以及公平人寿保险公司等百余家金融机构,直接或间接控制了许多工矿企业,在冶金、化学、橡胶、汽车、食品、航空运输、电信等各个经济部门以及军火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它控制下的军火公司有: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斯佩里·兰德公司等。洛克菲勒财团还单独或与其他财团共同控制着联合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美国航空公司、环球航空公司和东方航空公司等5家美国最大的航空公司。
【材料2】洛克菲勒家族第三代的代表人物纳尔逊·洛克菲勒(Nelson Aldrich Rockefeller)在1959—1973年间连任4届纽约州州长,1974—1977年间任美国第41届副总统。1913年老洛克菲勒成立了美国最早的私人基金会“洛克菲勒基金会”(Rockefeller Foundation),从1952年到1979年之间,每一个担任美国国务卿的人,都在洛克菲勒基金会的领导层工作过。洛克菲勒基金会对医疗卫生、农业改良提供资助,也对众多社会科学和人文艺术项目提供资金支持。截止到2000年,洛克菲勒基金会的资金规模已超过33亿美元。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回答金融寡头是如何实现对经济生活控制的。
(2)结合材料2回答金融寡头是如何实现对社会生活控制的。
答案要点:
(1)金融寡头在经济领域的统治主要是靠“参与制”——通过掌握一定数量的股票来层层控股进而控制企业的制度——实现;通过“参与制”,金融寡头可以控制比其自有资本大许多倍的资本。
(2)金融寡头主要通过“个人联合”控制国家机器:金融寡头直接出马或者把自己的代理人送进政府和议会,利用政治力量为其垄断统治服务;或收买政府高官和国会议员,让他们在其政治活动中为金融寡头的利益服务;或者聘请曾在政府任职的高官到公司担任高级职务等。
4.【材料】“柠檬社会主义”指政府干预市场救助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本应被淘汰出局的企业使其免于破产倒闭的行为;这样的干预将本应由企业股东和高管负担的成本与责任转嫁给纳税人,形成利润由企业股东和高管占有、亏损由全体社会成员分担的局面。
“柠檬社会主义”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中挽救处于困境之中的金融机构的普遍政策。2008年9月18日美联储主席本·伯南克(Ben Bernanke)和财政部长亨利·鲍尔森(Henry Paulson)在国会作证,呼吁国会批准布什政府总额为7000亿美元的收购不良房屋抵押贷款以及银行与金融公司资产的救市方案;随后布什总统在2008年10月3日签署生效的《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Emergency Economic Stabilization Act of 2008)。这一总额7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造就了资本主义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向富人倾斜的财富转移——以7000亿美元救市计算,美国平均每个四口之家将为此分担1万美元。
这种柠檬社会主义政策的最突出特征是让纳税人为危机制造者打造“黄金降落伞”。危机全面爆发之前,多位离职的美国银行界知名CEO就获得了巨额的离职补偿。现已被美国银行收购的美林公司CEO斯坦利·奥尼尔在2007年10月美林宣布亏损79亿美元后离职,当时其获得的股份、期权和退休金市值高达1.61亿美元;而奥尼尔离职后美林三个财政季度亏损接近170亿美元,使得投资者面临305亿美元的资产减值。花旗银行CEO查克·普林斯离职获得了1400万美元现金、150万美元额外津贴和价值50万美元的股份;美国第四大银行瓦乔维亚银行(Wachovia Corporation)CEO肯·汤普森退职获得了500万美元。而这些金融机构的高管离开不久美国经济危机总爆发。即使在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华尔街金融机构雇员仍然可以拿到超过180亿美元的分红;按照高盛公司的年度奖金预算草案,公司443名合伙人将得到人均450万美元以上的奖金,分发奖金总额超过美国政府注资的100亿美元。[15]
请回答:
(1)结合材料谈谈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行宏观调节和微观规制的方式有哪些。
(2)结合材料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要点:
(1)宏观调节主要是国家运用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手段对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进行调节。微观规制主要有三种方式:反托拉斯法、公共事业规制与社会经济规制。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并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同垄断力量结合在一起的资本主义。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更加强了对人民的剥削。其实质是私人垄断资本利用国家机器来为其发展服务的手段,是资产阶级国家在直接参与社会资本的再生产过程中,代表资产阶级总利益凌驾于个别垄断资本之上,对社会经济进行调节的一种形式。
5.【材料1】世界银行将经济全球化历程划分为三个阶段:1870—1914年的全球化第一次浪潮,1945—1980年的全球化第二次浪潮,1980年至今的第三次浪潮。有学者表示,经济全球化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在这一波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期呈现出来的最显著特征是市场经济制度在全世界范围“统一”地发挥作用,全球化真正从资源配置的角度获得了统一的配置机制。
【材料2】凭借着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我国的DVD生产曾经称霸全球:2001年全球DVD产量大约3000万台,中国生产了其中的1400多万台。当时我国DVD企业在国际上如潮的攻势曾激起跨国公司的强烈反弹。2001年2月,欧盟一些国家海关在3C联盟(由飞利浦、索尼、先锋三大技术开发商组成)的请求下,以我国企业没有获得知识产权认证为由实施了扣押。3月,6C联盟(由东芝、三菱、日立、松下、JVC、时代华纳六大技术开发商组成)向国内DVD生产企业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在3月31日前国内DVD生产企业与6C联盟达成专利费交纳协议,并提出要向每台零售价在90—150美元左右的国产DVD收取20美元的专利费。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回答经济全球化第三次发展高峰的原因。
(2)结合材料2分析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以及应对的策略。
答案要点:
(1)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发展,各国经济体制的变革。
(2)挑战: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差距扩大,环境恶化,原有的体制、政府领导能力、社会设施等面临全球化的冲击,各国之间的相互依赖越来越强。策略:加快国内经济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使之更适应全球市场规则;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扩大对外贸易;注重科技发展和人力资源培养战略;树立全球化发展战略,积极培育跨国公司;进一步促进地区经济一体化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6.【材料1】“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美国联合技术公司为开发电梯新产品,充分利用全球各国的优势,如在法国制造电梯门系统,在德国制造电子器件,在日本设计电动驱动装置,最后在美国组装。美国福特公司生产的轿车,外国部件占27%。日本本田公司在美国制造的协和轿车有25%的零部件在海外制造。20世纪80年代初至1996年,国际资本流量年均增长率高达20%,远超过国际贸易约5.5%的年均增长速度。
如同交通工具的改进和铁路运费的降低曾经有力地推动了19世纪末各国的经济融合一样,20世纪80年代以来现代通信业的革命,特别是近年来互联网络的迅速商业化运用,大大降低了国际间的通信费用和交易成本。到1996年,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已有80%在网上开设网址,已有186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万台电脑连接入网,互联网用户达到6000万人。据一些研究机构预测,2001年全球信息产业产值将达到3.5万亿至5万亿美元,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
【材料2】20世纪80年代以来,许多亚洲和拉美地区的发展中国家大力推行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积极引进直接投资和其他形式的外国资本,并且采取一系列鼓励措施促进出口。它们持续保持了5%—8%的年经济高速增长,在较短的时间内成功地实现了由初级产品出口国向制成品出口国的转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89—1994年,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3.65%,而发展中国家为8.59%,其中发展最快的是东亚和东南亚地区。
经济全球化使美国获得了巨额的国际资本。过去10多年里,美国始终是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同时也是最大的资本输入国。大量的外资净流入,有效地抵消了国内私人储蓄水平持续下降和巨额贸易逆差的不利影响,对于保持较高的就业和经济增长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同时为美国保持较低的物价水平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有资料显示,近几年来,绝大多数最不发达国家除了得到捐赠和多边经济援助外,几乎吸引不到任何外国直接投资。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40年前全世界最富的人口和最穷的人口人均收入比是30:1,而现在已上升到74:1。目前联合国成员国中有48个最不发达国家,而20年前仅二十有余。
【材料3】各国应加强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逐步改变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使经济全球化达到共荣和共存的目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说明经济全球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2分析经济全球化趋势对世界各国经济的影响。
(3)综合材料1、2、3,说明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对策。[16]
答案要点:
(1)资本主义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动机是获取剩余价值。当国内市场不能满足资本增殖的需要时,资本必然向全球扩张。资本无限增殖的本性是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动因。科学技术进步使国际分工进一步发展成为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基础。交通运输和通信技术的发展推动资本国际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
(2)经济全球化推动着世界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可能从中受益。但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国的地位和处境是很不相同的。美国从国际资本流动中获得巨大收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仍饱受贫穷落后之苦,世界的贫富差距在扩大。
(3)我国应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机遇,积极参与改变国际经济旧秩序,加强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既促进本国经济的成长,又让合作方获得利益,取得互利和双赢的结果。
7.【材料】据估计,今天在美国有6000多家公司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其中包括西尔斯-罗伯克百货公司、美国电话电报公司等。“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在这些公司的推行,使工人们积极地经营他们的公司,产生了一种充满活力的责任感,在生产率、高质量和低成本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美国争取雇员拥有股票全国委员会对350家高技术公司所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利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公司要比没有利用这种计划的公司发展快2—4倍。随着这一计划的推行,到2000年,全美国有25%的雇员分享他们公司的所有权。这种迅速出现的“工人资本主义”概念也适用于相当大部分的美国经济。但是工人拥有股票不会轻易转变为工人管理。有的工人股东说:“我看不出有什么变化。一切都和以前一模一样。”也有的工人股东认为,在“雇员拥有股票计划”下,越是尽力干,得到的就越多。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实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原因。
(2)评析工人股东的两种看法。[17]
答案要点:
(1)随着当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日益提高,资本主义国家为缓和、克服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制度范围内进行着生产关系的不断调整,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的要求。“雇员拥有股票计划”的推行正是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适应生产社会化发展要求的一种措施。
(2)工人股东的第一种看法主要是从当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方面来看的,也就是说,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工人股东的第二种看法,看到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变化,看到了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这种看法忽视了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关系的实质。
8.【材料】西北航空公司是美国第三大航空公司。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美国政府解除了对航空业的管制,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西北航空公司成为航空业中亏损最严重的企业,1993年,公司的净收入为1.6亿多美元,而需要偿还的本金就有3.3亿美元。是年年底公司负债47.36亿美元。
面对这种情况,西北航空公司的股东、债权人、职工在1993年决定实行职工持股以挽回局面。经过债权人、股东、职工代表三方激烈的谈判达成了调整股权结构的雇员持股计划。
这一雇员持股计划的主要内容是:首先,公司职工3年内以自动降低工资的方式偿还公司债务,换取公司30%股权。在30%的雇员持股中,飞行员持股占42.6%,职工持股占39%,空姐持股占9%,其他地勤人员持股占9.4%。基于职工的收入差异很大,采取按比例降低工资的办法:年薪1.5万美元以下者不降低工资,年薪2万至2.5万美元者降低5%,年薪3万至4.5万美元者降低10%,年薪5万至8万美元者降低15%,年薪8万美元以上者降低20%。按这一比例,3年内总共减少工资支付约10亿美元。其次,2003年全部偿还债务后,如果雇员想出卖股票,公司有义务从雇员手中全部回购股票。雇员持股为有投票权的特殊优先股。职工股股息年利为5%。职工股可由优先股转为普通股,并可以在股市上自由转让。公司在2003年之前可随时收回职工股,但必须提前60—90天通知职工。职工股也有投票权,由托管机构代理行使投票权。
由于雇员持股的比例较高,雇员代表直接进入公司董事会。公司董事会由15人组成,其中雇员董事3人,分别由飞行员工会、技师工会和空姐工会选举产生。
请回答:
(1)员工持股计划反映了资本主义所有制什么样的变化?
(2)应该怎样正确看待员工持股等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答案要点:
(1)员工持股计划使私人股份资本所有制取代个体资本所有制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所有制形式。生产资料的经济上的所有权与法律上的所有权相分离,所有权与控制权不再统一。
(2)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积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有:使工人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缓和劳资冲突和社会分配不平等的矛盾,有利于资本家的利润得到实现,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稳定发展。但是另一方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推行“雇员拥有股票计划”并不改变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与雇佣劳动关系的实质。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关系仍然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对立关系。雇员拥有股票,只是说明了在资本主义私有制范围内,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锁链稍有放松,但不可能改变雇佣劳动者的阶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