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项选择题
1.“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说明( )。
A.人的生理需求是社会历史的基础
B.人的本质决定于人的自然属性
C.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的物质欲望
D.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行,才能从事政治、科技、艺术、宗教等活动
2.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主要是指( )。
A.自然界
B.人口因素
C.地理环境
D.生产方式
3.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 )。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4.20世纪50年代,北大荒人烟稀少、一片荒凉。由于人口剧增,生产力水平低下,吃饭问题成为当时中国面临的首要问题,于是人们不得不靠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经过半个世纪的开垦,北大荒成了全国闻名的“北大仓”。然而由于过度开垦已经造成了许多生态问题。现在,黑龙江垦区全面停止开荒,退耕还“荒”。这说明( )。
A.人与自然的和谐最终以恢复原始生态为归宿
B.人们改造自然的一切行为都会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C.人在自然界面前总是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D.人们应合理地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
5.不同的地理环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起( )。
A.决定作用
B.加速或延缓作用
C.无足轻重的作用
D.决定国家民族命运的作用
6.社会运动的物质承担者是( )。
A.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者
B.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体
7.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 )。
A.生产关系的发展史
B.社会意识的发展史
C.生产劳动的发展史
D.阶级斗争的发展史
8.下列关于意识形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在阶级社会,从超阶级的意识形态不存在我们可以推断出没有超阶级的人性
B.意识形态有时候是不反映经济基础的
C.在阶级社会中,人们对事物的标准与看法随着阶级地位的不同而不同
D.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总是为经济上的统治阶级服务的
9.在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的社会意识形式的本质区别中,正确的是( )。
A.是不是反映特定的经济基础
B.在阶级社会是不是具有阶级性
C.是不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意志的表现
D.是不是反映社会存在并不断发展变化的
10.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新的词汇不断出现。诸如:微信、微博、淘宝、亲、超女、cool等。这些现象表明( )。
A.语言属于社会意识形态,为特定的经济基础服务
B.语言不属于社会意识形态,它不断丰富,是人们互相沟通的认识工具
C.任何语言都是有阶级性的,任何认识形式都属于观念形态
D.科学发展创造的网络交往手段和形式,只能服务于特定的阶级
11.社会意识形态诸形式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规范
C.文学艺术
D.哲学思想
12.一切社会意识共有的本质特征在于( )。
A.它们具有阶级性
B.它们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它们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
D.它们一视同仁地为一切经济基础服务
13.“文化蕴藏着巨大的力,这种‘力’不同于物理学上的‘力’,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文化的‘力’是用来‘化’自身的。”这一说法表明( )。
A.文化具有培育和塑造人的功能
B.文化构造了人的本质
C.文化是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
D.文化是历史进步的源泉
14.中国的书法艺术源远流长,具有独特的魅力,即使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这门古老的艺术仍富有活力。这说明( )。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无关
15.“你是弱势群体吗?”在一系列社会调查中,无论是扛着编织袋进城的农民工、拿着简历求职的大学生,还是月收入过万的白领、工作稳定的公务员,不少人纷纷给自己贴上“弱势”的标签。“弱势心态”是在社会结构、社会利益迅速分化的时代,人们的心灵承受着前所未有冲击、紧张、不安等情绪而产生的心态。这说明(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16.先进的社会意识之所以对社会存在起促进作用,在于( )。
A.它不完全受具体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的制约
B.它有相对独立性
C.意识形态诸形式之间的相互协调
D.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17.社会意识的本质特点在于( )。
A.它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具有相对独立性
B.它是全社会人的共同意识
C.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D.它是独立于社会存在之外的精神实体
18.下列各组社会意识形式中,全部属于意识形态范围的是( )。
A.生物学、道德、宗教、语言学、逻辑学
B.逻辑学、哲学、道德、心理学、自然科学
C.法律思想、艺术、语言学、宗教、道德
D.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哲学、宗教、道德、艺术
19.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是( )。
A.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B.社会意识的发展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D.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
20.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
A.它实际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
B.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C.反映被统治阶级利益的程度
D.它是否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21.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 )。[2]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性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22.大众心理影响经济走势,能正确解释这一现象的观点是( )。[3]
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决定作用
B.社会心理可以左右社会发展方向
C.只有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影响社会发展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23.“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之一”,这是( )。
A.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
B.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宿命论的观点
24.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性质的是( )。[4]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单选题答案
1.D 2.D 3.A 4.D 5.B 6.C 7.C 8.B 9.A 10.B
11.A 12.B 13.A 14.A 15.A 16.D 17.A 18.D 19.C
20.A 21.B 22.D 23.C 24.D